☆、第五十五章 二房进京 - 重生之良人 - 暖荷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良人 >

☆、第五十五章 二房进京

白甘氏算日子算的真真半点差错都没有,她估摸着二房八月中旬进京,他家还真就在八月中旬进了京。她生怕二房会扰了自家中秋的团圆节,于是,十四那日一早,二房的车马就进了京城西口儿的门楼子。

看着二房弟妹那一脸笑得宛若自家后院盛开的菊花一般,甘氏抽抽嘴角,忙笑着迎了过去:“弟妹一路上辛苦?二叔跟侄子侄女们可好?”

“好好,哎,就是你那大侄子啊,路上不知是不是水土不服?耽搁了两日,又是延医、又是问药的,要不然呐,我们还能赶上二侄子的婚事呢!”

甘氏脸上笑得得体,心中暗自感叹――还好他病了,不然只怕那婚事都能让他们搅得遭心起来。

韩N站在甘氏身后,诧异的看着这位二婶娘。听说,二叔二婶都是不到四旬的人……可这位二婶脸上却带着不少褶子,看着怎么比自己那四十出头的婆婆年岁都大?

见二人说到自己,韩N忙上前一步给二婶请安。

看到韩N,二婶周氏明显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了韩N几眼,在她头上的钗环、腰间的步禁上多看了两眼,方笑着握住她的手,扶了起来:“好、好,真是好俊的模样,可有动静了?”

韩N一愣,那边甘氏也是面皮一抽,笑着把韩N不动声色的拉到自己的身边儿:“弟妹你也太心急了些,小两口这才刚到一块儿,连半个月的功夫都还没有呢,哪里就能有了?”

周氏忙笑着拍手道:“哎呀呀,都是我心太急了!只想着大侄子的好日子给误了,却忘了这才不过几日的功夫呢!”

说话间,那边后面跟着下来了三个年轻女孩儿,也走了过来给几人请安,韩N眼睛扫了一圈儿,见其中两个的年岁和自己相当,差不多在十六七岁间的样子,眉眼间也和周氏有三分相似。虽不是美人,却也是周正的姑娘。

可另一个看着却要比自己小上两三岁的模样,人生得颇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眉眼间略带一丝愁意,相貌秀美,行动间袅娜如扶柳。单论品貌,就要比前面两个女子强上五六分。再加上身上穿得极是素净,头上的钗环也多以银、珍珠为主,倒跟戴着孝似的?

甘氏眼睛在几个女孩儿身上扫了一圈儿,诧异看到向那个女子,道:“这是哪家的姑娘?倒没见过的样子?”

周氏长叹一声,忙一把拉过那个女孩儿道:“这是我娘家远房的外甥女儿,生得可怜,父母双亡,又没再近的亲戚了。我见她可怜无人照看,便接到了我身边儿养活,只当是自家的姑娘一般看待。”

这会儿不光是甘氏,连问过好后便一直默不作声的王氏也抬起眼来,眼中、心里,都满是诧异――这铁公鸡竟会好心收养人家孤女?

再细看看那个女儿,人身得袅娜可人,年岁又是十四五的模样,再想起二房家那个心尖尖儿独子白安A。莫非――这是给他相中的媳妇?

可她会好心娶个孤女回来当儿媳妇?

甘氏想得比王氏要多些,孤女?绝户?

压下心中的念头,忙往里让着这一行人,想着等晚上问问自家老爷,可知道这位姑娘家的情形,她可不信二房弟妹有如此好心,会替人家白养活孩子。

前头,白]带着自己的儿子白安A一齐到了白錾的外书房。

白]倒不像其妻似的,并不显老态。人有些中年发福,腆着个浑圆的肚子,笑眯眯的跟自己的兄长见过礼,笑道:“怎么不见二侄子?”

白錾笑让这二人坐下,方道:“他还在当差,这会儿还没回来呢。”

今儿个朝中无事,白錾倒是早早回来了,只翰林院那里要当一整日的差事,并不能和白錾他们相比。

白]叹了口气,一脸的羡慕:“大哥真真好福气啊,大侄子就不必说了,文武双全,在西北那满是粗鲁汉子的地方,他一个读书人竟也能混出些名堂来。二侄子又高中状元,倒让兄弟我心中羡慕啊!可惜我这儿子不争气,当日要是也能入了李先生的眼,跟在南淮那边用上几年功,如今说不得也能让我们老夫妻盼着他有入翰林院的一日呢。”

说着,便转头向自家儿子看去。

白錾笑而不语,往进门儿后问过好后、便一直垂头坐在一侧的白安A看去。那李大儒乃是当世名儒,最清高不过的一个人了,能看中珩儿已是不知几世修来的福气,何况是这小子?就连自家的三儿子,李先生也不过是给他略一启蒙,听说要进京来,便决计不肯随着一同北上呢。

“前儿个已让你嫂子把东面的院子收拾出来了,一会儿你们过去瞧瞧,可妥当不妥当。”

见自家大哥没接自己的话,白]也不觉尴尬,只又一笑:“这事多劳大哥大嫂操劳。”顿了顿,又笑道,“上回兄弟信上提的那事……不知哥哥……”

挑挑眼皮,白錾笑得一脸和煦:“你说那事啊?我才托了人,正寻门路呢。你也知道,眼见快到年底了,各处那些预备回京述职的,都在打点关系走门路,还有那考核评定一事。你之前那差事有些个麻烦,总得寻找人扫干净了才好再谋出路。”

白]一听,喜得眼皮直跳:“大哥现在已是出入阁拜相的人了,这些许小事哪能难为的着大哥?别人跑断了腿的事儿,在大哥这里也不过是一句话的功夫。”

――――――

白安珩正闷头理着面前这堆不知哪年哪月又是哪一处的歪诗文集,就听那边忽然有人道:“皇上来了!皇上来了!”

翰林院里连忙一阵烦乱,等众人都跑到门口处去、刚依次排着站稳了脚步,便听见那边有小太监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拍着巴掌。

远远的,就见打着明黄色大伞,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了过来。

跪到地上,山呼万岁,多少经年未曾得见天颜的老翰林们一个个身上紧得不住抖颤起来,强忍着心中的激荡才不至失态。

就是那些年轻的、刚不久才在御前跪谢天恩的翰林们,心中也升起了几分期待。

以往,都只有翰林学士等高职者才有机会常见陛下龙颜,如他们这般熬不出头的,只怕除了当年刚入了三甲外,就再没那个机会了。

皇上从辇御上下来,入了正堂,众翰林依次跟了进去,除能跟进去的外,外面还雁翅般的排了两排在外听候。

皇上和颜悦色的先同学士说了几句话,方宣布了数人进殿。

听到叫自己的名字,白安珩先是一愣,忙垂头跟了进去,跪于当地。

前几日翰林院里加了一回朝考,题目正是时下东南于外开商通船之事。翰林们虽大多不通经济,可却也要能做得了文章才能在翰林院中再呆下去。

没成想,皇上忽兴致大发的,竟把这回的文章抽了过去审阅了一回。这一阅,便阅出了几份欣赏的文章来。

点着几个人的名字当庭问答了几个,把那话不成话、只会做文章却实在无法与人交涉的在心里先略了过去,等皇上离了这里之后,不过半个时辰左右,便下了几道旨意。

几位应答得宜又颇有些见地的翰林们被选了出来,有的调去了鸿胪寺,有的选到都水监,还有的挑到了户部。

而白安珩倒没离开翰林院,品级什么的也没动,就是加了个职,加了个知制诰……

白安珩跪在地上愣了好半天,才匆忙接旨,同僚们的眼中一个个冒出来的光险些让他冒出冷汗来。

知制诰,为皇上草拟旨意、批阅往来文书旨意,简而言之,便是成日家跟在皇上身边儿的天子近臣……别人打破了头拼上半辈子想在皇上面前多露两面都未必能成,自己竟忽忽悠悠的便成了皇上身边日日得见的知制诰了?

――――――――

将见面礼送到三位“妹妹”手中,那边周氏方笑着拍手道:“瞧瞧我这脑子!竟险些忘了给新媳妇的见面礼!”

甘氏笑得一脸淡定:“你才进门儿,哪里能想得如此周全?”

周氏立即顺杆爬道:“正是这个理儿,这一路上坐着晃得我头脑发晕,进了门儿见着嫂子、两个侄媳妇就什么都忘了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