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石弹的制作
用霹雳战车轰击城池这种巨大型的目标,精确度的问题很容易让人疏忽,但用一辆来做试验,这问题立马凸现,而且不是一般的严重。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李卫挠着头,急切间,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但隐隐约约的,仿佛触手可及,但又差那么一点点没能捕捉到。
叉,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他恨恨的一跺脚,看着数十名士兵正合力把散落一地的盘磨巨石搬走,脑中灵光一闪。
叉,其实问题很简单,是自已钻牛角尖,把问题给复杂化了。
一下解决了问题的李卫心情大好,他让士兵挑选出几块体积大小差不多的石弹,用霹雳战车重新试射,弹着点果然差别不是太大,最大的也仅七八步的距离。
那些工匠一下子明白了,一个个喜形于色,大拍他的马屁,大人是千古第一智云云。
明知是马屁话,但听着让人舒服,李卫坦然受之。
精确度的问题解决了,但还有个关键的问题,如何捣鼓出体积大小,重量相差不大的大量石弹?用人工削凿绝对行不通,慢且成本大,一点都不划算。
这问题他很快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找条水流湍急的河流,在河边建造大量的巨型水车,用自然界的水动力打磨石块就ok。
他一声令下,整个后营的辎重辅兵都立时忙碌起来,伐木的伐木,加工的加工,运输的运输,所有人忙得一塌糊涂。
怒江水流湍急,但他不可能把水车搭建在怒江边上,这也属于军事机密,能保密一天就占有一天的优势。
好在水流湍急的河流多的是,光是宁远道境内就有好几条符合条件的河流,李卫当即上马,亲自去找寻。
肖小小等人已经习惯了他突然心血来潮时的风风火火,大队护卫不离左右,紧紧的护卫在他身旁。
李卫一行骑乘战马奔出北城门,转向东面的大道,他记得在关宁郡东面的淮河好象有个落差蛮大的瀑布,先看看地形合不合适再说。
奔出三十几里后,他才想起,就算自已马不停蹄的赶路,最快也要天黑才能赶到淮河边,真是头脑发热啊。
冷静下来后,李卫让侍卫在附近找个村落,暂住一晚,明天一早再赶路。
村里的乡绅大户不敢有半点怠慢,尽心招待,吃住都让李卫满意。
第二天一早,李卫一行起程赶往淮河,出门忘了带地图,向当地的百姓打听瀑布的确切位置后,沿河边小道向上游奔驰十几里,终于来到的瀑布旁。
瀑布是从天门山的山涧飞泻而下,汇流成河,这也是淮河的源头,一年四季都是水流湍急。
这一带地势较为平坦,方便运输,附近又有大量的石山可供开采,一个很不错的石弹制作场,他打算在这里建筑一座大型堡垒,派一校兵马驻守,校官还得是信得过的亲信心腹才行。
只要生产出大量体积大小和重量相差不大的石弹,精确度就会提高,两军对决时,已方的霹雳战车就可以依仗这些制作的石弹打击摧毁敌方的霹雳战车,这就是后世的炮火压制战术,他也在战场上实施过,但因精确度的原因,效果差强人意。
总之,制作出来的石弹也是杀手锏之一,因此,制作方法列入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密。
都说当官的一句话,累死老百姓,李卫的一句话,整个关宁郡的官员立时忙碌起来,大量青壮百姓被征召,很快就开工动土,按照李卫的构思建筑一座大型要塞。
李卫在忙碌这些事的同时,也时刻关注战事的变化,因晋帝国收缩防线,重兵驻守建康城,联军虽近百万之众,但建康城城高墙厚,晋军的抵抗又很顽强,短时间内难以攻克,惨烈的攻防战令双方都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