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花自芳一封接着一封地送信回来,大到天冷了,家中柴炭是否准备齐全,小到秋天易咳嗽,别忘了煮秋梨膏喝……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原本在家时,袭人只当他是个稳重性子,没想到这独自出了一趟远门,反倒暴露出话唠属性来了。
不过,有了花自芳的信,白氏不再没精打采、郁郁寡欢,让袭人省了不少心。
平静的日子如流水般过去,转眼又是一年秋天。
随着花自芳一路顺利地考过了院试,中了秀才,白氏整个人神采奕奕的,也不爱在家里憋着了,每天都早早洗漱完,就出门跟邻里街坊们一起做针线唠嗑。
每天白氏的保留话题,就是自家儿子花自芳怎么从小就懂事刻苦、聪明过人,长大后更是如何稳重懂事,考中秀才,给祖宗增光添彩。
不过,这两天白氏可没心情出门了,每天早早起床,就等着驿站来人送信。
在白氏望眼欲穿的等待中,花自芳的信终于到了。
白氏并不识字,一拿到信,就巴巴跑到袭人的房间,“袭人,你哥来信了,快看看信里怎么说!”
袭人搁下书,接过信来,“娘您坐下,别急。”
说着,袭人展开信,一目十行扫了一遍,脸上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来,“娘,哥考中了!”
“真的?”白氏喜出望外,“你哥真的考中举人了?”
“是啊!”袭人笑眯了眼,将信中白氏最关心的一句话念了出来,“侥幸不负所望,得中举人,名在三十有四。”
“阿弥陀佛,老天爷怜见,我儿果然成了举人大老爷!”白氏双手合十,几乎喜极而泣。说完,也不待跟袭人庆贺,忙回房里给花父上香,敬告儿子登科中举,光宗耀祖。
有了这一桩大喜事,白氏连饭每天都能再添半碗,逢人就笑,走路都带着风。
等白氏好容易平静下来点,白氏把袭人叫来房间,循循善诱道,“袭人啊,你哥中了举,明年要进京赶考,正好回咱们京城的房子住着。那房子空了好几年,一时只怕不好住人,咱娘俩一道回去,拾掇好了,让你哥住下,正好一家团圆,你说好不好?”
就算白氏不提,袭人也准备回京城了。
会试与前几次不同,若此次顺利考中进士,随后的殿试也就不用再担心,因为殿试向来不会黜落进士,只是重新分定名次,所以最坏也能赐个三甲同进士出身。若不甘心,还可在朝考上努力,若能得中庶吉士,再经三年后散馆考试优等,则可授翰林院检讨,次一等也可改任各部主事或知县。
就算是这一次名落孙山,三年后也可春闱再试。
所以不管考不考中,考得名次好与不好,三五年内花自芳势必会在京城定居。既然花自芳能安定下来了,那他们一家也不必再分居两地,徒添牵挂。
不过――
“娘,最近路上不怎么太平,哥在信里头也说,让咱们不要急着上路,等过些日子官府剿除了匪患,再行上路。”袭人皱了皱眉,朝廷确实派兵来剿匪,不过袭人不觉得会好。
因为这一次的平叛兵马,是已由九省总督升任内阁大学士的王子腾领兵的。
因为王子腾是原著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最有实权的一位,他手握兵权,还身在内阁,官居一品,简在帝心。若不是他后来在平安州平叛失败,大军溃亡,也不会被皇上迁怒,不明不白死在回京路上。而随着王子腾的死亡,四大家族的命运也开始敲起了丧钟。
虽然王子腾不一定会一来平安州,就兵败如山倒,但继续待在距离平安州不远的青州,总归是立于危墙之下,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这匪患一直都有,去年你哥上路的时候,不也盛传有一群歹人在官道上抢劫吗?可你哥不也平平安安回了乡嘛!可见人都是自己吓自己的。”白氏煞有介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