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四十一章
王翰文听了林大山的说法有些心动,村民淳朴,在乡下办私塾也不错,但是自己没钱没房如何能把私塾办起来呢?
王翰文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向大家问出了这个问题。
何正平听了王翰文的话笑着说:“王兄弟,这是你多心了。若是要办私塾自然是我们江家村的事,你要是同意只管来当先生就好了,放心吧。”
王翰文并没有上过私塾,他自幼读书都是家里请了老先生过来教的,因此并不知道这些。不过现在知道了他心里倒是放心多了。
林大山想了想说:“办私塾这件事具体的还得跟里正商量。王兄弟,明日上午可以的话我陪你去找里正商量商量。”
王翰文点点头,这样的大事自然是要里正说了才算数。
王翰文脑子一向灵活,晚饭的时候林大山跟说起了办私塾的事,晚上就仔细的盘算起这件事来。
到县城大户人家做西席,虽说不错,但是毕竟要看人脸色,富家子弟骄纵也不定听话,而且也不好带上小棋,但是在乡下办私塾,自己必然备受尊敬,带着小棋生活也方便。
细细比较了一番,他觉得还是留在江家村办私塾更好。但是自己不会在江家村久留,这事还得跟里正好好说说才行。
第二日,林大山就带着王翰文去了江峰家里。
江峰一看到,林大山和王翰文来了就站起来打招呼,看起来对王翰文很是尊敬。这让王翰文心里暗自满意,觉得自己的打算没错。
林大山简单地把自己的来意跟里正说了一遍,里正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要是能在村里办个私塾,找个先生叫村里的孩子认些字,那真是最好不过的事了。自己年纪也大了,说不定再过两年就要退下来了,要是能趁在位的时候给村里办个私塾,可是为村里人做了件大好事。
江峰笑呵呵地问:“王先生,这是真的吗,嗨嗨,要是真的,那我先替我们村的人谢谢你了。”
王翰文笑着点了点头,“江里正,我是有这个想法,但是因为我还要去湖城寻亲,因此这个私塾可能并不能长办。”
里正心里的一把热火被王翰文的话给浇退了许多,若是只能教一段日子,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王翰文把自己昨晚想的主意跟里正说了一番,“江里正,若是办了私塾我大概会在江家村留个一年半载的,虽说教不了什么诗书经文,但是好歹也能教学生们们认几个字,简单的算数,也是好的不是。”
里正心想是要庄户人家也不是要科举考状元去,要是能稍稍学些就可以了,便点了点头说:“王先生说的是,那私塾的这事就这么定了,我会和村里的长老安排尽快把这私塾尽快办起来的。不过,若是就我们一个江家村学生怕是太少,但时候估计周围其他的村的孩子也会来说不定,先生应该不会介意吧。”
多教几个学生也能多得些银钱,王翰文自然不会拒绝,“这并无碍,教一个学生也是教,教两个学生也是教,能多几个学生也热闹些。”
办私塾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之后里正就找了村里几个长老商量一番,找了村里一间没人住的旧屋子,修缮了一番,置办了几张桌椅,虽然简陋但也有个私塾的模样了。
王翰文也不嫌弃。在这书塾的一旁还有一间小屋,因为林大山家里实在是挤,他也不好意思在住,就寻了张床搬到小屋里,自己和小棋搬到那边去住。
当然,因为两人都不会做饭,所以一日三餐都还是在林家吃。也不是白吃,王翰文每月给林家五十文钱。
江家村里愿意供,并且供得起孩子上学的人家不多,江家村来上私塾的孩子也十来个,但是加上附近比较富裕的王家村还其他的几个村庄的孩子,差不多也有三四十个学生。有空的时候,他还可以画些字画拿到县城里卖钱,日子也算是安定了下来。
@@@@@@@@@@@@@@@@@
转眼就又到了收稻子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