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四十八章
柿饼不仅价格高,而且做柿饼的材料比起做黄金蜜枣的还要少些,不用花钱买糖和白炭,成本还省些。做柿饼需要几个大的竹屉和大缸,但是竹屉和大缸和糖和白炭不同,都可以重复使用,而且大缸以后还可以装米装水,买了也不亏。
上午起来顾秋和林雨儿就忙着给家里的柿子洗干净,削皮。至于林大山就在家里编制竹屉。竹屉林大山自己会做,当然就自己做了,不用去买还能省点钱。
未时的时候,王翰文果然带着十来个小孩来了,每个孩子脸上都是笑盈盈的。顾秋给了每个人一个大柿子,很快就俘获了小孩儿们的心,一个个缠在顾秋身边问上山摘柿子的事。七嘴八舌的,听得顾秋的头都快晕了。
“好了,大家都先听顾叔叔说,别吵了。”看来王翰文这个先生在学生中还是挺有威严的,他一发话吵吵嚷嚷的小孩们都安静下来了。
顾秋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仰着头眼巴巴地看着他,赶紧说了具体的事宜:“你们倒时候背着这种背篓上山摘柿子,摘满一个背篓就有两根糖葫芦,等会儿王叔叔和林叔叔会陪你们一块儿去。说好了,摘柿子的时候不准偷吃,到时候我会让你们带几个回家的。”
小孩们听到摘满一个背篓就有两根糖葫芦,到时候还有柿子拿,都笑开了花,“顾叔叔,你放心,我们一定不偷吃,嘿嘿,快带我们上山吧,我们都迫不及待了。”
林大山和王翰文两个人带着一帮皮猴子上山了。这些小孩子摘果子的能力一点儿也不必成年人差,高处摘不到的果子,他们蹭蹭蹭就爬上树去摘了。
到天色暗下来要下山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有满满一背篓的成果,有两个大点儿孩子摘得特别多,甚至连背篓都装不下,就把上衣脱下来包柿子。
林雨儿顾秋原本估计每个孩子能有一背篓就很好了,没想到大家的都做得这么好,幸好之前做的糖葫芦比较多,要不就不够分了。
顾秋给每个孩子两根糖葫芦,两三个柿子,那两个大孩子还多得了一个根糖葫芦。一个胆子比较大的小孩拉住了顾秋的衣角问:“顾叔叔,明天我们还可以跟着去山上收果子吗?”眼睛里满是期待。
顾秋想着山上梨树和山楂还有栗子,恐怕还要孩子们再去一趟才行,顾秋带着笑意摸了摸孩子的头,“行,明天你们还可以再去一趟,酬劳跟今天一样。”
孩子听到来顾秋的这话纷纷欢呼着跑走了。
今天孩子们上山主要的工作是柿子,十几个孩子帮忙山上的柿子差不多已经全收回来了,还收了不少山楂回来。
顾秋让林大山把家里的收来的山楂全都先放到地窖里,主要先处理家里堆积成小山的柿子。
顾秋和林雨儿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才把家里所有的柿子都削好皮,摆放在林大山做好的竹屉上,放在日光通风好的院子里晒着。
所有的柿子摆满了十个大竹屉,院子里都放不下,有几个还摆在了院子外面。
村里人偶尔经过他家门口,看着院子里晒满了柿子,不免都很好奇。有些跟林大山关系比较好的人还会来问问他们再做什么。
面对大家好奇的眼光和问话,林大山只是笑着说他在晒果干,其他的也没多说。不是他防着村里人,只是这做柿饼的手艺的确不好外传,要是谁都会了,那他们的柿子哪里还有市场呢!而且他们家里也是第一次做柿饼,还指望这靠做柿饼多赚一笔。
顾秋看了看晒在院子里的柿子,发现晒了几天之后柿子的表皮已经干枯了,“这些柿子已经晒得差不多了,咱们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林雨儿拿起一个晒过的柿子,皱起了眉头,“接下来我们要将柿子压成饼状吗,真的不会压破吗。”说句实话,他觉得这很困难。
“我先试试看吧。”其实顾秋也是第一次做柿饼,也没有什么经验。
顾秋看了看眼前的一大片柿子,挑了一个小点儿的柿子,轻轻地用手挤压,原本圆滚滚的柿子在顾秋的手下慢慢变扁了。就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那个柿子出人意料的破了。
“哎呀,破了!”顾秋一脸惋惜地看着看着被自己压破的柿子,心里有些懊恼,既然不确定能百分百成功,当初就应该少做点,要是失败了那就亏大。
林大山从顾秋手里拿过那个被捏坏的柿子,咬了一口,美美地吃了起来,安慰道:“这个失败了没关系,再试试其他的吧,别担心。”说着挑了一个晒得比较透的柿子递给顾秋。
顾秋深吸了口气,接过林大山手中的柿子,万分小心地重新挤压柿子,让人惊喜的是,这次柿子没有破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