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天翻地覆的变化
烈焰燃尽后,沙盘上的沙粒奇异地消失了,只余下一行大字,要多显眼有多显眼。
骆天行呆愣愣地站在法台边上,直瞪着那行字不做声。台下的人以为他还没做法完毕,谁敢去催促他,只能都眼巴巴地望着他。
“唉……总算没失手……”
云若辰以袖掩脸,悄悄用帕子抹去一头的冷汗。
她方才强行借用螭龙玉佩中的灵气虚空画符,遥遥控制着法台上的那支乩笔,一不做二不休还放了把火,渲染点神秘气氛增加可信度嘛。
如果在以前,她体内元气充沛的话,根本不需要借法器的力量也能做到。但现在如果没有舒王恰好送给她的这块玉佩,她绝不会提议让骆天行来做法然后趁机作弊。
不管舒王送玉佩给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但的确是雪中送炭啊,太及时了!
好吧,为了报答他,日后她定要找机会把这人情还给他的。
“这、这就是神谕吗?”
元启帝等不及了,颤颤巍巍地扶着张元赶到法台前。
“是,恭喜皇上!”
骆天行这时总算缓过神来,又恢复了平时的半仙模样,笑道:“这就是上苍降下的吉兆!”
“刷”,诚王的脸马上就没了半点血色。但更大的打击在后面,因为元启帝不顾仪态亲自登上了法台,不住看着那行字念叨着:“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很快,所有的宗亲都知道了那行字写的是什么内容――
“庆云照临,紫微穹崇!”
这句“神谕”的杀伤力委实太强。原本议论纷纷的人们,被这从天而降的大雷打在脑袋上,每个人都哑然无语地呆在原地,满眼都是小星星。
短短的八个字,信息量也太大了吧!
靖王大名云照崇,这是谁都知道的。但“庆云”二字,一则是国号与皇姓,更是指“五色祥云”。
《新唐书?百官志》里明确记载:“凡景星、庆云为大瑞,其名物六十四。”也就是说,“庆云”在六十四种大瑞中还是最高级的那种。
庆云昭示吉祥,紫微乃是帝星。
刚才华容郡主云若辰可是说,这块大石头是被彩云裹着飞入靖王府的。如今神谕又直指靖王名讳,内涵不要太明显!
元启帝看看那行字,又看着骆天师,眼中射出热切的光芒。
骆天师内心惊疑不定,心想难道真是天意?
他故作高深地对元启帝微微颔首,像在说“您看着办吧”。
元启帝深深吸了一口气,终于把目光投向靖王云照崇,这个他几乎没有认真打量过的儿子。
一看之下,元启帝心里又是一阵不满。
这个儿子的面相实在太单薄了,不是福相啊。要是老五倒还好些,但……既然现在天现祥瑞,莫非老四真是有天子相?
唔?
元启帝忽然想到一事,如果真是天意,为什么这块大石头没有落入靖王的正殿里,反而落到一个侧妃院子里?难道当晚老四住在那侧妃院中?
他知道四儿子是死了正妃的,这侧妃估计是在替老四当着家吧。
但接下来的神展开才让元启帝和众人更加震惊――
靖王向皇帝禀报道,他的侧妃黄氏已怀孕将满三月!
“真的?”
元启帝又惊又笑,忽而又板下脸说:“你都三十多的人了,怎么这样大的事不早些报上来!”
靖王诚惶诚恐地跪下,表示本朝宗室的规矩都是要怀胎满了三个月才能上报宗人府,他不敢提前说出来,以免坏了规矩。
在庆朝普遍流传着一个说法,胎儿在三个月前是最危险的时期,越少人知道孕妇怀孕的消息越好,就连皇家也恪守此规。不然靖王早就把这个“喜讯”昭告天下了,无非也是怕提早说出来会害了未来儿子的性命。
可惜靖王治家不严,还是被诚王知晓了黄侧妃有孕的消息。但如今靖王在这样的情形下将侧妃有孕的消息公之于众,诚王想再下手害黄侧妃母子就难了。
“好!好!”
元启帝欢畅地笑了起来。
“老四,你的子嗣也确实太单薄了。既然妃子有孕,就让宗人府照惯例安排人手去照顾吧。唔,朕再给你拨两名医官、四名宫女,务必要将这一胎好好养下来。”
“谢父皇!”
靖王兴奋得都快忘记自己姓什么了。他一时竟忘了追究那块古怪石头的来历,既然女儿都说是天上来的,那就当是天上来的吧!
没有人能想到,这一切不过是个八岁小女童在暗中布的局。
这一晚,元启帝没有再提削减宗室待遇的事情。但众人的关注点也早不在这上头,而是纷纷想着过后如何与靖王搞好关系。
至于诚王,还有谁能想得起他来呢?
“这样……也好……”
深夜,回到内宫的老皇帝躺在卧榻上,任由小太监替他捶捏着小腿,长舒了一口气。
他未必就发自内心的相信那是真祥瑞。然而他太需要这么一个东西让天下人信服他的治国、他的修道了。
诚王献上的白鹿固然好,但相比起庆云奇石还有那八字神谕,又算得了什么呢?
“罢了。让老四坐江山,起码两个都能活下来……老五……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