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散手训练
无数次千层纸的击打,无数次筋断骨折的痛苦,还有更多的是每次出招的选择。
为了能达到出手重伤害的后果,需要的还是不断的折腾自己,比如用高强度的弹簧挂在手臂上,无数次挥拳,就是让自己的挥拳更加有力,腿上也不例外,弹簧的后拉力造成每次挥拳尽全力的话,被拉回来之后的后坐力也就越强烈,很多人都被自己挥拳过猛而震伤,或者拉伤大腿小腿肌肉。所以拳手没有一个不带伤的,尤其是这些平时训练只是样子货的专业拳手,可能比起普通人看着更加耐揍能打,可被打的次数也是最多的。
散打队在张诚手里的绝招没有学到,但是训练绝对是最刻苦的,因为要达到指标很困难。比如每天80次400磅的重击,空拳都已经是很勉强了,要是在挂上弹簧,更是难上加难。当然这还不算最变态的,目标可是挥动的移动靶,虽然脑子聪明的可以找到移动规律,但是找目标瞄准,也是很花时间的。况且,略微不能打正,就需要重来。更是有着专门的技术情况收集员在工作。
等到一周以后,这些人有面临新的挑战,就是负重击打目标,然后再加上对殴,躲避的人负重,打人的轻装上阵。一样是80拳,两边轮流更换,谁躲避快,谁打人早结束就会早休息。
每天超过十四小时的训练,能早点儿回去休息已经是一种接近奢侈的希望,所以每天大家基本都是透支的在训练,能很快完成任务的才会进入下一个单元,不单如此;张诚是明目张胆的拿出训练计划来给你看,这些结束之后就是回旋踢和回旋击打两个项目,只要能把这些项目都做完,基本就可以放假式的活动了,每天六小时的训练,结束就回家。
这样的训练持续到了第十七天终于见到了成果,一个重量级选手成功完成基本任务,然后开始了回旋踢和回旋击打的动作训练;比起田径队的训练,散打这边几乎都是将打将的到了月底也就是27、8号才进入最后阶段。这些人并不怀疑训练成果,因为每一个教练都有自己的绝招,张诚的也许不是绝招,但是绝对是实效战技。
到了内部预选赛的时候,也只是根据成绩选拔了每个级别个两人的选拔队伍,而且在重量级和超重量级的选手中,只有一个人,百米倒是有三个人,1000米几乎空缺,最后是三个百米选手抽签来决定谁去参加1000米。
比赛之前的最后两天,张诚第一次给每组学员讲解各自项目的基本理论。这个东西大多数学员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听了几百遍。但是学校的讲解都是所谓的理论派知识,而张诚讲解的都是江湖知识。
从跑步的落地脚型,腿部每一块肌肉的弹力收缩,到每一步所消耗的体力和血压,亢奋的状态到亢奋给后面带来的整体后果,张诚讲的非常细致。
就算散打队的讲解也是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说道对手一拳打在某个部位,你的神经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射反应,疼的几种分析,说明你已经到了临界点,对手的动作到了什么程度说明他已经到了临界点。这些东西在实战的时候,都是需要不断积累的经验,但是有了张诚的讲解,所有人就明白了,而在比赛的时候是非常需要和有用的。
实际上大部分散手教练都会根据每个队员的特点进行单独的摸索式教学。这样可能会出两三个手法老道的高级学员。但是这样的话,其他学员不是说都放弃了,也差不多,其他人还是一锅烩。要是挑选的两三个学员最后不能成材,整个一批人也就基本上瞎了。全都废掉。但是张诚的教学方式,是集体的,团队作战,所以,要么一批都可以,要么一批都没用。
好在这批学员,从学校被张诚选出来以后就直接进了张诚的训练组,虽然张诚在拳坛上的名气都是那种生死战打来的,但是不妨碍张诚在教学上的权威。
4月底,终于内部选拔的事情出来了,这个就是必须要面对的第一关,市局领导带着一些科级干部都到了体育馆来。自打两个大组的训练开始以后,系统内部基本就没来过,以前的内部篮球比赛都停了,对此很多人都是略有微词的。所以今天进来看比赛的大多数人都是来看两边失误出糗的。
比如说某个学员长相成为大家的看点,所以,很多人都是指指点点的,有说有笑,有种看杂耍的感觉。这种心理张诚也是提前就有准备,入场前的动员会,就已经讲的很明白,今天只是你职业人生的第一天,要是连一个普通的入场仪式的压力都抗不住,以后怎么在数万人的体育场和观众见面?难道每次都让所有人回避才行?
进入场地之后,如何听广播这事儿也是一个经验的积累,有些时候,远动员进入场地后会形成幻听和妄听。感觉叫什么名字都像是在叫自己。心情紧张或者亢奋之中大量的消耗着体力。为此,张诚特意在廖局手下要了三个文员来帮忙,就是核实每一场比赛的人员名单,然后过来通知参赛人员到位。实际上,很多这类的比赛都是需要领队和助理教练这个时候就是干这个的。
入场仪式之后,就开始比赛了,这是谭教练和张诚的交手,只是棋子却是两边的学员。单单要是拿训练成绩说话的话,是不准确或者说是不科学的,因为还有人是比赛型选手。更是有人不适应比赛,心理素质不行,一到比赛不是发烧就是拉肚子。平时的成绩再好也没有用。所以一定要经过比赛才能确定一名运动员是否真的出色。
比赛也不是一项一项的来,而是田径队的5000米最先开始,他们在场内跑三圈就跑出去,在操场上跑十圈,再回来跑一圈做冲刺。期间还有百米和200米的比赛,更是在体育馆中间还有拳击比赛,所以这样安排是要和真正的赛场一样的设计,这样才能不会忙中出错。而且,这样也能更好的分散运动员的精力。
拳击都是从轻量级开始,一直打到超重量级,因为两边都没有无差别级选手,所以,也就刚好可以同级别较量。这次的比赛相对就简单些,赢了的,就出赛去参加全国大比,输了的就在队内老老实实的待着吧;命运就交到了市局领导手里,很有可能就下岗回家了。当然一旦没有了比赛的时候,这些人本来也是在分局找一个差不多的体育场接着训练。但是这次的效果却决定了不可能还像以前一样可以混日子。因为人太多了。
比赛进入倒计时,小谭老师的阵容还是比较庞大的,有些队员都是选择了三个项目,所以人数上占着绝对优势,第一场5000米就出来将近八名选手,而张诚这边只有两人。
上场之前各个人都得到了教练的嘱咐,张诚只是让他们尽量跑,但是二十八步要在冲刺的时候才能用到。别早早就用了,最后体力不支。
对于输赢的结果,大家其实都心中有数,但是一样还是避免不了。所以很多人现在还是比较忐忑的。
比赛开始,张诚的两名队员只是在人群中慢慢跟跑,后面还有大把时间超越,尤其是跑外面的十圈的时候,是很多机会的。这个时候,外面的工作人员已经出去就位了,当跑到第三圈的时候,拳击比赛次轻量级的也开始了。
锣声一响,两个人就开始了疯狂的进攻,级别越是低,攻击的频率越是快,一般决出胜负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出拳轻,又都是每天训练抗击打能力,所以,反而耐揍。
张诚这边的选手郭亮是刚刚从学校里毕业的学生,算是小牛犊子,而谭教练的选手是吴洋正好相反是在系统内打了7年拳的老鸟,两个人都是为了饭碗而战的时候,吴洋发挥了非常好的竞技状态,只看点数的话,第一节过后,就领先郭亮足足7个大点。
第一节休息的时候,郭亮的队友,这个级别的另一位选手蔡志河低头和郭亮一直沟通着,两个同量级的队友互相做对方的技术支持,比教练还管用的不多。但是也绝对能看出对手的强势和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