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龙颜大怒 - 大明最强锦衣卫 - 一叶遮目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7章龙颜大怒

第二天,大臣上朝议政,大殿内众臣分列两边,左边一派是以内阁为首的群臣,右边一派是以王振为首的宦官。

宦官本来不能议政,但随着王振的权力越来越大,朱祁镇竟让他跟着上朝,这是巨大的改变,宦官参政历来只会引起祸患,但朱祁镇仅凭个人喜好就打破传统,让王振上朝,实属不妥之举。

朝上诸多官员虽不满,但皇帝都下命令了,他们只能同意。

宦官共分十二监,分别为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和都知监。

十二监以司礼监为首,其中每一监设一名掌印太监为主管,司礼监掌印太监为宦官之首,王振官居司礼监掌印太监,而且还兼任东厂掌印太监,即是督主,所以他方能权势滔天。

宦官的势力日渐增长,甚至能够与内阁辅臣分庭抗礼,王振在朝上最大的对手就是以内阁为首的一众辅臣。

朱祁镇年纪虽轻,但也当了许多年皇帝,近些年他威严越来越盛,让群臣刮目相看,大家已经不再把他当作小孩,而是把他视为真正的君皇。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臣对朱祁镇纷纷行礼。

“平身。”朱祁镇坐到皇位上,他腰杆挺得笔直,目光扫视下面众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越来越喜欢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权力往往是最容易人着迷的东西。

“谢万岁。”大臣们恭恭敬敬地回道,大家都都低着头,没有人敢直视皇帝的目光。

朱祁镇顿了一下,对众人道:“近来可有大事发生吗?”

虽说每天都要上早朝,但并非每天都有大事要商议,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一般大家都是见过面,行个礼就散朝,琐屑的小事内阁大臣便能处置。

在大明开国初期,朱元璋撤销了丞相一职,事事亲力亲为,每天处理政务从早上一直做到晚上,坚持了数十年,若说大明这么多皇帝,最勤奋的非朱元璋莫属。

后面的皇帝在勤奋方面远远不及朱元璋,如果所有大小事都亲力亲为,那很容易累死皇帝,故此才会有内阁出现,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丞相的职务,替皇帝处理大部分政务,分担皇帝的压力。

胡濙看了一眼站在对面的王振,他深他本想说太原私盐案,于谦的奏折已经送到京师,杨义还顺带让送奏折的士兵给胡长宁送了个口信,所以胡长宁已经知道太原发生的事,胡长宁又将此事告知父亲胡濙,希望胡濙在朝上能够参王振一本。

胡濙当然想对付王振,但他已经年老衰弱,虽有内阁作为后盾,但已不是王振对手,他认为既然于谦的奏折送到京师,说明朱祁镇早已知道此事,即使他不说朱祁镇早晚会提,于是沉默不言,静待皇帝发话。

朱祁镇等了好一会,看到大臣没有说话,他便道:“你们都没有事要说,看来这天下还真是太平。”

王振趁机出列道:“陛下乃是当代明君,威德盖世,故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可称为太平盛世,我等没有大事要奏,这都是托陛下的福呀。”

“拖陛下的洪福,方能有太平盛世。”不少大臣纷纷附和王振。

胡濙等大臣听此都露出鄙夷的目光,心想这王振还真是不要脸,拍马屁拍到这种程度,大明有宦官当道,太平盛世也会变成乱世。

朱祁镇本来很受用这种马屁,但在得知太原发生的事情后,他还哪里笑得出来。

王振善于察言观色,他察觉到朱祁镇一直面无表情,脸色冰冷,似乎十分不开心,在摸不透皇帝想法的时候最好不要乱说话,他赶紧退回去。

“太平盛世,哼,你们倒是把话说得漂亮,但在背后都干着欺上瞒下的勾当,你们瞒得了一时,还瞒得了一世吗?”朱祁镇冷哼一声。

这句不冰不冷的话让众人打了一个冷颤,朱祁镇向来很少生气,他为人正直善良,从小就受到各个大臣喜欢,就算是继位后也鲜有发火,今日一上来就没有好脸色,不用多想就知道必有大事发生,只是大家们都猜不到是什么事。

胡濙目露精光,眼神望向王振,他相信在场这么多人除了他之外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