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太子李忠 - 废后不易 - 闲敲灯花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废后不易 >

☆、第67章 太子李忠

天后之议虽搁浅,但李治对讷敏的信任,却愈加亲厚。而风眩之症愈甚,至头重目昏不能视物,朝事政务一应由讷敏处理,每有御史上谏,却从无采纳应允。便是讷敏,也几番婉转建议,太子渐长,然李治却总握着她的手,道:“太子孝则孝矣,难担大任,不若梓潼甚矣。”

“太子敦善,若悉心教导,亦有所长。”她跟李忠,一个皇后,一个太子,哪能相提并论?

“妾疏于宫务日久……”

刚一开口,便听李治说道:“六宫相安,若梓潼当真累了,不如在妃嫔之中择一二人,协理宫务也就是了。”停顿片刻,又补充道,“贤儿言行有度,慧敏好学,最是省心合意不过的。”言下之意,宫务有人相佐,皇子不用你操心,叫她再找不出旁的借口推诿。

话已至此,讷敏还能如何?

只是,心里对李忠,难免扼腕叹息。李治如今,谈论政务朝事从不避讳她,甚至,还会在私底下与她商议一二,讷敏如何不知他的心思?东宫这位,摆明了就是个挡箭牌,往后,怕是再难长久的。李忠为人,她亦心知,当年也曾动过心思,想好生栽培一番,只是,十几岁的男儿已定了性,人如其名,是个再忠厚不过的。然为帝者,帝王心术、机谋手腕缺一不可,可不是一味忠厚便能御下的。

太子如何,莫说帝后,朝中大臣亦心知肚明,李忠自己也感觉得到,早年父皇喜爱四弟,后来最宠爱的是六弟,而他,却从未得过这般青睐。他也用心努力过,只是,生来不若几位弟弟聪慧,他们不过是吟诵两回便能记下的,他回去埋头苦读上七八遍,也未必能记得全。

虽不甚机敏,可李忠也不是傻的,再听闻皇后往甘露殿议政的事后,在屋里静坐了几日,终是提笔落款,双手捧着平生第一道奏折,往甘露殿去。

太子让贤,奏折虽被留中不发,仍激起滔天巨浪。一时间,朝野内外,都将视线移向了东宫。

“你怎就糊涂了呢,这太子的位子,怎可想让?这些年来,你什么都没做错,往后,这日子可还怎么过?”

任由刘氏又哭又闹,拽着自己拍打捶着,李忠却一动不动,待她哭得累了,倦了,方道:“往后,儿做一太平王爷,侍奉阿娘于身前,便不好么?”

“我这是替你叫屈哪,那黄口小儿又算什么,便因他养在皇后膝下,便要委屈我儿,将这太子之位拱手让于他?”刘氏心神大乱,只觉胸中如火焰熊熊,实难平息,便口不择言起来,“皇后就不怕养出条没良心的蛇来,当心竹篮子打水,叫彩丝院那位占了便宜。”

“阿娘,这些话,往后再莫说了。”李忠叹着气,不过几日功夫,便觉得自己老了许多,可刘氏这般激愤,若不将她说通了,难保不会闹出些什么事来,“阿娘可知,汉太子刘疆,乃光武帝长子,忝居储位十九年,却因生母郭后被废而崇执谦退、恭让天下,得以保身全退,不伤父子之情,亦为后人称颂。儿虽无匡扶天下之能,却尚有自知之明,与其……倒不如儿今日自行请退,还能得一份无忧顺遂。”

世上的废太子,能有几个余生太平的?

只是,看着忽然之间沉默下来的母亲,李忠却不知该如何宽慰,他本是不善言辞之人,此刻,更觉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无力的,只撩起衣摆,低头跪在刘氏跟前,不发一言。

太子行事,常问计于属官,如此大事,却罕见地不曾吐露半句。亦有性情激烈者,疾言厉色,冒死进谏:“太子无过,素有善德,岂能因圣人之偏喜而妄言废立之事?如此轻率行事,天下人何以看太子?何以看圣人?……又将置皇后于何地?”

闻讯赶至的李忠听得此言,心中慌乱,连忙出声呵斥道:“此事,乃孤一意而行,与皇后何干?”说罢,猛然跪下,凝目于上位,一脸果决坦然,“太子位关乎社稷,自当有德者居之,吾无甚大才,愿佐新储,甘为贤王。”

当年长孙无忌等人上疏奏请立李忠为皇储,可面对太子让贤之事,却罕见地没有出声,既不似太子太傅等人含泪苦谏,亦没有如许敬宗等新兴官吏那般称善,仿佛,这桩轩然大波不曾耳闻一般,便是李治问计,也不过寥寥数语,惜字如金。

只是,当几人在朝堂之下偶遇时,却都能从彼此的眼神里,看到感慨叹息。

“当断不断,必受其害,敢断,能舍,此大智也。”

后宫之中,除却刘氏,当属讷敏首当其冲,干系重大。跟前亲近如陆风仪,连柳氏亦频频进宫,讷敏却置若罔闻,每日往来帝后二殿间,从容平静宛若从前,却不曾提过半句。仿佛那些激烈的言辞,那些只差喊出“妇人误国”的朝臣,都不曾有过。

“他们这般污蔑中伤母后,母后为何不加以惩治,不是说有罪当罚,不可枉法么?难道因为是太子哥哥的人,就可以这样犯上?”

讷敏平静地直视着他,早已不是襁褓中的婴孩,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大了,会跪伏在她跟前,仰首望着自己,可讷敏却只轻轻叹了口气:“你只需记得,这是为人臣子的忠义。”待李贤退下后,便召来陆风仪,不过两日功夫,掖庭局里又多了几位犯事的宫人。

处置完李贤身边的人,讷敏又亲往甘露殿,同李治建议道:“自圣人登基以来,少有大封后宫之举。妾借鉴前朝封赏之法,草拟细单,还请圣人过目。”说罢,便将早已准备妥当的封赏名单递了过去。

萧淑妃已居三夫人之首,特加封号‘慧’字;徐修仪抚育五皇子、协理六宫有功,晋德妃;刘氏乃太子生母,擢级为贤妃;杨氏为三皇子生母,晋昭容;武氏抚育公主有功,晋封号为“静”。其余诸位美人、才人之流亦有所得。

李治盯着“静”字,看了许久,方叹道:“后宫之事,朕已尽数交付梓潼。”

讷敏抿唇一笑,满意而归。未几,连下数道懿旨,封赏之隆,涉及之广,前所未有。几位诞育皇子的宫娥,更是连升数级,令人瞠目。

“修……德妃,我这……皇后她……”乍为贤妃,可刘氏却半点喜色也无,只觉得惶惶然不安至极,忍不住求助最为亲近的徐婕妤。

“既是皇后恩典,姐姐安心受着便是。”徐婕妤低头喝了口茶,“此刻,需不安的,也不该是你。”

“你的意思是……武婕妤?”刘氏犹豫了一下,又呐呐道,“不过三品,是昔日圣人说的,皇后不也赐了封号给她?”

若皇后当真有心,哪怕只是看在六皇子的面上,难道圣人还会驳了不允?徐婕妤不由笑了:“前几日,掖庭局很是热闹了一回。”

皇后难得发怒,将六皇子跟前的内侍宫女狠狠整治了一番,打发掉了大半,这事她自是清楚的,难道……刘氏心里一惊,失声道:“是武婕妤的人?那这封号,也有敲打之意?”静,何为静?安分守己,静言思之,然武氏行事,虽不若萧淑妃张扬,可离静之一字,也挨不着边的。

“何止如此?”徐婕妤苦笑着摇了摇头,怕是这回后宫大封,也是冲着彩丝院去的。谁能想到,一向宽仁能容的皇后,竟会如此雷霆手段。可再一转念,这时机,倒是极妙的。

徐婕妤能想到的,武则天又怎会不知?

好一个王氏女!

她的出身,是她最大的诟病,已经尘封多年,却不想被她这一手,再次翻出旧事来。甚至,连李贤也同她疏远了起来。要知道,为了这份母子亲近,她费了多少心思,耗了多少功夫,没想到……

好狠的手段!

“母后,儿子知错了。”

看到跪在跟前,一脸愧色的李贤,讷敏轻轻叹了口气,她不愿去想,此举当真是出于本心,还是,也夹杂着几分审时度势。李贤虽自幼养在安仁殿,但毕竟是武氏所出,她也从未掩饰过,拦阻过,在她心里,最疼惜在意的儿子只有一位,是任谁也无法取代的,可跪在殿中的,毕竟,也是养育多年的孩子,怎会没有感情?

“贤儿的心性,母后怎会不知?地上凉,还不快起身到母后这里来。”待他依然起身,入座后,方命陆风仪将早已备下的粥食端上来,“无论心里有什么事,也不该拿自个儿身子玩笑。”

“孩儿再不敢了。”李贤依言接过碗筷,面带愧色:“又让母后担心了。”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讷敏失笑着摇头道,“为人母者,哪有不记挂孩子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