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院子
进屋之后,两人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双手轻轻揉捏着酸痛的脖子,那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留下的痕迹。俩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对接下来片刻宁静的渴望。本子记录着一天诊疗的病人,俩人都拿在手里,不敢乱放。
白天的时候,俩人都没功夫进屋里来看。在外面转了一圈,他们大概有个数,也没想着这屋里能有多好。
然而,当他们真正踏入屋内,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不禁瞪大了眼睛,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惊喜。这哪里是他们想象中的简陋小屋?这分明是一个被精心布置、充满温馨与格调的小世界。
房间虽小,却五脏俱全,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主人的用心与品味。墙壁上挂着几幅淡雅的水墨画,笔触虽不繁复,却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忘却尘世的烦恼。窗台上,几盆绿植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为这小小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阳光透过半开的窗帘,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为这宁静的午后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浪漫。
家具虽不繁复,却件件透着匠人的心思。一张宽大的书桌置于窗边,桌上散落着几本翻开的古籍和几支精致的羽毛笔,旁边是一盏造型古朴的台灯,散发出温暖而柔和的光线,足以照亮每一个深夜的阅读时光。书桌旁,一把藤编摇椅轻轻摇晃,旁边的小几上放着一杯未凉的茶,茶香袅袅,与窗外的虫鸣交织成一曲悠扬的夜曲。
卧室里,床铺柔软而舒适,洁白的床单上铺着淡蓝色的棉质被褥,看起来既清新又温馨。床铺整洁而温馨,柔软的被褥散发出淡淡的阳光味道,让人一躺下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安宁。床头柜上,一盏小巧的夜灯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旁边摆放着一本诗集和一束刚摘下的野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书卷气。
最令人惊喜的是,屋子的一角竟然还藏着一个小小的书房,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从文学经典到历史典籍,从哲学沉思到科幻奇想,应有尽有。书架旁,一张软垫铺在地上,旁边散落着几个抱枕,显然,这里是主人时常驻足思考或放松的小天地。
苏安和江海对视一眼,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在这个看似平凡的村子里,竟隐藏着这样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居所。两人都想着一定明天要问问村长,这房间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们轻轻放下手中的本子,决定在这个意外的惊喜中,好好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苏安走到书桌前,拿起一支羽毛笔,整理今天的病历。而江海则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涌动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晨光初破晓,轻纱般的薄雾缠绕着宁静的村落,仿佛给这方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两人踏着微凉的露珠,心中满是感激与不解,踏上了前往村长家的路。村长的家,坐落在村子的最中心,一座古朴而庄严的木屋,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温馨。
推开木门,一股混合着稻香与柴火味的空气迎面扑来,让人瞬间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与安宁。村长早已等候多时,他那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与智慧。
“孩子们,来了啊。”村长用他那略带沙哑却充满慈爱的声音招呼道。两人点了点头,心中涌动着无数疑问。
村长似乎看穿了他们的心思,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过来坐吧,我知道你们俩是来干嘛的,你们是想问你们现在住的那个院子吧,是不是觉得奇怪,这么破的一个村子,怎么会有那样的一个院子?这院子啊,是我们全村人的心血。
三年前,有人来我们这儿扶贫,看到我们的状况,还没说什么,但是一见到他们要住的地方,可就不乐意了。他们说,生活的地方可以不好,不快捷,他们可以接受,但是住的地方这个条件根本受不了,所以也没有帮忙就离开了。
后来,又陆陆续续的来了好几个前来帮忙的人,结果他们都因为住宿的条件离开,就算有坚持下来的,也没坚持一周就走了。
说实在的,他们行为我们也可以理解,工作的地方他可以不好,破旧,但是自己生活的地方却不能,这无可厚非。
所以从那时候起,我们就决定一定要把集全村人的人力财力,弄一个很好的房间,给来帮助我们的人一个家,一个可以安心工作、休息的地方。”
“可为什么……要修这么多次呢?”苏安忍不住问道。村长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这啊,是我们对你们的重视,也是我们的愧疚。
我们知道,你们放弃了城市的繁华,来到这里,是为了帮助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这份恩情,我们无以为报,只能尽我们所能,让这个地方变得更加舒适、温馨。每一次的修缮,都是我们对你们深深的感激和敬意。”
说到这里,村长的眼眶微微泛红,声音也有些哽咽。“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无论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年幼的孩子,都参与了进来。大家的心,都紧紧地连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让你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两人听着村长的话,心中涌动着暖流。他们重新回到村长给他们准备的院落。这次,他们没有回到房间内,而是在外面转了转。环顾四周,那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物件,此刻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院子里,一串串风铃随风轻响,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村民们的勤劳与善良;墙角边,几朵野花顽强地绽放着,虽不起眼,却散发着淡淡的芬芳,如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虽经历风雨,却依然坚韧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