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好一招以退为进
白映雪抬起头,目光清澈地迎上陈继深探究的视线,语气更加软了几分,却暗藏机锋:
“陈参谋,您批评得对,我遇事不够沉稳。但曼丽姐这伤看着实在吓人,咱们文工团的台柱子,金贵得很,万一真是骨头的问题,随便揉揉按按耽误了,这责任我可担待不起,文工团也损失不起啊!请李主任来看看,也是为了曼丽姐好,求个心安,确保万无一失。”
她的这番话,看似认错,实则把“伤情严重”和“必须专业检查”的基调钉死了。
既点明了徐曼丽的重要性,又把“不顾伤势轻重”的潜在帽子扣向了任何想息事宁人的人。
陈继深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微微闪动,他何等聪明,立刻听出了她话里的绵里藏针。
他若再坚持“小事化了”,反倒显得他不顾未婚妻的身体和前途了。
徐曼丽更是有苦说不出。她本想借扭伤小题大做,让白映雪背上“排挤同志、动手伤人”的恶名。
可白映雪直接把她抬到了“可能骨折,需要顶级专家会诊”的高度。
她若现在说“没事,只是小扭伤”,岂不是自打嘴巴,证明刚才的惨叫和眼泪全是演戏?
现在她只能顺着白映雪的话,强笑着,声音愈发虚弱:“没、没那么严重,白干事你太小题大做了……”
“这怎么是小题大做呢!”白映雪立刻握住她的手,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了革命同志的关怀。
“曼丽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尤其是你的脚,更是咱们汇演成功的保证!必须用最严格的标准来对待!李主任亲自看了,咱们大家都放心。”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和担架兵的声音,卫生连的人,来了。
带队的中年医生一脸严肃:“伤者在哪?李主任正在手术,派我们过来,初步判断如果疑似骨折,需要立刻带回去拍x光片!”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徐曼丽。
陈继深深深看了白映雪一眼,那眼神复杂难辨,有审视,也有冷意。
他俯身,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对徐曼丽说:“既然白干事考虑得如此‘周到’,那就去医院彻底检查一下,我也放心。”
他特意加重了“周到”二字。
徐曼丽在白映雪“殷切”的注视和未婚夫“体贴”的决定下,骑虎难下,只得被扶上担架,在众人心思各异的目送中,被抬出了排练室。
白映雪站在空旷了些的排练室门口,秋风吹动她的发梢,看着远去的担架,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卫生联合的消毒水气味浓郁。x光片出来后,外科李主任拿着片子,对着灯光仔细查看,眉头微微蹙起。
“徐曼丽同志,”李主任的声音平稳客观,“从片子上看,骨骼完好,并没有骨折迹象。”
站在一旁的白映雪,立刻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双手合十,声音充满了庆幸: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没有伤到骨头我就放心了!曼丽姐,你刚才可吓死我了,摔得那么重,我还以为……”
白映雪适时住口,但那未尽之语“我以为你真要摔出个好歹”却清晰地传递给了周围所有人,包括面色微沉的陈继深。
徐曼丽斜靠在病床上,脸上青红交错。
她努力维持着柔弱:“可是李主任,我真的很疼,动一下都钻心地疼……”
“嗯,”李主任点点头,“急性软组织损伤,也就是严重的崴伤,伴有局部韧带拉伤,肿痛是正常的。我开些外敷的药膏,近期绝对卧床休息,右脚不能承重,至少需要静养两周。”
“两周?!”徐曼丽失声惊呼。国庆汇演迫在眉睫,作为核心领舞,缺席关键排练两周,几乎等同于自动放弃压轴节目的位置。
白映雪立刻上前,紧紧握住她的手,语气恳切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关怀:“曼丽姐,身体要紧!李主任的话必须听!排练的事你不用担心,我会立刻调整方案,确保汇演顺利进行。你就安心养伤,什么都别想,一定要把伤彻底养好!”
白映雪每一个字都透着无私和体贴,却像一根根柔软的针,扎得徐曼丽有口难言。
她难道能说“我不需要养两周,我很快就能好”?在李主任的权威诊断下,她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陈继深全程沉默,他看着白映雪表演,眼神冰冷。
他知道,白映雪赢了这一局,用“关心”做武器,兵不血刃地让徐曼丽暂时退出了竞争核心。
陈继深扶了扶金丝眼镜,对徐曼丽说:“听医生的,好好休息。”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白映雪满意极了,暂时的退让,换来的是徐曼丽在汇演筹备中事实上的出局,以及她身上一个“伤情存疑”的标签。
这门“买卖,”赚大了!
检查结果和白映雪当时那番“情真意切”的表演,开始在文工团和机关大楼里悄然发酵。
起初,大家还同情摔伤的徐曼丽,觉得白映雪毛手毛脚。
但渐渐地,风向开始转变。
食堂里,几个文工团的女兵在小声议论:
“你们说,曼丽姐那天摔得……是不是太巧了?”
“就是,白干事明明是想扶她,她自己没站稳吧?”
“而且白干事多负责啊,第一时间叫医生,还那么自责。反观曼丽姐,检查完回来,好像也没多大事,但压轴节目倒是因为‘需要休养’换了人……”
“唉,人家有陈参谋护着呗。”
机关里那些老干事,拍着白映雪的肩膀:“小白,受委屈了吧?有些人啊,就是心思不用在正道上。”
他们或许不清楚具体细节,但多年的人生阅历让他们能嗅出不寻常的味道。
白映雪依旧每天风风火火地筹备汇演,对徐曼丽保持着表面上的礼貌和关心,甚至主动把她“因伤”无法完成的工作揽过来一部分,显得任劳任怨。
这种沉默和“大度”,反而让舆论更多地向白映雪倾斜。人们总是更容易同情“被欺负”还“默默努力”的人。
徐曼丽感受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