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不是那么容易拿捏的
徐曼丽跟在陈继深身后,看着白映雪的目光充满嫉恨。
陈继深淡淡睨了她一眼后,大步离开,连徐曼丽在身后唤他都没理。
白映雪敏锐地察觉到文工团和机关里那股暗流,同情的天平开始向自己倾斜。
徐曼丽那“完美无瑕”的形象,因排练室那一摔和后续的“伤情疑云”,出现了细微的裂痕。
她知道,必须趁热打铁。
白映雪拍了拍手,“同志们,领导说了,大力支持我们的国庆汇演,现在我们也要加把劲,全力以赴完成此次任务。”
大家都信心满满,有了先进的设备和物资,汇演效果肯定更加出彩。
“我们现在开一个讨论会议。”
白映雪召集了文工团骨干和积极参与汇演的年轻干事们,召开一个“诸葛亮会”。
“前几天因为我的工作不够细致,让曼丽同志受伤,影响了排练进度,我心里很过意不去。”白映雪巧妙地将“推人”的指控,轻描淡写地定性为“工作意外”。
紧接着,她话锋一转,将矛头指向了客观困难:“也正因为这次意外,暴露出我们筹备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设备老旧影响效果,比如个别审批流程过长耽误时间……这些都是我们共同面临的困难,光靠我一个人跑断腿,力量有限。”
白映雪看向众人,眼神清澈而充满力量:“汇演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任务,荣誉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集体反映情况?不是为我个人,而是为了我们整个集体能拿出最精彩的节目,为军区争光!”
这番话,瞬间点燃了大家的共鸣。谁不想用更好的设备?谁不想流程更顺畅?
白映雪的提议,将个人的困境,巧妙包装成了集体的诉求。
很快,一份由多位文工团员和干事联名签署的建议书,绕过陈继深,直接递到了关心此事的赵副司令和其他几位领导案头。
这份联名信,成了白映雪最坚实的护身符。陈继深再想用“个人行为”“不符合规定”来卡人,就要掂量一下是否会引起众怒。
徐曼丽脚伤“痊愈”归队后,明显感受到了周遭的疏离和审视。
陈继深的行政手段又被白映雪借力打破,她意识到,小打小闹的绊子已经没用。她需要一次更彻底、更能动摇根基的行动。
她没有再在排练细节上纠缠,反而变得异常配合和低调。
平凡地过了几天,一个极具杀伤力的流言开始在小范围内悄然传播。流言的源头难以追溯,但内容却精准毒辣:
“听说了吗?白干事那么积极搞汇演,动机不纯啊……”
“怎么说?”
“她家里好像有点……历史问题没交代清楚。她这么卖力表现,是不是想借此掩盖什么?或者……另有所图?”
“不会吧?看她平时挺……”
“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这种关键时期,用人可得慎重。”
这流言比直接的冲撞阴险百倍。
它不针对白映雪的工作能力,而是直指她的政治背景和动机,这在现在的年代是足以致命的软刀子。
白映雪很快从几位关系亲近的同事欲言又止的态度中察觉到了异常。
她没有惊慌,反而冷静地分析了流言的路径和可能的源头。
白映雪知道,这一定是徐曼丽的手笔,很可能还有陈继深在背后指点,将政治斗争的伎俩用在了自己身上。
这种事必须当众戳破它,否则积毁销骨。
机会很快来了。
一次排练间隙,众人围坐休息,徐曼丽正和几个女兵轻声说笑,气氛看似融洽。
白映雪端着一杯水,状似无意地走过去,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人都听见:
“曼丽姐,有件事我想问问你。”你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困惑。
徐曼丽抬起头,露出温婉的笑容:“白干事,什么事?”
白映雪直视着她的眼睛,语气平静却带着力量:“我最近听到一些关于我家庭成分的奇怪传言,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我记得,曼丽姐你和干部科的刘干事很熟,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是组织上对我有什么新的审查意见吗?如果有,我绝对配合组织调查,如果没有……”
白映雪映雪顿了顿,眼神陡然变得锐利起来,声音也提高了几分,确保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种无稽之谈,恶意散布谣言,破坏汇演筹备工作的团结稳定,又该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一瞬间,万籁俱寂。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你们两人身上。
徐曼丽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血色褪尽。她没想到白映雪会如此直接、如此强硬地当众捅破这层窗户纸,并且反手就将一顶“破坏团结、破坏工作”的大帽子扣了回来。
她嘴唇哆嗦着,强自镇定:“白干事,你、你这是什么意思?我怎么会知道这些……”
“我当然相信曼丽姐不知情,”白映雪立刻接过话,语气放缓,却字字如钉。
“只是觉得曼丽姐人脉广,或许能帮我澄清一下。毕竟,这种涉及个人政治清白的谣言,不仅伤害我个人,更会影响我们整个汇演团队的士气和名誉。我相信组织,也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不会被这种毫无根据的言论蒙蔽。”
白映雪说完,不再看她惨白的脸色,转身对众人朗声道:“大家休息好了吗?我们继续排练吧!距离汇演没多少时间了,我们必须心无旁骛!”
徐曼丽站在原地,看着白映雪镇定自若的背影,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
她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这个看似没什么心眼的女孩,远不是她想象中那么容易拿捏的对手。
以前她只是觉得白映雪有点小聪明,加上反应快,才能次次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