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优势在我
关门打狗,在定州守备部队和定州边军看来,李春风和背嵬军便是那进了门的狗,只要他们形成合围,这只狗便会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
青石城遇袭的消息早早传到了定州边军大将和定州守备宋国寿的军帐之中,收到消息的他们毫无城破的悲愤之感,更多的是计谋得逞的兴奋之情。
李春风率领背嵬军并未在青石城久留,在收到天地会探子的消息之后,便秘密穿越龙脊山脉,朝着西凉路而去。岳云和杨再兴则分别一边诱敌,一边撤退,将包围圈的口子往青石城方向引导。
定州守备大军在快速的向青石城行军,几位将领围骑马并行,言谈说话较之前明显轻松了一口气,只要拿下这李春风他们的小命就算保住了。
“哈哈,那李春风此次插翅难逃,咱们这次的包围圈可谓是天衣无缝,只要他进了那青石城,我们就可以瓮中捉鳖。”一位将满怀信心,大笑着说道。
另一位将领接过话头:“是啊,这几日的部署总算没有白费功夫,自己的这颗项上人头算是保住了。”
“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这李春风可不是等闲之辈,咱们还是要谨慎行事。”一位较为沉稳的将领提醒道。
“谨慎?哼,他还能翻出什么浪花来?咱们这么多兵力,他区区几千人,能有什么作为?将他的重装骑兵限制在城池里面,发挥不出骑兵的优势,看他还怎么抵抗。”先前那位大笑的将领满不在乎地说道。
“话不能这么说,小心驶得万年船。”陈文将领皱了皱眉。
“好了好了,别争论了。不管怎样,这次胜利在望,咱们也能松口气了。等拿下李春风,咱们都是大功一件!”
“定州边军也从左翼包抄了过去,我们也要加快行军了,不然肉全部让定州边军吃掉可不好,也要让他们瞧瞧我们定州守备军的厉害。”
杨再兴率领两千背嵬军,小心翼翼地在山林间穿梭,执行着诱敌的任务。他们刻意扬起阵阵尘土,制造出大队人马行动的假象。
杨再兴身着铠甲,手持长枪,目光炯炯,时刻留意着四周的动静。忽然,前方的探子来报:“将军,前方发现敌军踪迹,约两千人的队伍,看样子是定州守备部队的先锋。”杨再兴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喜:“来得正好!”
遭遇战的战况一面倒,杨再兴身先士卒,冲入敌阵,长枪挥舞,枪尖寒光闪烁,每一次刺出都带起一片血花。他的勇猛让敌人胆寒,所到之处,敌人纷纷落马。
背嵬军骑兵们紧密配合,相互掩护,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尖刀,追着两千定州守备轻骑打。他们的战术娴熟,攻击迅猛而精准,让敌人的轻骑兵陷入混乱,在混乱之中无情的收割着人头。
杨再兴成功收割完这两千骑兵后,迅速组织打扫战场,将所有马匹统统牵走。
岳云那边则相对保守一些,远远地与定州边军保持距离,如同放风筝一般,巧妙地将他们往青石城的方向引导,让定州边军的指挥产生一种胜券在握的错觉。
按照既定的策略,在岳云和杨再兴撤退的途中,背嵬军化整为零,以每个百人队为单位,逐渐渗透翻越龙脊山,朝着西凉路方向追赶李春风所带领的大部队。
杨再兴获得那一批战马之后,临时改变了撤退策略。他在战马的后面拖上树枝,上千匹的战马拖着树枝在道路上狂奔,如此明显的目标根本无需刻意探查。而后,杨再兴亲自率领一个百人队,领着这过千的战马往青石城奔腾而去,其他的背嵬军则翻过龙脊山,提前去和李春风汇合了。
围剿李春风和背嵬军的战报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庆帝手中。即便老谋深算如庆帝,也想不明白李春风究竟是如何将如此规模的骑兵悄无声息地送到庆国腹地的。难道是庆国出现了大叛徒?
这个世界能让庆帝感兴趣的事物已然不多,但李春风却成功地引起了他的兴趣。
监察院的陈萍萍、军事院的秦业、户部侍郎范建,还有宰相林若甫被庆帝召集至御书房中。庆帝高坐于上,手中正摩挲着一个箭矢。近些年来,不知因何缘故,庆帝喜欢上制作弓箭,尤其是那种能伤到大宗师的箭矢,然而好几年过去了,仍未研究成功。
尽管李春风带着一支神秘的骑兵在庆国的腹地横行肆虐,但从庆帝的神情中却看不出丝毫的紧张感。他专注地磨着手中的箭矢,时而停下拿起来端详两眼,细细欣赏一番。
皇帝不说话,几位臣子也不敢打扰陛下的雅兴,只好在御赐的椅子上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仔细瞧去,范建甚至都有点昏昏欲睡的模样。其实在座的几人心里都清楚,庆帝将他们叫来是为了商议何事。
过了许久,庆帝缓缓开口,说话的语气不怒自威,甚至带着一丝的质问。
“陈萍萍,对这支在我大庆腹地流窜的骑兵,查清楚来历了吗?”
陈萍萍手转轮椅上前,微微点头躬身,神色恭敬却毫无慌乱,回道:“陛下,已有些眉目,但尚需时日进一步核实,这支骑兵像是突然出现在定州边界,线索甚微。”
庆帝眉头紧皱,目光如炬地盯着陈萍萍,“突然出现?难道还是天兵下凡了不成!给我细细的查,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
陈萍萍深吸一口气,沉声道:“陛下息怒,臣定当竭尽全力,尽快查明真相,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庆帝冷哼一声,“最好如此,若因你的疏忽让大庆陷入危机,朕绝不轻饶。”说罢,挥了挥衣袖,示意陈萍萍退下。
庆帝话锋陡然一转,猛地转头直视秦业,厉声问道:“秦老将军,你身为我大庆的军事栋梁,亦是军事院的主官,朕此刻问你,倘若你是那李春风,究竟会使何种手段将这八千骑兵悄无声息地送入我大庆腹地?”庆帝目光如电,心中满是猜疑,迫切想要从秦业这里挖出些关键的线索。
庆帝虽言辞看似平静如水,可问出的这问题却如惊雷炸响,令人胆战心惊,其中的谴责之意昭然若揭。细细思量,这更是在严厉质问秦业是否与外敌暗中勾结。他着实难以相信,如此规模庞大的一支军队,竟能做到毫无动静,甚至差点就兵临京都城下。
秦业听闻庆帝这番问话,只觉心头犹如被重锤猛击,瞬间冷汗淋漓,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颗颗滚落。他太清楚庆帝的多疑性子了,深知这问题若是回答得不妥当,自己必将大祸临头。
秦业心头猛地一紧,“扑通”一声跪地,声音颤抖,带着惶恐与焦急辩解道:“陛下,老臣对大庆忠心耿耿,日月可鉴,绝无勾结外敌之心啊!”他内心犹如惊涛骇浪,深知庆帝多疑,此刻稍有不慎便是万丈深渊。
庆帝沉默片刻,脸色阴沉,眼中闪烁着怒火,心中暗想:“这秦业若当真与此事无关倒还好,若有牵连,定要将他满门抄斩!”随后冷冷说道:“责罚?若真要责罚,你这颗脑袋够赔吗?朕要的是解决之法,不是你的请罪!”
秦业只觉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连忙说道:“陛下息怒,定州,青州,西凉路三地的守军已经对李春风完成合围之势,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剿灭这支贼寇。”此时的他,心乱如麻,一边想着如何平息庆帝的怒火,一边思索着应对之策。
庆帝目光凌厉地看着秦业,冷哼一声:“哼,但愿你能将功补过,否则,朕绝不姑息!”
殿内气氛压抑至极,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众人心惊胆战,皆不敢出声,生怕触怒了盛怒中的庆帝。
御书房中的谈话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工夫,被召唤进去的几位庆国重臣便走了出来。他们各自表情不一,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神色凝重,还有的目光闪烁,也不知都在心底盘算着怎样的心思。
在青石城这边,战况的发展着实有点出人意料。原本,定州的边军和守备部队信心满满,打算对青石城完成合围之后来个关门打狗,一举歼灭李春风和他的背嵬军。
然而,当他们气势汹汹地赶到青石城时,眼前的一幕可是气坏了宋国寿。只见城中除了那一千多绑着树枝、制造出大军假象的战马,然后便空空如也,哪里还有李春风和背嵬军的影子!
宋国寿瞪大了双眼,脸色铁青,愤怒使得他的五官都有些扭曲。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包围竟然扑了个空,被李春风就这样巧妙地逃脱了。
“这怎么可能?他们到底是如何这么快跑出包围圈的?”宋国寿咬牙切齿地吼道,声音中充满了不甘和恼怒。
身旁的将领们也是面面相觑,一脸的茫然和困惑。他们原本以为这是一场十拿九稳的胜利,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煮熟的鸭子飞了,气的宋国寿骂了好久的娘希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