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封信 - 盛唐之情深不寿 - 戒了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两封信

一对堂兄弟,一个小皇子,这三个人聚在一起会聊些什么呢?答案是关于如何练好射箭的一二三要点。本来二郭都不知道要和李清聊什么,还好郭兴平是李清的夫子,三个人就顺势聊起了李清的射箭学习。

李清当然是想把话题慢慢引到他想知道的军事布局、兵法解读这方面的,可惜他年纪太小了,二郭怎么可能愿意和他聊这个呢,最多是觉得李清对军队生活好奇罢了。郭兴平自觉知晓了李清的心事,就把他入伍的时候所到过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一一讲给李清听。

好吧,作为没出过长安的土包子,这些风土人情还是很吸引李清的,可是人家更想知道的不是这些了啦!

三个人鸡同鸭讲的聊到了太阳西斜,李清才离开客栈。虽然没有达到自己最终的目的,但是能见到后世赫赫有名的郭子仪,还和人家聊了这么久,李清也知足了。。。。。只待以后在慢慢与偶像熟悉起来吧。

――――――――――――――――――时间分割线――――――――――――――――――

就这样,时光飞逝,伴随着花开花落,开元十三年的春天刚过,夏季的暑意没多久也消散了,转眼就到了初秋。距离立后风波结束已经过去了半年,期间长安再无大事发生,人们也都接受了这个新皇后,连太子也不得不在这个事实面前低头,特意来拜见过这位新的嫡母。

武皇后现在成了整个大唐最尊贵的女人,李清和跟着水涨船高成了唐玄宗的第一位嫡子,身边也慢慢聚集起了一些玩伴,要说这些人不是因为自己的身份才接近自己,李清自己都不相信,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能够在自己身边站稳脚跟的,无一不是小小年纪就心思过人,人品也受到自己肯定的。

这些人里面,中书令张说之子张勤、吏部尚书王泉之子王虎晨、中书侍郎裴光庭的弟弟裴桓芝三人与李清最是熟络。

张勤以后明显是要走军队这条路的;王虎晨则和他爹爹一样擅长交友,消息最灵通;至于裴桓芝,他比李清长了有七岁,两人能认识也是机缘巧合。这个人看上去温吞吞的但是做起事来说他是匹孤狼也不为过,端的是杀伐果断。好在,他很知道分寸,不该惹得人绝对不招惹。

(对于裴桓芝,李清自己也不清楚当时到底自己做了什么,引得裴桓芝这个大有前途的少年秀才就这样把注下在了自己身上。)

值得一说的是,这三个人能和李清交好,既然也很清楚李清内里的城府能力。在李清的熏染之下,就连花心思最少的张勤也进化成了初级腹黑男。。。。。

就在李清伴着三个小伙伴健壮成长的时候,好几个月都没什么风浪的后宫传开了一件事――年前被废的王皇后在冷宫病逝了。

其实王皇后自被打入冷宫就有传身体不好,也是,自己的皇后之位没了,是个人也解不开这样的心结。

可是之所以整个后宫都在议论这场本不该让人意外的病逝,是因为据说废后王氏入冷宫时,并不知道自己哥哥一家受自己连累已经家破人亡了,自己的嫂子薛国公主也已经改嫁他人了。

直到王氏病重的时候,她才被告知这个消息,悲愤之下写下一封密封书信伸冤,之后便不治生亡了。书信自然已经被拿到了玄宗那里,现在大家都在猜王氏到底在这里边写了什么。

至于拿着这封书信的唐玄宗,他还在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打开来看。诚然,王氏是自己做错事才被关入冷宫,可是玄宗还是怕在这封信里看到有王氏责怪自己的话。罢了,若是里边是她的遗愿,难道自己真的不去理会?

玄宗打开了信,之间里边是这么写的:

吾爱三郎,贱妾王氏自知时日不多,特写此信拜别。

贱妾从来都知道三郎心里的那个人不是我,但我总以为我们两人少年夫妻,我总是能陪伴着你走完这人生路。可惜没想到我确是要早走这么多。

想当年你我刚成连理,也是恩爱过得,可惜等赵氏入了王府,你我二人便越行越远,可是三郎,我对你的心从没有变过!

。。。。。(此处省略三百字!)。。。。

我并不怪三郎你,是我自己犯了左性,误信小人诡计才弄到今日的地步。事到如今,我纵使是有万般的悔意也于事无补。现在我已经油尽灯枯,可还有一些肺腑之言想要与三郎说说。

我要说的便是赵丽妃这人,我固然是恨她害我至此,可现在讲这些并不是为了替自己洗刷冤情。我只是想提醒三郎,赵丽妃此人见识不多,但心眼不少,这样的人连宠妃都没能力做,你又怎么能奢望来日她有能力担当更重的职责呢?

从陷害我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她会的就只是一些歪门邪道。可惜,这样的人却是大唐太子的生母。如今太子早已经成人,全然没有可能再削除太子对生母的感情了。如此这般我怕等到三郎百年后,太子继位时,赵丽妃必定会凭借身份重新兴风作浪,到时李唐的基业或许就不保了!三郎难道忍心看大唐走上末路?

我在这说这些,固然是有自己的私心,可是我所说的话也不是全没有道理。我听说武惠妃已经顶替我成了皇后,那三郎更要想想她膝下的十八皇子了。太子对完全威胁不到自己的嫡母都能下手,等到他掌权之日,只怕武惠妃和十八皇子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三郎,我马上便要去了,信中所说皆是我最后的劝解,望三郎三思!

贱妾王氏留!

玄宗看完王氏的遗书,手无力的垂了下来。王氏信中说的难道不正是自己内心深处最担忧的事吗!看来有些事还是要先做个准备,免得到了用得着的时候顾虑不周。

玄宗最后的决定没有人知道,连高力士也只能靠自己猜个大概,可是正是这样什么都探听不到的情况,才使心虚的人更加煎熬,比如霞毓宫里被永久禁足的赵丽妃,又或者是东宫的太子。

如今的霞毓宫已经破败到比之冷宫也不差什么了,自出事以来,连太子都不再照扶这个被遗忘的宫殿了。赵丽妃每天被禁在这样一个冷冰冰的宫殿了,整日只知道穿着十几年前初入临淄王府是的旧衣服缅怀过去,说她是疯了都有人信。

要不是前几日身边唯一剩下的琦兰把一封信交到自己手上,赵丽妃说不定就永远这样沉寂下去。

就在王氏死去的消息传开的时候,太子就动用人脉秘密送了一封信到霞毓宫。心里的内容只有收信的赵丽妃和写信的太子两人知道,这件事太子连高尚都没有告诉。

不过送信的事最后还是被玄宗知道了,就在玄宗气愤这时候太子还敢搞小动作不知死活的时候,霞毓宫就传来了赵丽妃悬梁自尽的消息。可能是太仓促了,赵丽妃连好好梳洗都没有,就这样蓬头散发的了解了自己的生命。

玄宗得到这个消息,心中对太子最后一丝父爱也被消磨光了,这个儿子狠得下心陷害嫡母,姑且还可以说一声只是有野心;可是他现在为了保全自己,却亲手推自己的生母去死,这已经是没有人性了!这样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孽障还有什么资格做这个储君之位?也许真的已经到了做决定的时候了。

李清得到赵丽妃自尽的消息时难得的沉默迷惘了。两封信,结束了两个女人的生命,这其中还有自己的手笔,这样的事情就像是一把尖刀划开了自己看上去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又想到日前那个拿着王氏一份信件悄悄来到德福宫的小太监,也许这事结束的并不只有两个人的性命。李清心里的警钟已经被敲醒,就算是一个在冷宫的废后都有心计死前给自己拉个垫背的,自己又怎么能小看挣扎活在长安皇宫里的没有个人呢?

没错,王氏死前曾派人来过德福宫,交到武皇后手上的那份信件也很巧的被李清看到了,要不是自己一直表现的很有主见,或许母后也不会给自己看这封信。

信上,王氏言明自己对赵丽妃和太子恨之入骨,所以愿意助武皇后一臂之力,用自己的死彻底断绝太子继位的可能性。――所以身在冷宫死去的王氏才可能把自己的遗书传到玄宗那里。

而自己呢,明知道这是个被仇恨迷住双眼的绝望女子最后的反击,却没有感到多少不妥!也许自己已经被这个人命似草菅的封建王朝通化了。李清真没想到结局会是这样的,他以为王氏被废,赵氏被禁足已经是最严重的惩罚了,却没有料到在皇宫里这场豪赌中是以人命为赌注的!

可是,他已经被架到了风头浪尖上了,自己的母亲已经是一人之下的皇后了,作为唯一的嫡子,他已经没有资格后退了,就算是踏着鲜血,他也只能前进,愿心中的信念支撑自己一路无畏!

作者有话要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