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凯旋回朝
---------------------------------送礼----------------------------------------------
崔母知道,丈夫只是崔家小小一个旁支,和本家素来没有多少联系,贸贸然靠过去,一定讨不了好,何况自己向来嘴笨,怎么可能讨得当家太太的喜欢嘛!
不过崔母的这些烦恼很快就不再是问题了!
这全都因为李清派人送来的东西到了博陵。
十八皇子送来的东西,自然是先送到了崔家本家。崔家大老爷崔仁师接到底下人回报说是有朔方来人造访时,还吃了一惊,这几年崔家一直在走低调路线,除了有几个旁支子弟在那儿从军外,崔家和朔方基本没有什么联系,怎么现在有人上门呢?
“将来人请进来。”
来人就是李清派来的信使小刺头,这家伙现在也算是李清一派的人啦,机缘巧合之下他被万羌看中,被带在了李清身边做个跑腿的,不知道等在洛阳的小军子知道这个消息后会不会气得跳脚~
小刺头跟着崔家的小人到了会客厅,一进门,就对崔仁师行了一个礼,说:“小人乃十八皇子麾下小将,受殿下之命来给崔夫人送礼。”
崔仁师一听更是摸不着头脑,自己夫人什么时候认识十八皇子啦?便问:“小兄弟怕是弄错了,我家夫人并不认识十八殿下,更没有理由收礼了,小兄弟还是快快回去吧!”
“崔老爷弄错了,小将是给崔卢氏夫人送礼的,就是那个从天水郡投奔而来的崔夫人。至于为什么送礼,是因为我家殿下在天水郡与崔夫人一家有过一面之缘,知道崔都尉在前线去世,所以特意寻了些崔都尉生前旧物送过来”
崔仁师现在心里只剩下“呵呵”二字了,什么时候战场上死个人这位十八皇子如此关心啦?崔卢氏自己也知道,是一位族弟的寡妻,前不久带着儿女投奔本家而来的,怎么这会儿和十八皇子牵扯上了。
崔仁师心里转过无数的念头,然后客客气气地请小刺头稍等片刻,然后吩咐下人将崔卢氏找来。
没一会儿,崔母就来了,她一听说是朔方来人了,就想到了李清,真没想到,女儿的眼光还真不错,人家一个皇子殿下还能这么惦记着自己家,看来女儿的心愿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崔母一进门,小刺头就连忙站起来行了一个礼,说道:“小的见过崔夫人,夫人安好。我家殿下命小的给夫人一家送了些东西过来,请夫人过目。”说着,小刺头就叫在门外等着的人将东西抬进来。
“夫人请看,这箱子里是崔都尉生前用过的铠甲以及一些旧物,还有就是军中发的丧葬费,殿下说请夫人放心收下,这些钱财是崔家应得之物,还有一样东西,便是”小刺头说着,解下了自己一直背着的一个包裹,从里边拿出一个瓷盒“这是崔都尉的骨灰,殿下已经探寻崔都尉的尸首下落,虽然不能确保盒子里的就是崔都尉,但好歹也算是个念想,还请夫人收好。”
此时崔母早就已经撑不住了,抱着小刺头拿出的瓷盒痛哭不止,嘴里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了。
小刺头看崔母这样,连忙补充道:“夫人节哀顺变,我家殿下已经替夫人在崔都尉丧生之地亲自拜祭过了,还请夫人宽心!”
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崔仁师再一次在心里给崔母加重了砝码,原本以为十八殿下只不过是记得崔卢氏一家人罢了,可是能让一个皇子亲自去拜祭一个果毅都尉,崔卢氏一家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也许以后自己可以喝这家人拉近点关系?
晚上,崔母带着小刺头送过来的东西回了家,崔家姐弟又是一阵好哭,崔小弟不知道姐姐和李清的关系,还在心里面送了一打好人卡给李清,而崔玉k看到这些李清花心思寻回来的东西,心里有悲有喜,悲的是见到亡父的生前物,喜的是情郎心里念着自己,虽然千里送骨灰这事前无古人,可是李清这份心意她崔玉k领了。
就连一向不看好李清和女儿的崔母,也不得不被李清这样尊重自家的做法感到,送过来的丧葬费既解了自家的困局,又不摆出一副施恩的样子,崔母虽然还是为女儿的前景堪忧,可是也觉得李清是真的用心对自己女儿的。
这边崔家三人有悲有喜,那边崔家本家也不安静,崔仁师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十八皇子要对崔卢氏一家另眼相看,于是就将白天发生的事说给自己夫人听,崔家的当家主母崔郑氏是个极有主意的女人,于是便对丈夫说:“夫君,妾身看着族弟妹是个本分人,她孤儿寡母带着一双儿女来投奔本家,实在是不容易,难得的是我瞧着族弟妹为人很不错,膝下的一双儿女,也是个顶个的好,小的那个读书很用功,大女儿也是个会持家的,长得还很不错,今年才十二和十八殿下正好相配,你说十八殿下是不是~”
崔郑氏没有把话说完,可是崔仁师已经明白自家夫人的意思了,想想那家人也是在没有什么是拿得出手的啦,也唯有这一条还有点可能,难道十八殿下真的看上这个侄女啦?
崔仁师作为一家之主,自然想的更多,崔家虽然是大姓,可是自从李唐建国以来,是一代不如一代,朝廷又开了科举制度,更是让着他们这些世家日子不好过,博陵崔家如今能在朝廷上说的上话的没有几个人。
按照十八皇子如今的走势,他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任帝皇,送个族侄女过去为妾,怎么算都是一步好棋。反正只是个旁支,就算十八皇子将来出事了也牵连不到本家身上。
这么一想,崔仁师便对崔郑氏说:“夫人说的在理,我看族弟妹一个人撑着一家人很是不容易,能帮的你就多帮些,要是族弟妹人好,你多与她亲近些也无妨。”
崔郑氏马上就明白丈夫的打算了,想想崔卢氏那个闷葫芦的个性,和崔家儿女的吃软不吃硬的为人,她马上就有了主意。第二日,崔郑氏就热情地将崔玉k一家接到家中做客不说,还将崔玉k留在自己家常住,然后嘱咐自己唯一的嫡女要和崔玉k打好关系。
崔郑氏膝下也只有一儿一女,儿子崔霖是崔家的嫡长子,可女儿崔雯却是她临近中年才得的宝贝。再加上儿子常年跟着崔仁师在外边锻炼,所以崔郑氏算是将毕生的心血都花在了女儿崔雯身上,将崔雯养成了个真正的大家小姐。崔雯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合格的大家闺秀,文能写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武能上马打得一杆好马球。再加上崔雯如秋水般的的身段,神女般的面容,才十二岁,就已经是河北出了名的好女子。
最最难得的,是崔雯很识礼,有心计又放得下身段,整个崔家就没有人不赞她一句好。
现在崔郑氏让她和崔玉k打好关系,崔雯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可还是很快通过族中姐妹和崔玉k搭上了线。很快就和崔玉k成了“好姐妹”,不知情的人还要夸崔雯一句大家作风呢!
当然,事实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崔玉k接受崔雯的示好,却也没像别人以为的那样,对崔雯心存感激。崔家本家态度的转变,崔玉k都看在眼里,她既不感到反感,也没有欣喜若狂,从天水郡投奔到博陵的这段经历,已经让崔玉k懂得了很多,她怎么会不知道本家这么做只不过是看着她有点用处罢了!
更何况,她现在正专心给情郎做腰带呢,哪有时间和崔雯姐妹情深~崔玉k想在小刺头走之前赶做出一天腰带来送给情郎,好让李清知道自己也中意他。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李清那边则是已经动身回朝了,不同于去朔方的那一趟,这一次他们既不用赶路,也没有任务压身,有的是每到一处就有百姓围观,风光无限!
李清慢悠悠的往长安赶,每到一处,便命人搜罗些当地的小玩样,打算攒起来,然后一股脑给崔玉k送过去。他也不拘是什么,名贵的簪子金钏他收着,街边泥人花灯他也收着,总之只要是他觉得崔玉k会喜欢的,李清就都去寻一份来。反倒是玄宗已经下了三道圣旨来催促李清赶紧回京了!
终于在崔玉k完成腰带之时,李清他们也到了长安。
李清进城那天,说是万人空巷,长安的老百姓通通用到了主干道上看热闹,等李清他们进城的时候,就看到人山人海的一幅场景。作为皇子,李清自然是打头阵进城的,十三岁的少年,已经看得出男人的影子,俊朗的面貌,再加上身上银光闪闪的铠甲,让李清毫无疑问的成了全场的焦点。
街道两边不是有少女将手中的香帕,头上的绢花投到李清身上,奈何李清板着一张脸,不为所动,让一众少女芳心尽碎,直叹他不解风情。
------------------------------------凯旋归朝---------------------------------------
杨玉环就隐藏在看热闹的老百姓堆里,她和阿蛮偷偷从家里溜了出来,就为了看一眼这个一战成名的少年将军,当朝的十八殿下。
今夜的长安街道分外热闹,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杨玉环一不小心就和阿蛮走散了。她心里有些发慌,想着是不是先回家再说,可是她又不甘心什么都没看到,就回家了。就在她不知道敢怎么办的时候,突然人群中响起一阵骚动,原来是进城的军队已经走到跟前了。
杨玉环一回头,和众人一起将目光投向了街道中间,就看见李清打马从她身边经过,杨玉环当即就认出了他,原来当日在路上遇见的少年便是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将军啊!杨玉环心中,原先才冒芽的那点子不知名的念想,突然就爆发了,这个念想挠得她心里痒得不行,她浑身都没劲儿了~
就在这时,一直跟着李清的队伍走的谢阿蛮也找到了杨玉环,她兴奋地跑过来,拉住了杨玉环的手。
“玉环姐,你你看见了吗?那个不是之前救过咱们的齐公子嘛!原来他就是十八皇子啊!真是太巧了!”谢阿蛮兴奋的手舞足蹈,拉着杨玉环的手就往李清身边挤,一边挤还一边大喊:“齐公子,齐公子,看这里,我是谢阿蛮啊!”
“阿蛮,你别叫了,人家不姓什么齐,人家是皇子,怎么会搭理我们!”杨玉环说这话的时候,自己都没发现她的话有多酸。
好在谢阿蛮也没注意到这一点,因为打马从人群中走过的李清真的看到了她们。
李清当然注意到了像两颗明珠一般矗在人群中的两个少女,尤其是谢阿蛮这个自来熟还在那儿卖力挥手。毕竟是认识的人,李清对着她们微微点了下头,然后就纵马走过了。
“玉环姐你看,我就说那个是齐公子!”谢阿蛮高兴地对杨玉环说,却没看到一旁杨玉环莫名的脸色。
此时,杨玉照也看到了李清,不同的是,杨玉照是跟着长安城里一帮二流世家的千金们一起看到李清的。
杨家人到了长安之后,才发现一个小小的五品官在京都简直和庶民没什么两样,没有了之前在地方上的优越感,善于经营的杨玉照很快就攀上了一个小世家的小姐,顺利打入了他们的小团体。这次杨玉照就是跟着她们在街边的茶楼包间里看到了李清。
刚看到李清的时候,杨玉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她差一点就成了皇子妃啦!(大雾,姑娘,你哪只眼睛看见人李清喜欢你了?)
“皇子殿下真是太英俊了,真不知道哪家的小姐有运气嫁给他!”杨玉照身边的王家姑娘拿着团扇遮着嘴对杨玉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