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的雏形
老实说,历史上的张守选择了隐瞒,这一次事件,直接造成了这位将军晚节不保的局面,可是现在,张守人在长安,他更加清楚李瑁的为人。安禄山或许只看到了李瑁派莫林全力支援,就以为这是李瑁的妥协,可是张守却从李瑁这个举动中,看出来这位帝皇已经对河北军忍无可忍了。
所以最后张守决定亲自背着荆条,去太极殿前请罪。已经是深秋的天气,这样光背背着荆条,就算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多年征战,身上早有旧伤的张守。
今天的朝会上,众臣也出奇的安静,他们中,有的人甚至还不知道张守到底犯了什么大错,才导致前几天还风光鳞鳞的大将军,转眼就跪在了殿下。
这其中,数夔国公刘肃最为紧张。之前张守突然一改态度,不在时刻和他这个老哥哥联系感情,他就知道事情要糟了。可是现在看来,张守自身难保,自己提前从他那条船上下来,居然还是歪打正着。
至于坐在上位的李瑁,他倒是面无表情“各位爱卿大抵也知道横水一战的事情,今日朕要告诉众位,就是因为平卢兵马使安禄山的部下胆大妄为,私自出兵,造成边关局势紧张,现在大唐小吃一败仗,不知众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林甫眼神一转,见裴桓芝等人像是要开口说话,揣摩着李瑁应该不会直接放弃张守这名老将,毕竟安禄山和那个叫赵堪的部将才是罪魁祸首,张守幸运的逃出了是非之地,李瑁最多只他一个管制不严的罪名,所以李林甫抢先一步求情。
“回陛下,臣有本要奏。臣以为此次事件盖因为年轻将领立功心切所致,可令河北军将功赎罪,至于张守将军多年劳苦功高,即使此次出事的是他管辖之所在,也请陛下从宽处置。”
这个李林甫还真会见缝插针,他说的话,至少有七分猜中了李瑁的心思,果然,只听裴桓芝附和说:“陛下,臣也如是认为,张大将军乃真正有才之人,还望陛下怜恤。”
“臣等复议~”有了裴桓芝和李林甫做示范,其他的大臣自然知道该怎么做,明显张守这一次不会倒,他们还不赶紧表明态度。而刘肃虽然感慨于情况的转变,也俯下身去附和众人的意见。
“既然众爱卿也这么认为,那就叫张守进来吧。”其实李瑁早就想好要怎么处置一干人等。
张守这次学乖了,比起刚进长安城是的乖张,现在的他显得灰败了不少,见到李瑁就跪了下去:“罪臣张守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哎,想必将军也是为了横水一战之事,才如此行为。”
“陛下,一切都是老臣识人不清,放纵手下无视皇恩,私自出站,还请陛下责罚!”张守说着说着,语调就低了,他想着,这一次李瑁还不得将自己在河北军中的势力连根拔起。
可是却听李瑁说:“将军不必如此,虽然此战却是是河北军将领统领出错,但是河北军为我大唐建立的赫赫功勋,我李瑁不会忘。”李瑁语气一断,“从即日起,押送前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及其副将赵堪前来长安,河北军中事物由副将莫林暂管。辅国大将军张守治下不严,撤去其大将军头衔,降为忠武将军,派遣至括州将功折罪。”
“罪臣,谢主隆恩~”张守虽然被从正二品辅国大将军削成了从三品忠武将军,可到底没有完全失去复起的希望。李林甫赌对了一把,就更加确定李瑁的志向决不再小,如果只是为了固权的话,李瑁可以直接出去张守,可他却并没有,这只能说明咱们这位陛下还用得到张守.......
下朝之后,张守被李瑁留了下来,而李林甫,则被裴桓芝拦住了。
“裴大人找本官有何事?”李林甫还以为裴桓芝是在为今日大殿之上,自己抢在他前边开口,才惹恼了这位裴大人。
“宰相多虑了,本官倒是没什么事情找大人,可是陛下,却有吩咐让本官转述给大人。不知大人有没有兴趣和本官小酌一杯?”裴桓芝一脸的高深莫测,打着李瑁的名号,成功镇住了李林甫。
“哦?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两人一同前去裴桓芝的府上,一路上,李林甫猜测了许多种情况,到底裴桓芝会对自己说什么呢是陛下忍不住要敲打自己,还是另有原因?
等两人终于到达目的地,屏退下人,裴桓芝一开口就是:“李大人从入官场到现在身居高位,想必这其中尝过不少心酸苦楚吧。可现在却要被我这么一个后生压在头上,大人心中,应该对我,甚至是对陛下颇有不满吧?”
这话可真是要人命,李林甫都被裴桓芝这么大胆的开门见山式问话吓到了:“裴大人这话什么意思,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既然重用裴大人,那必定是因为大人有李某比不上的本事,李某又怎么会有不满这么一说呢?李某只是遗憾,遗憾自己没有像裴大人那么好的手段,可以帮到陛下。”
“李大人也别怪我有此一问,只是在转述陛下的吩咐之前,我还想在问李大人一个问题,不知道李大人愿不愿意,为陛下担上千古骂名?”裴桓芝说着说着,连手中的酒杯都放下了,眼睛直接对上了李林甫的双目。
李林甫知道这是自己表忠心的大好时机,只要自己挺过这一关,那锦绣前程就在前方等着自己:“别说是区区一骂名,只要是能为陛下尽力,就是让林甫现在赴死,我都不会皱一下眉头!”不过是个骂名,他李林甫还真不在意这些,死后被人骂骂有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生前可以得到多大的权利。
“呵呵,李大人还真是忠心啊~”裴桓芝笑眯眯地看着李林甫:“不知道李大人怎么看待陛下重用寒门的做法?”
你这个话锋转得有点快啊~李林甫跟着裴桓芝的问题回答道:“依在下看来,陛下重用无背景人氏,自然是为了摆脱世家的束缚。可是千百年来,不论朝代转换,世家都能安身立命,自然是有原因的。在下只怕陛下贸然行事,会动了大唐的根基。倒不是说重用寒门不好,朝堂之上也确实需要新的观点。只是~”
李林甫有些不敢说,但是看到裴桓芝连接话的意思都没有,明显是对自己说的这些和稀泥的陈词滥调不感兴趣,就决定赌一把,“事实上,在下想要说的是,重用寒门未必没有害处,一旦这群人成了气候,对大唐带来的危害,不一定会比世家专政少。”
“李大人,”裴桓芝打断了李林甫的话,李林甫的心一下子就提起来了,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不是对了眼前人的胃口,“李大人倒是看得透彻。”
呼,还好,赌对了。
“不过陛下什么时候说过,非寒门不可了?大人别忘了,我裴桓芝,也是世家出身。”裴桓芝没有管一旁沉思的李林甫,自顾自的说:“世家是好,可是一匹驾驭不住的野马,再好,也失去了利用价值。与其说陛下重用寒门,是为了换下世家这匹不听话的马,不如说,是为了给马儿套上一副缰绳。”
“那陛下想要我做什么?”李林甫心里有了底,便有信心多了。“无他,陛下想要这大唐的朝堂出现三股力量,而大人您既然世家的中间砥柱,自然是需要您在其中牵个头,让有些人知道,什么叫皇命不可违。”
李林甫这下是明白了,陛下不就是想要自己做个中间人,说服世家别和陛下对着干嘛。但是做了世家的领头人,势必会和新崛起的寒门势力相对抗,看来这个千古骂名,还真是一点都没说错,他是既得不到中正之名,又要被世家嫌弃,整个一里外不是人。
但是李林甫还有一个问题:“林甫还有一事不明,大人在陛下面前比林甫得宠的多,怎么不是由大人来做此事,而非得要林甫出面呢?”
裴桓芝心想:还不是因为你够狡猾!不过他嘴上却说:“李大人多虑了,陛下这么做,自然是有他的原因,你我还是莫要揣测了。”
其实李瑁的安排是由李林甫做这个世家的头,而裴桓芝等人则是中立派,再加上新崛起的寒门,三足鼎立之下,大唐的朝堂才能稳固。
此时的张守也从御书房出来了,李瑁也没对他说什么,只是将自己准备好的军事地图拿出来给张守看,让他知道自己将来的计划,只要是张守还想要复起,就应该知道要如何做。
果真,这样一来,远走括州的张守玩命练兵,就希望来日能得到重用。
作者有话要说: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这两天发生的事。不管怎么说,我都希望晋江能好好的,毕竟我是真心在这儿混的。咱们绿JJ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次也不能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