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就在甄选太子妃到了最后的阶段,广州水师忽然传来消息,道是才刚平息没多久的倭寇再次卷土重来,此番他们不再挑选目标下手,只要看到船只便就杀人越货再烧船,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岂有此理,小小扶桑竟敢屡屡来犯,真当我朝无人?”康熙一气之下将折子掷了满地。
龙颜大怒之下,众大臣惶恐着尽皆跪下,有别于之前摇摆不定的态势,如今赞成出战者居多,大阿哥更是主动请缨挂帅,誓要灭了扶桑以正我大清雄风。
此番不等四阿哥说什么,胤i竟也在御前争取出征扶桑,立功尚在其次,主要还是因为扶桑是个岛国,这对久居北方的大多数清贵而言绝对是一个陌生又危险的境地,勇气代表不了什么。
康熙自知当时所言都为气话,事后想想却有诸多不妥之处,下决断之前还是在私下里把太子了召来。
“扶桑虽说与台湾相类,但我们终究对其周边海域以及岛上情况一概不知,加上之前水师与倭寇的一战中也反应出了东洋忍术的危害,贸然出兵却不知胜算几何。”
胤i这便给康熙吃了一颗定心丸,“皇阿玛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儿臣在此前就已派探子在我朝海境外延伸勘察到各邻近国家,其中包括了各海域海况,气候以及洋流的变化,再加上经验丰富的水师,保守估计有八成胜算。”而这些,却都归咎于当年施琅在收复台湾时的建树。
康熙道:“太子的意思此番只动用水师?”
胤i之所以会这样说却不是没有道理,“水上作战有一定的局限,并不是靠人多才能取胜,三国时著名的赤壁之战也是如此,何况此番也并非盲打,福州总督石文炳的长子当初就参与了剿灭倭寇一役。”
可不论怎么说,康熙还是不愿太子涉嫌,“既然太子已计划周全,那么这件事就交由大阿哥去做。”
“皇阿玛。”胤i趋步上前,“儿臣知道皇阿玛的担忧,儿臣保证会安然回朝,还请皇阿玛准允。”
康熙凝视着胤i,见他态度果决,不免叹息道:“我大清不需要会打仗的太子,只需要能治国的明君。”在康熙的眼里,如今的太子早已具备了堪担一国之君的重任,他不希望太子冒险无非是怕他有任何丁点的闪失。最后康熙还是允了太子的请求,同时令佟将军与大阿哥统领水师,太子领监军衔,同时调拨了三千步兵同往。
四阿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又坐不住了,“皇阿玛也太偏颇了,让太子哥监军还不如不去,白白给大哥做陪衬。”
八阿哥撇嘴笑道:“四哥怎么不往别的方面想想,也许是皇阿玛不想看到太子哥受伤。”
“以你的意思,皇阿玛这是用心良苦了?”四阿哥不能理解,“既然皇阿玛如此看重太子哥,不是更应该让他早日立功,也省的别个日后居功自傲。”
八阿哥却道:“明君只要会识人用人,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何况大哥只是一个阿哥,无论如何也威胁不了太子哥的地位。”
胤i用绢帛擦拭着干将莫邪剑,耳旁虽不住地传来四阿哥与八阿哥的对话,心中却是想着如何能够一举歼灭扶桑,这个在后世差几就令我朝覆灭的弹丸小国。
“不行太子哥,我还是觉得你去当监军不合适,老八你点子多,给出个主意。”四阿哥想来想去还是提出异议。
八阿哥颇为无奈地合起折扇,“四哥,不是我不想给太子哥出主意,只是圣意难违。”
胤i这才说:“老八说的没错,老四你也别再为此纠结,反倒是我不在的这些日子里,你们二人要替我办一件事。”
◎◎◎
在与太子谈完话后,康熙就陷入了沉思,案上摆着几个花册子,那是内务府今晨刚刚送来的有关颐和轩候选太子妃的秀女在这三个月里的一应德行记录,梁九功领着石蕙宁在殿外候了一会子,康熙这才将人宣入,同时屏退了左右。
虽然事隔三年,康熙却还记得三年前见到过的那个石蕙宁,人都说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用在眼前人身上倒是有几分贴切,且先不论内涵修为如何,外在的礼仪却是得体到位的。他也不把人叫起来,就让蕙宁跪着回话。
“朕听闻,早前歼灭倭寇一事你也参与其中了。”康熙语态平缓,不怒自威。
这个问题大大出乎了蕙宁的意料,正犹豫着该怎么回答,康熙又道:“太子妃人选只有一个,你们四人必有三个落选,朕想知道的是,你那股子志在必得的自信是缘自于何?”不仅太后与皇后争相喜欢,便就连太子也隐约有表现出对她的倾向,哪怕他在极力掩饰,却还是逃不过康熙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