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实验
在那间充满未来感的实验室里,郁夏染和郁清淮正面对着纳米机器人导航系统的偏差问题,这是他们研究路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灯光从天花板上洒下,映照着他们疲惫但坚定的面庞。
郁夏染坐在实验台前,眼睛布满血丝,那原本灵动的双眼此刻被疲惫和焦虑所占据。手中紧握着一支笔,在那张已经写满密密麻麻公式和数据的纸上不停地写写画画。她的头发略显凌乱,几缕发丝垂落在额前,却无暇去整理。“哥哥,我觉得我们不能只从程序和硬件设备上找原因,也许是我们对病变神经元的特征理解还不够准确。”她的声音带着些许沙哑,长时间的思考和讨论让她的嗓音变得干涩。
郁清淮微微颔首,他的眼神中同样透露出深深的思索。“有道理,那我们重新分析之前的病例数据,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线索。”他站起身来,走到那排巨大的存储柜前,熟练地从中抽出一叠厚厚的文件。
在那堆满资料和仪器的实验室中,郁夏染和郁清淮决定重新深入分析之前的病例数据,以期找到解决纳米机器人导航系统偏差问题的关键线索。
郁清淮从巨大的存储柜中抱出一摞又一摞厚重的病例文件夹,轻轻地放在那张已经堆满文件的大桌子上。他用手指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专注。
郁夏染迅速打开电脑,调出相关的数据表格,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为数据分析做着前期的准备工作。“哥哥,这次咱们得更细致,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被忽视的小点。”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郁清淮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开始逐一翻开那些文件夹。每一份病例都记录着患者的详细病情、治疗过程以及纳米机器人在体内的运行轨迹。他的目光在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间穿梭,手中的笔不时地在关键处做着标记。
“小染,你看这个病例,病变神经元的位置和我们之前设想的似乎有些出入。”郁清淮指着一份病例说道。
郁夏染赶紧凑过来,仔细查看,“确实,难道是我们最初对病变区域的判断标准有误?”
两人陷入了沉思,随后又继续投入到数据的海洋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实验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键盘敲击的哒哒声。郁夏染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顾不上擦拭,眼睛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不断地进行着比对和计算。
郁清淮则在一旁认真地核对每一个病例中的关键指标,将相似的情况归类整理。“小染,我觉得我们不能单纯按照传统的分类方式来分析这些数据,也许要从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等方面寻找新的关联。”
郁夏染认同地点点头,“对,哥哥,我马上调整分析的方向。”
他们开始重新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将原本孤立的各项数据相互关联起来。每一次尝试都充满了期待,每一次失败又让他们更加坚定。
经过几个小时的艰苦奋战,郁夏染突然眼睛一亮,“哥哥,你看这里!有几例患者虽然病变神经元的位置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生活环境因素。”
郁清淮急忙凑过来,仔细研究着,“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我们顺着这个方向再深挖一下。”
就这样,他们在海量的数据中不断探索、筛选、总结,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线索。
接下来的日子里,实验室仿佛成为了他们的整个世界。日夜不停的奋战,让时间的概念在这里变得模糊。郁夏染和郁清淮全身心地投入到海量的数据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和可能的线索。他们忘记了窗外的日月更替,忘记了正常的作息规律,眼中只有那些复杂的数据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几天几夜的时间过去,两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已经到达了极限。但就在这时,郁清淮在一堆数据中发现了一个异常的数值。“小染,快来看!”郁夏染立刻凑了过去,两人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那一点细微的变化。经过反复的对比和论证,他们终于确定了一个被忽略的细节——病变神经元周围的微环境对纳米机器人的磁场感应存在一定的干扰。
郁夏染的眼中瞬间燃起了希望的火花,“哥哥,我们有方向了!只要能调整纳米机器人的磁场感应参数,也许就能解决导航偏差的问题。”
说干就干,他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参数修改工作中。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一次次的模拟实验,一次次的调整优化,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终于,在一次关键的实验中,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见纳米机器人在复杂的神经网络中穿梭,准确无误地到达了病变的运动神经元位置。
郁夏染激动得跳了起来,“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郁清淮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对妹妹的赞许和骄傲。“太好了,小染,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