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格格多子多福(三十二)
第32章格格多子多福(三十二)
弘时愣了一下,皇阿玛怎么走得那样快。
再一看,周围臣子不似从前恭维他,在退朝之时都恨不得离他远些。
原先跟他颇为亲近的臣子都脸色勉强,“四阿哥,您和万岁爷始终是父子,您还是好好跟万岁爷求个……罢了罢了。”
说罢就长叹了一声。
既然是父子,四阿哥就不该跟万岁爷反着来,说什么奸人陷害,廉亲王哪是被什么奸人陷害,不过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若是十四爷此时此刻登基为帝,廉亲王似怡亲王般位极人臣,十四爷党派跟四爷党派逆转过来。
被打压的人只会是万岁爷,而作为万岁爷子嗣的四阿哥,日子怎会过得如意。
四阿哥连这点都看不清,他们先前将身家性命、家族前途都抵押在四阿哥身上的做法是不是错了,一个对政局反应不灵敏的皇子,比任听任说没有主见的皇子更为可怕,后者至少还有一个长处,就是听得进人话。
而前者不但听不进人话,还擅作主张,依着性子行事。
弘时不解,他带着满腹疑惑和不安去了钟粹宫。
若是皇阿玛打他骂他也好,就这样莫名冷待他,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憋屈和难受,总感觉皇阿玛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那些朝廷臣子更似见风摇摆的墙头草。
好似一瞬间他就被所有人放弃了。
可这怎么可能,他可是皇阿玛钦定的世子爷,除了他,谁还能当上皇太子。
宋氏没有听闻早朝发生的事,她整日困在宫苑之内,以她的能耐也打听不了朝廷之事。
见弘时过来请安,她满脸笑意,“弘时,过来陪额娘说说话,额娘准备了你最爱的点心。”
宋氏几乎每日都给小儿子做思想工作,就怕他莽上去为十四爷党派的人说话,她前世困于后院宫苑,对李氏儿子的事不大清楚,只知道弘时是因为给廉亲王求情才落得一个过继给廉亲王的下场。
因此她每次对上弘时都说万岁爷英明,说八爷党是罪有应得。
只是弘时每日听着她的告诫,又看周围臣子对廉亲王离得颇远,起初是相信额娘和皇阿玛的,认定廉亲王被打压是理所应当之事,何况皇阿玛给八叔和硕亲王的爵位,便是这世间最宽容的帝王了。
但直到他看到八叔战战兢兢,只想保全自身,而皇阿玛仍旧不依不挠想要找八叔麻烦,额娘一如以往在他耳边说着八叔的坏话,他实在忍无可忍,逆反心态一起,从前看八叔种种不喜,一瞬间转变成了对八叔的怜悯。
有多厌恶就有多怜悯。
这就是他在朝廷上站出来给八叔求情的缘故。
他掩下万般深思,到嘴的话咽了回去,额娘看八叔不喜,一定不会支持他的举动的,他何必自找不快。
况且额娘总是说起朝廷之事,后宫不可干政,额娘是彻底忘记了这话啊,等他日后登基,额娘是不是还打算插手朝廷之事。
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对额娘关心政事的不满,弘时始终没跟自己额娘说起这事,也就错过了最佳挽回时机——
倘若宋氏得知了,必然会想尽办法向皇上求情,说弘时是被她影响才说出那般话。
这样给皇上留下的印象反而是弘时心软,被宋氏说动,念及亲情才特地求情,有调/教过来的可能,而不是弘时蠢得以一己之见给廉亲王求情。
皇帝一旦认定这个儿子朽木不可雕,放弃培养弘时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
彼时,看在父子情份上,皇帝就当没听见弘时说的那话,也确确实实将弘时继承人的身份给否定了,反正他儿子多,不愁挑不出一个合适的。
下朝后,雍正帝就去承干宫看了皇后。
多年夫妻情,皇后身体虚弱,他盼着皇后快快好转。
“皇后,你好些了吗?”
皇后叹气,“妾身这身子也就这样了,不过妾身比昨日精神,再过几日,应该就好全了。”
雍正知道皇后是在安慰他,太医说皇后身子大不如前,这些日子不见有好转,怎会眨眼功夫就好全。
但雍正也不可能说出泄气话,将太医记录的脉案看了一遍,细数上面的中药材,他对中医之事不甚了解,但补身子养身子的东西勉强能看懂,心里也有几道养身子的方子。
一一用方子上的药材对上脉案上开的药,他心里大概对皇后身子情况有个数了。
“万岁爷,妾身无事。”皇后笑道,但语气虚弱,脸色苍白,怎么看都不像是无事的模样。
“今日李妹妹又过来照顾本宫了,现在在偏殿歇下,万岁爷可要去看看李妹妹?”
“贵妃也来了。”雍正帝叹了一声,“过会朕就去看她。”
皇后点头,突然提起,“万岁爷,李妹妹毕竟是三位公主生母,妾身记得孝懿仁皇后为皇贵妃时,皇阿玛将佟氏满门擡旗,入佟佳氏一族。”
她眯了眯眼,“李妹妹帮妾身协理后宫多年,妾身斗胆说,李妹妹也算是无皇贵妃之名,有皇贵妃之实了。”
换做身体好时,皇后压根不会提这种话,但她身体不好了,提这种话便是理所应当之事,况且她没有儿子,又不是为了扶持家族,犯不着是干政之举。
她总要为继后之事做打算,将这事半遮半掩跟万岁爷透个低,皇上该明白她意思了。
何况离继后,除了贵妃还有谁合适?
就万岁爷这每每临幸妃子不用三四回就能让妃子有孕的情况,还有五十个儿子,三十多个成年子嗣,这宫里的妃嫔都有子!立哪个为后都不合适。
要是觉得贵妃身份不高,不堪为后。
可皇子们大多长成,这突然来个名门贵女进宫为后,看似不错,但等那名门贵女生下阿哥后,皇上是要将嫡子封做皇太子,还是从皇子中挑选继承人?
哪个都不行,若将嫡子视作继承人,皇上年纪大了,一旦驾崩,嫡子以少年之姿即位,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如何压得住政局,退一万步来说,或许嫡子天资聪颖,能稳得住局面,似先帝八岁登基,照样将天下稳住了。
可皇上的嫡子面临的不止是这种局面,他还有五十个已长成的兄长,他们会甘心一个稚儿压在他们头上?但凡有能力的,都不会甘心的。
都是皇子,凭什么他能坐拥天下,而他们只能当个闲散宗室,皇后也算过来人了,当初看着皇上在太子被废时起了争夺皇位的心思,万岁爷绝对清楚身为庶子对上嫡子的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