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封侯,寻清音 - 凤帝凰后对话录 - 霜雪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觅封侯,寻清音

李世民还是有些感动,有些不知所言,有些感叹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但是他还是没有被妻子的言语冲昏了头脑――对天子被围之事,他虽有计,但计策不甚完整,想到自己娘子并不是个只会女工孝顺的人,便理智的把无容拉到沙盘前面,随手堆了个城池模样,插了好几杆阵旗围住了城池,问:“娘子看,此事如何是好?”

无容挑挑眉,看着李世民:“那郎君看,如何?”

李二随手又拿了一堆令旗,把令旗插到了不远处,作出有极多援军来援的阵势。

“可一时之间,并无如此多的兵员。”无容皱了眉头,道。――毕竟真的有那么多的援军能火速赶到,天子也就不会被围困了。

李世民笑道:“是令旗而已,我又何尝说过那是兵?”

无容也笑:“郎君既然早就心有一计,为何要问无容?”――无容何等人物,听李二那么一说,便已经明白这是个虚张声势之计,作出擂鼓喧天的模样,让对方以为援军已经到达,把对方吓唬走。

“虽是一计……”李世民难得的有些踯躅,“但孔明能用空城计,乃是因孔明深知仲达多疑,其己身十几年用兵之‘谨慎’也三国尽知。奈何……大隋军中并无如孔明那般谨慎行事之人,即便是有,也没有孔明那般声名远播,而那始毕可汗也未必如仲达那般多疑。故,虽有此计,我却害怕,始毕可汗不上当啊……”

无容蹙眉:“这也是个问题。”

夫妻二人愁眉相对半晌,无容却展颜一笑:“便是始毕可汗不是仲达,难道突厥军中,便无仲达么?”

李世民挑眉,觉得妻子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突厥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攻打中原是为了掠夺粮食马匹,这是所有突厥人的共同利益,在大方向上虽然还算是为了共同利益奋斗,但是即便大方向一样,若是有些可能战败的可能,即便始毕可汗有那个魄力坚持不退,他的部将难道就会任由其坚持围隋炀帝而没有丝毫慌乱?――突厥可汗没有中原天子那样的无上权威,天子有令臣下可以有异议但是必须一边执行一边要求天子复议,但是始毕可汗的所谓“部将”的意见,是可以不执行,先异议的。

只要“异议”了,始毕可汗就必须考虑,就必须召集部将拿到台面上谈,如此,便有转寰的余地。

李世民还是觉得即便是异议了,还是没有那么稳当,还是想问问无容的意见,便道:“娘子既然知道此事,应该也有计策吧。”

无容无奈一笑:“无容所知不多,粗粗有了一计,但可能失败。”不过她又想了想李世民的计策,莞尔:“不过……加上郎君此计,刚好!”

“何计?”

“围魏救赵,后院起火。”无容道,“不需要真的起火,也是个惑敌之计,只要有个那么起火的消息便可能动摇始毕可汗的决心。本来,无容还担心即便后院起火的消息可以动摇始毕可汗的决心,却未必能左右最后的结果――毕竟可能没有那个时间,让后院的消息,传到始毕可汗耳中。”

李世民眼前一亮,笑道:“看来此计可成矣。”

计策是这样的――

以虚张声势之计,展开几十里旌旗,做个兵多将广之象,便能暂时让突厥怀疑大批援军是否已经到来,就这个问题,不管始毕可汗是个什么心态,其部将一定会有人提出既然已经没便宜可占了,退军也罢。这个提议在突厥的政治架构上是必须被提上讨论桌来讨论的,而不管最后会变成多数决议还是少数决议,决议的过程中就给大隋争取了一定的时间。

同时,迅速向突厥的王后,大隋宗室之女――义成公主求救,公主只需要迅速的传出后院起火的假消息,不管是内部动乱还是边界告急,都可以让始毕可汗为了自家后院的安宁,也加上前面的“大批援军”已经来了的双方理由,从而回军后撤。

李世民的主意,是空城计;长孙无容的主意,是围魏救赵。

两计一起,自然,这雁门之危,也就解了。

李世民对无容深深一礼:“多谢娘子。”

无容侧身避过:“你我夫妻,何必如此。”她轻轻一笑,“若是二郎打定主意要去,我这便给二郎打点行装,二郎这就可去拜别父亲母亲,莫耽误了时间。”

――

李世民于是便前往雁门解围。

然后人生中第一次祭出了“唐国公李渊次子”而非“李世民”的名号,求见屯卫将军云定兴――毕竟真的说李世民求见,多半会被以为是疯子拒绝接见。

“唐国公”这名号毕竟比“李世民”好用,云定兴自然也就接待了李世民。

云定兴正是无计可施之时,听到了这么一个设计完整的计划,其军事才能虽不能辨别此计是好是孬,但还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用了。

如二人计议一般,雁门之危,便解了。

――

炀帝被解围之后,自然召见了云定兴。

云定兴虽然有那个独吞功劳的想法,但是奈何李世民作为唐国公次子的拜帖递的堂皇,这计策就在他拜访之后,计策是谁想出来的呼之欲出,自然也便不能再隐瞒,老老实实的告诉了炀帝。

炀帝没在意到底是谁的计策,谁解的围――结果是好的,自然不怎么愿意怀念那个悲惨的过程,而虽然记住了李世民这个名字,但是大宴群臣之时,却无世民一席――

照理说,这个没有也算得上是人之常情,毕竟李世民虽然是唐国公次子,但委实并非代表唐国公前来,甚至连唐国公世子都算不上――毕竟嫡长子才勉强算是个有能力继承爵位之人,李世民虽然目前算得上是唐公李渊的公子,但是实际上以后也继承不了爵位,真有因为门阀制度得到些官位,也不过是个末等小吏,如此重臣大宴,他当然没有出席的理由。

但是不管怎样,理论上即便不在公开场合出现,至少应该私下召见,褒奖一番。

可是没有。

李世民等到了炀帝大宴群臣后十日,仍无炀帝召见的消息,淡淡一笑――早知主上昏庸,如今不过是进一步证明而已,虽有“若是炀帝能给个更高的官职封号那再好不过”的念想,不过既然炀帝不愿意给,他也想的通透――自己此来不过是为国而非为君,想到母亲重病已久,便收拾了行装,打道回府。

――

悄然回家,拜见了父亲之后,他便到了母亲所居正房。

听到了琴声。

李世民本来都打算推门而入的。

生生停在了那里。

这!

这!

这!

这是那日看书看的入迷了在高府迷了路,在姐姐妹妹眼前弹琴的那个小娘子的风格――

一改那日的似乎有些拙笨的琴声,如今的指法似乎完全的成熟了,而那琴声中的意境也更加完美――

清逸潇洒,洒脱飞扬,如同疾飞无拘的清风,又似自在漂浮的絮云,偏生那点点清凉之意,有如清凉甘甜的细雨,再一转,想到的却是明净无垢之积雪。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