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胎
武德元年八月初九
薛举病逝。
武德元年八月十七
李世民再次出征,征讨薛仁杲。
无容肚子里有孩子,自然不能再跟着到处跑,李世民也没什么带个亡国公主到处跑的念头,更不要提以计上位的灵芸,毕竟这算不上是个士气旺盛的出征之战,毕竟才经一场大败逃回长安城才来了这么一回再度出征。
无论是无容还是杨曦,都很清楚李世民这次压力不小,也便没有多与他说什么军中之事――
她们的夫君是个什么能力,她们自然无比清楚。
――
武德元年十一月
无容身子渐渐沉重,调养了好几个月,当时跟着李世民出征时各种颠簸劳累与殚精竭虑自然是慢慢的都补回来了,如今也就一心在府中养胎,别无它事。
而今日,杨曦匆匆忙忙来访。
“灵芸怀孕了,太医断脉,已经有了三个月。”
无容一惊:“当真?”
杨曦已经震惊过了一遍,如今倒是无比冷静:“夫君上次……是在三个月之前。”
无容茫然之间反而挤出笑容:“我当然不是问这个。”这句话出口了才知道不对,把脸上挤出来的笑容扩大,想着杨曦一定也很难受――灵芸第一次便怀上了身孕,杨曦说起来也有过那么一次,却什么动静都没有,安慰性质的拍拍杨曦,“你……”本想出口宽慰两句,又不知从何说起,又住了口。
杨曦反而反转过来拍拍无容的手,笑道:“这不是坏事。”
无容心头微微一酸,虽然当日劝李世民去了杨曦房中便已经清楚这辈子会给李世民诞下子女的绝对不是她一个人,劝二郎接近杨曦的时候也算是想得开,但是如今看着二郎和别人终于还是有了孩子,还是忍不住有些酸楚,强忍下来,笑:“是,这不是坏事。”
两人对坐,无言半晌。
无容终于缓过来,声音也恢复了正常:“灵芸有孕,是大功,府中仅仅有我与你一个妾是不大妥当,把另一个孺人的位子给了她也是抬举,不如,给个媵吧。”
杨曦应了个“是”。
无容又道:“不过话说回来,这毕竟是她自己的事,难不成如今还仰仗着自己有了身孕,还要我亲自去看她不成?”
杨曦声音平稳不变:“灵芸娘子说,如今太医也说了胎气有些不稳当,不便出门吹风,便不来了。”
无容被灵芸这么句话噎了噎,低头整理自己的袖口,淡淡道:“也罢。如今毕竟她是功臣。”想想又道,“本来这轻狂模样,我便是大发雷霆对她如何如何也没人会说我什么,但是奈何如今既然已经有了身孕,我再罚即便有正妻与侧室的身份压着,却也还会有人以为我妒其有孕,与其罚一罚警戒府中,还不如松一松,以夫君的子嗣为重。”
杨曦含笑道:“正是如此。”
无容长叹一声,看着杨曦:“若是你有些委屈,也需得忍一忍。”
杨曦淡淡的端起茶壶给无容倒茶,笑:“妾又有何委屈可言?”
无容却是一愣,才发现自己无意识之间干了什么毫无逻辑的事情――这话里面有着极重的酸意,被有心之人听到了,便是极大的麻烦,长叹一声:“是我失言。”
杨曦终于把原来事不关己的态度收起来,郑重道:“妾有些想法,不知王妃有没有心思听。”
无容懒懒笑道:“你若是想说,我也不妨听一听。”
杨曦却微笑,住了口。
无容挥袖,让左右都下去。
杨曦这才缓缓道:“本来,王妃怀着胎,也不知是个小娘子,还是个小郎君。”她微笑的看着无容,嘴里却是无容一时没反应过来的话,“本来呢,如果是个小娘子,那自然什么都还好也影响不了什么,但是,如果是个小郎君,那便是陛下嫡长孙,大王的嫡长子。”
无容声音冷冷:“哦?那若是晚一些,陛下福泽深厚,自然不单指着我给陛下诞下嫡长孙,但我既然是大王正妻,这嫡长子,还能跑了不成?”
杨曦声音转为冷漠:“即便我们如此想,陛下与大王都是如此想,却免不了,有人会做些别的想头。”
无容声音陡然严厉:“放肆!”
杨曦忙忙跪下,请罪道:“王妃息怒。”又顿了顿,强调道,“许是妾管着府中琐事,这些日子有些事忙,也是一时昏聩。”
无容被杨曦这么一提醒,终于清醒了。
呆愣了半晌,终于苦笑:“起来吧,我养个胎懒得动脑子,却还是把自己养蠢了。”
――李渊让她好好养着,李世民不在身边也没有人没事便给自己叨叨家国之事,甚至是府中的琐事也是杨曦一手包揽,书斋的书又因为太医说要好好养着便也没有再看,自然脑子很久不用,如今一个简简单单本来杨曦一个眼神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偏偏要杨曦开口提醒自己才能反应过来。
――杨曦这是要让权。
故意让自己不高兴,然后顺理成章的自己闭门思过,让权。
至于为什么让权。
无容觉得自己做的一如往常绝对没有什么变化,而有变化的就只是灵芸怀胎。
一般的王府二孺人十媵的坑全都满了,怀胎就怀胎了不会有任何的变化,远没有为此还给个朝廷承认的名分的道理。
但是奈何秦王府就是因为秦王身边占着二孺人十媵的坑的有且只有一个杨曦,灵芸有孕,顺理成章的给个媵,很合理。
等到如果回头还生下了孩子,府中孺人的位子还是没有被别的女人填上,说不好还会变成孺人。
而那个时候,杨曦和灵芸就会使平起平坐的状态。这个时候杨曦管理府中的杂务,就不会有平日顺手――
毕竟灵芸是无容的陪嫁侍女,即便灵芸上位这件事已经让她们主仆之间彻底的分崩离析,但是外人并不知情,灵芸如果公然抢权,那么杨曦就没有道理还霸占着。
与其如此,还不如急流勇退。
和自己当年还在唐国公府中的时候因为府中有些风言风语便让权与郑观音与万氏是一模一样的道理,只是如今自己一心好好休息,偷懒不动脑子,杨曦只能用这样的方法来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