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技术指导去住敬老院? - 黎明之箭 - 堂前燕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黎明之箭 >

第21章技术指导去住敬老院?

“那个……杨院,我刚才跟厂里师傅一起吃过了。”王北海挠挠头,站在门口还是如实说道。

杨南生放下筷子,笑着招手:“进来坐,没让你再吃,就是跟林厂长聊聊。”他看向王北海,眼里带着赞许,“这么快就跟厂里师傅打成一片了,很好嘛,以后就安排你来厂里做驻厂技术指导,怎么样?”

王北海愣在原地,以为自己听错了:“杨院,您说真的?”他原本以为就是来考察一趟,没想到要常驻。可是,以他的资历和技术,驻厂技术指导这差事根本轮不到他呀,王北海心中有所疑惑,现在是在柴油机厂,当着众多领导的面他自然不会多说。

“当然是真的。”杨南生转向林启康,“林厂长,王北海同志在发动机研究方面很有天赋,以后技术上的事,你们多沟通。”

林启康立刻点头:“欢迎欢迎!有常组长和王同志驻厂指导,我们心里更有底了。”

老常坐在杨南生和王希季的下首座位,听了林启康的话也跟着笑着应对。

王北海这才明白,原来是有老常组长带着他,这下他心里就有底多了。

吃过午饭,考察团准备返程。王北海跟着杨南生走出办公楼,远远看到林嘉娴站在食堂门口,眼神里带着不舍。

林嘉娴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那……那你多保重。”她原本想告诉王北海自己就是“小林战士”,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好不容易才相遇,她想慢慢了解这个现实中的“痞子王”。

“你也是,注意安全。”王北海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只能挥挥手跟上队伍。

林嘉娴站在原地,看着对方的背影消失在厂区大道尽头,心里竟然生起了依依不舍的情愫。

回到机电设计院宿舍时,天色已经暗了。王北海刚推开宿舍门,就把铁皮猫扔给大黄:“给你带的玩具,柴油机厂技术员做的。”

大黄正趴在煤炉旁烤火,看到铁皮猫眼睛一亮,伸手接过,随后便自顾自地低头研究起来。

可没一会儿,大黄就把铁皮猫拆得七零八落,零件散落一地,他拿着螺丝刀研究里面的发条装置,嘴里念念有词:“这机械原理挺巧妙啊,用的是棘轮结构……”

强子和老坛看得目瞪口呆,王北海无奈地摇摇头:“真是服了他了,什么都能拆。”

晚上,王北海躺在床上,望着窗外杨浦区的方向,路灯的光晕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白天和林嘉娴在食堂说笑的场景一遍遍在脑海里回放,她的笑容、她的眼神,还有两人在食堂吃饭的轻松愉快场景,都让他心里泛起莫名的涟漪。

与此同时,林嘉娴躺在自家床上,小白猫奶糖趴在她的枕边,尾巴轻轻扫过她的脸颊。她想起白天在食堂,王北海说自己是“痞子王”时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原来那个在信里放荡不羁的笔友,现实中这么有趣。

第二天一早,院里的通知就下来了:任命王北海为上海柴油机厂驻厂技术指导,与资深工程师老常一同前往。王北海拿着通知,心里既兴奋又忐忑,赶紧收拾行李。

“现在就走?不能明早再走?”强子帮他捆被褥,嘴里嘟囔着,“这也太急了。”

“服从院里安排,早去早熟悉环境。”王北海把几件换洗衣裳塞进帆布包,“等项目有进展了就回来。”

强子从床底下摸出几包新卷的烟,塞到王北海兜里:“到那边人生地不熟,跟厂里师傅处好关系,烟不够了跟我们说。”

老坛从书橱里拿出两本书递过来:“这两本《火箭技术导论》和《火箭与宇宙飞船》我们刚看完,你到那边无聊的时候翻翻。”他之前因为王北海误会自己还在闹别扭,语气有些生硬。

王北海看着书,心里的气早就消了,他知道老坛是为了帮他才撬锁拿信。“谢了。”他接过书,虽然没什么表情,心里却暖暖的。

“你们搞得跟我不回来似的。”王北海笑着捶了强子一下,“弄完了就回来,等着我带红烧猪蹄给你们吃,告诉你们,那柴油机厂食堂做的红烧猪蹄浓油赤酱的,简直不要太好吃。”

“快别说了,马上口水都流出来了,你这家伙去享福了。”强子羡慕地说道。

强子背起被褥,老坛拎着帆布包,送王北海到门口,老坛回头捅了捅还在研究铁皮猫的大黄:“大海这就要走了,你不去送送?”

大黄却“哦”了一声,头也没抬,手指还在摆弄铁皮猫的发条。等王北海走了,老坛和强子回来,他才猛地抬头:“海哥呢?”得知王北海已经走了,他懊恼地拍着大腿,把铁皮猫往桌上一摔:“完了,刚才太入迷,忘了送海哥了。”

王北海和老常来到柴油机厂时,张副厂长已经在门口等候。“欢迎欢迎,常同志,王同志,一路辛苦。”张副厂长热情地握手,脸上堆着笑,“我先带你们去宿舍把带来的随身物品安置妥当。”

两人跟着张副厂长穿过厂区,心里满是期待,可张副厂长却把他们带出了厂区,直接来到了柴油机厂附近的敬老院门口。

敬老院大门上方挂着块木制牌匾,“杨浦职工敬老院”几个黑色大字苍劲有力。

王北海忍不住问:“张厂长,宿舍不在厂里吗?怎么来敬老院了?”

张副厂长担心两人误会,赶紧解释:“厂里职工宿舍住满了,环境也一般,这敬老院是厂里的后备招待所,条件好,还安静,特意给你们安排的特殊照顾。”

王北海和老常面面相觑,心里犯嘀咕:安排技术指导住敬老院?这也太奇怪了,可走进院子,他们就被眼前的环境吸引住了。

这是个很大的四合院,四排瓦房呈口字形排列,青砖灰瓦在夕阳下透着古朴的韵味。院子里种着香樟、桂花和银杏,虽是冬天,香樟和桂花树却枝繁叶茂,透着生机,银杏树即便落了叶,依旧身姿挺拔。房间的窗户里透出昏黄的灯光,隐约传来老人们的说笑声,温暖得像家里一样。

“怎么样?没骗你们吧?”张副厂长笑着说,“这里以前是厂里的职工疗养院,后来改成敬老院,住的都是厂里退休的老职工。前段时间刚修缮过,设施齐全,比职工宿舍安静多了。”

他指着院子解释:“最重要的是,咱们的项目是高度机密,住在这里没人打扰,安全。”

老常恍然大悟,笑着点头:“还是您考虑周全,这里挺好的,以后没事还能跟大爷们下下棋,聊聊天。”

王北海也放下心来,这时,院子里的小黄狗摇着尾巴跑过来,毛茸茸的身体在他腿边蹭来蹭去。“这狗真可爱。”他弯腰摸了摸小狗的头,小狗舔了舔他的手,亲昵得很。

“谁啊?”门房里走出个穿棉衣的老师傅,看到张副厂长立刻笑了,“张厂长来啦!这就是驻厂的技术指导吧?”

“老周师傅,给您介绍下,这是常同志和王同志。”张副厂长说着又转头介绍道,“老周师傅以前是厂里的钳工,退休后回敬老院当门房,照顾老人。”

老周师傅握着两人的手,掌心粗糙却温暖:“欢迎你们,房间都收拾好了,跟我来吧。”他带着两人穿过院子,脚下的石板路被踩得发亮,墙角的腊梅开得正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房间在东厢房,里面收拾得干净整洁,两张木床靠墙放着,铺着崭新的蓝白格子床单,床头摆着印花枕头。靠墙的位置放着一组衣柜,红漆有些剥落,却擦得锃亮。两张写字桌并排放在窗边,上面各有一盏台灯,还有热水壶和搪瓷杯,样样俱全。

“锅炉房在西厢房,打开水方便。厕所和澡堂在楼道尽头,都是公共的,不过干净得很。”老周师傅细心交代,“有啥需要就跟我说,别客气。”

送走张副厂长后,老常从包里掏出茶叶罐:“来,泡杯茶暖暖身子。”

王北海立刻拎着水壶去锅炉房打开水,回来时手里还多了两个烤红薯:“刚才打开水时遇到的大爷给的,说天冷吃了暖和。”

两人泡上茶,掏出被褥,铺好床铺,边喝茶边吃烤红薯,房间里很快弥漫着茶叶的清香和红薯的甜香。

林嘉娴得知王北海住进了敬老院,心里乐开了花,这下终于知道那家伙的住址了。“既然你没认出我,那我就暂时不告诉你。”她心里嘀咕着,嘴角露出狡黠的笑容,“正好借此机会好好观察你,看看你是不是跟信里一样。”

林嘉娴晚上回到家,吃饭的时候却意外地找妈妈张慧芬借钱,借口说要买东西送给爷叔,让爷叔给自己安排个好点的工作。

张慧芬闻言高兴坏了,直夸女儿终于开窍了,自己家人还借什么钱呀,她直接给女儿点了钞票。

次日清晨,林嘉娴买了牙刷、毛巾、搪瓷缸等生活用品,兴冲冲地往敬老院跑。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小路上,她的心情像这天气一样明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