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征房县 - 锦衣扬明 - 下官00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锦衣扬明 >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征房县

十万大军绵延数十里不见头尾,平叛总督的仪牌高高立于中军,无数亲兵侍卫紧紧簇拥,杨明骑在马上心事忡忡,一身披挂的汪直策马过来笑着打了声招呼,又告了声罪,然后驰向后军督促粮草去了。

唐四手挽缰绳,看到汪直的身影走远,不知怎地忽然噗嗤笑出声来。

杨明面色不善地瞟了他一眼。

唐四笑着急忙赔罪:“大人勿怪,属下一时忍不住……”

“你笑什么?”

唐四憋着笑道:“属下只是奇怪,汪直这家伙怎么长的,爹娘造他时肯定都没用心,好嘛,长得跟闹着玩儿似的,我终于知道陛下为什么让他来监军了,就他那模样往城头一站,太平军都不敢攻城了,届时汪公公功不可没……”

杨明笑骂道:“要不要本官把你这张破嘴缝起来?你这张嘴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毒了?”

唐四敛了笑,急忙道:“是,属下以后不敢了……大人,此次平叛,汪直监军,对咱们行事是不是有些不方便?汪直不会掣肘咱们吧?太监可没一个好东西呀……”

杨明不以为然,汪直虽然不是一个好东西,但是他的权力此刻已经被自己和项忠三人给架空了,不能掀起什么浪来,再说太监也不一定全部是心思毒辣之人,起码司礼监掌印怀恩公公还有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张敏就是不可多得的好人。京师离房县不到二百里,大军开拔的第二天便离房县不远了。

由于杨明在多次大战之中的优良表现,赢得了三军的支持,所以这最后一次发兵房县,由杨明做主帅,当晚大军扎营,杨明传令擂鼓聚将,帐下聚监军汪直,一路军项忠四万兵马,二路军马文升八万兵马,再加上南京赶来支援的成国公朱仪的五万兵马,共计十七万。

聚将之后,杨明当即布置了对房县用兵的战略,结合前几次的失败教训,以及杨明对王洪的了解,杨明对十七万将士重新做了部署,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则便是绝不分兵。

分则必败,王洪对原本的房县有着绝对优势的,如果朝廷王师力量分散,一支万人的伏兵便会导致王师兵败。

“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硕大的羊皮地图前,杨明手指将房县城池虚画了一个圈,然后狠狠一拳砸在“房县”两个字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帐中众将起身抱拳。

“唐四!”杨明扬声叫道。

守在营帐外的唐四按刀而入:“在!”

“锦衣卫探子和御马监的人乔装入房县,在两地各村庄城镇散播谣言,就说房县反军首领王洪欲归降朝廷,目前正与朝廷官员秘密接触中,这条谣言要想办法传遍太平军军中,你办不办得到?”

唐四一呆,显然没想到杨明竟会出这一招,这等于切断了王洪的后路啊,太平军若是对王洪产生了不信任,后果便是不堪设想。

犹疑地看着杨明阴沉的脸色,唐四终于一咬牙,重重抱拳道:“遵命,属下愿立军令状!”

帐内众将见唐四领了将令,众人不由跃跃欲试。

大明虽然重文鄙武的风气颇盛,然而真正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收获还是很大的,封爵或许有些困难,但升官却是少不了。

杨明见众将期待的模样不由微微一笑,道:“众将且莫急着请战,如今反贼敌势未明,我们只能稳打稳扎步步为营,明日大军便可兵临房县城下,十七万大军围城之后再定章程。”

众将领命各自散去。

房县。

仍旧夜凉如水。

王洪披着镔铁的铠甲,头戴银翅盔,英姿飒爽地按剑在城头马道上巡梭,蓝巾包头的反军将士们聚精会神守在城头箭垛下,尽管城外一片漆黑无法目视,可将士们仍凝神看着外面的一片漆黑。

王洪一脸风尘缓步而行,所行之处反军将士们纷纷向他弓身行礼,神情恭敬且敬畏。

太平王李原死去之后,在士气低落的情况下,王洪领着五六万没经过训练甚至连兵器都甚缺的将士,竟打败了朝廷十八万正规军队,这其中竟然还有京师拱卫明廷皇帝的精锐兵马,这场旷古烁今的大胜令反军士气大振,同时对王洪也愈发崇敬拥戴,所有人再也不敢轻看他,王洪的声望如今在军中已达到了顶点,所有人似乎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有这位元帅带领大家对抗朝廷,这天地未必不能翻覆。

城头不断有将士朝王洪施礼,王洪一路微微点头行过。

他的眼神仍旧清澈,目光里却多了一丝迷茫,数万人因为他而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知道,大家的前途依然一片漆黑,一场胜仗并不代表什么,朝廷一旦对反军真正重视起来,调集精兵悍将征剿房县,那种摧枯拉朽的磅礴力量绝不是目前区区几万人能抗衡的,更何况,下次征剿他的主将不是别人,是一个连他都感到害怕的对手……

未来出路在哪里?手下几万人的活路在哪里?

王洪迷茫了。

已是子时深夜,城门内却依旧人影幢幢,数不清的百姓正在帮着反军将士搬运巨木擂石,高高垒着沙袋,百姓们人人干得热火朝天,繁忙的人群里不时发出几声欢欣的轻笑,几名挎着竹篮的大婶不时从篮中摸出两个黑黄的糠菜窝头,笑着分发给值守在城门四周的反军将士,将士们伸手接过,感激地躬身道谢……

一幕幕场景那么的温暖平和,寒冬的夜里,这座被造反军队占领的城池,反军和百姓之间相互融洽得如同一家人一般,官法如炉,融尽如铁民心,却融不了每个人嵌在骨子里的善恶。

王洪远远看着这一幕,嘴角勾起一抹欣慰的笑,心情却愈发沉重了。

房县,即将迎来一场无比惨烈的恶战,此战胜负难料,然而一旦官兵破城,城内这些朴实善良的百姓会被官兵们如何处置?

迷茫的目光望向漆黑的苍穹,王洪在痛苦和期待中挣扎。

“元帅,城外探子来报,明廷果然出兵第三次围剿房县了……”王彪低沉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王洪缓缓转过身,平静地道:“大哥?明廷这次派出多少兵马?大军开拔到哪里了?何人为主将?”

王彪垂头道:“这次仍旧是京营精锐为主,一共十七万兵马,大军今晚正在房县城西南五十里外安营扎寨,果然如元帅所料,这次明廷派出的主将是……杨明!”

王洪浑身一震……

大军开拔,旌旗蔽日,万马齐嘶,卷起漫天尘土,天地间风云变色。

杨明骑在马上,静静立于大军经过的路旁,看着整齐的队伍鱼贯而行,前后绵延十余里不见首尾,静默行军的队伍弥漫着黑云压顶般的杀气,仿佛遮盖了天地间所有的生机。

这是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它是拱卫大明的最后一道屏障,自永乐年开始便悍守着大明的京师,队伍里的每一个军士都不是寻常的卫所军户,他们不必为将领种田,不必向将领交租,他们每天要做的只是操练,千遍万遍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每一个杀敌的动作,熬炼着身上每一块肌肉。

如此精锐的王师足可纵横天下,横扫宇内,若正面战场与反军厮杀,胜负当无悬念,除非王洪另出机谋算计,项忠汪直便是前车之鉴,他们率领的也是京营精锐,最终还是败在王洪手下。

李原和王洪……都不简单呐。

三千锦衣卫官兵像三千只忠犬,紧紧站在杨明身后,杨明将他们调入平叛大军后只让他们充为身边亲兵,一则杨明对他们颇为信任,二则留他们在身边也是为了让他们好好学习如何指挥大军作战,如何排兵布阵,只当是实践从兵书上学到的知识,其中还有一些是被倭寇弄得家破人亡的流民孩子。

杨明记得自己是在成化六年三月出兵,现在已经快金秋十月了,委实不是好季节,凛冽的秋风呼啸肆虐,如刀锋般刮得脸上生疼。

一件狐皮大髦悄然无息披在杨明肩上,杨明回头,却见一名锦衣卫少年恭谨垂头退后一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