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前往京城
北上的绿皮火车,像一条不知疲倦的铁龙。
在华夏广袤的土地上,哐当哐当,一往无前。
车厢里,混杂着方便面、脚臭和劣质香烟的味道,嘈杂而又充满了生命力。
王大山靠在硬邦邦的座椅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
从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到光秃秃的黄土高坡,再到星罗棋布的村庄和城镇。
他的心,却不像这节车厢一样喧闹,反而异常的平静。
平静之下,是即将喷发的火山。
京城,李家。
这两个词,在他两辈子的生命里,都像一根拔不掉的毒刺,深深地扎在灵魂深处。
上一世,他用尽全力,从那个贫穷的靠山屯里爬出来,在商海里摸爬滚打,九死一生,终于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他以为,自己终于有资格,去推开那扇本该属于他的大门了。
可等待他的,却是李文博那张带着儒雅笑容的脸,和冰冷无情的车轮。
这一世,他回来了。
带着满腔的怨愤,带着一个神奇的系统,更带着一个能为他徒手撕裂命运的女人。
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埋头苦干,幻想着亲情可以战胜一切的傻子。
他这次来,不是来认亲的。
他是来……讨债的。
火车在京城站缓缓停下。
王大山背着那个半旧的帆布包,随着拥挤的人潮走出车站。
一股与东北截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
八十年代的京城,天很蓝,鸽子哨在胡同上空盘旋,清脆悠扬。
宽阔的长安街上,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洪流,偶尔驶过一辆红旗轿车,总能引来无数敬畏的目光。
空气里,没有工业城市的煤烟味,却带着一种独特的,属于权力中心的,庄重而又威严的味道。
王大山没有急着去找李家。
他知道,李家住在哪个大院,那不是秘密。
但他不能就这么冒冒失失地闯过去。
他像一个最普通的,第一次进城的乡下人。
先是在车站附近,找了一家最便宜的小旅馆住下。
那房间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墙壁上糊着泛黄的报纸,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味。
安顿好之后,他并没有休息。
而是换上了一身更不起眼的,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服,走进了距离李家大院不远的一片老胡同。
他需要情报,最原始,也最真实的情报。
而这些情报,就藏在这些大爷大妈的家长里短,和街头巷尾的闲言碎语里。
他在胡同口的一家小茶馆里坐下,要了一壶最便宜的高碎。
茶馆里,几个提着鸟笼,穿着老头衫的京城大爷,正围着一张桌子,一边下棋,一边侃着大山。
“听说了吗?李家那小子,李文博,又要高升了!”
一个瘦高的老大爷,一边“啪”地落下一个棋子,一边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地说道。
“哪个李家?”
“还能是哪个?就大院里,那位李振国副部长的家呗!”
“他家那小子,可真是人中龙凤啊!听说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直接就进了外经贸,现在都混成个小处长了!”
“可不是嘛!人长得又精神,说话又客气,见着咱们这些街坊,都主动打招呼,一点架子都没有。哪像老张家那孙子,眼睛都长到天上去了。”
另一个胖乎乎的大爷,也跟着附和。
“要我说啊,还是人家李副部长的家教好。”
“他爱人,就是那位苏教授,那也是个文化人,知书达理的。”
“两口子,把那孩子教得,真是没话说。”
王大山端着茶杯,耳朵却竖得老高。
他静静地听着,将这些零散的信息,在脑海里,慢慢地拼凑出一副画面。
李振国,他的亲生父亲,副部长级别的高官,为人正直,家教甚严。
苏婉,他的亲生母亲,大学教授,知书达理。
还有一个妹妹,李文静,正在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