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汇林钧二人观图略见林海探花生感慨
当晚夜间,将自己乔装改扮成驿站内仆役模样的林钧果然找了过来。
江源在江上慢悠悠地在每一地停磨时间,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他可要一路快马加鞭拼命赶路才成,赶到江南之后没有时间休息,又要抓紧一切时间收集信息,忙碌了这些天,他现在看上去比起在京城的时候可是憔悴多了。
不过人虽然变得憔悴了,眼睛之中却闪耀着兴奋的光芒,这种被重视被提拔的感觉扫清了他身心所有的疲惫,让他振奋不已,充满了力量。
江源没有选择避开司徒烨。他很明白,司徒晟之所以要让这小孩子跟着他,就是觉得他这种年龄已经可以旁听一些朝政了。听不听得懂是另一回事,首先需要让他适应的是他自己的身份,皇子皇孙除非不想成就大事,否则都是这么过来的。每件大事都能旁听的话,等到他十几岁的时候心智就要远胜过旁人了,也能承担起国家大事了。
林钧见到司徒烨留在这里也没有多问什么,看到门外的亲兵重重把守,无人能靠近他们所在的屋子之后,他从怀中小心地掏出了一张地图来,展开平放在了桌案上。
这张地图很是奇怪,上面得每个地名旁边都标注着一些当地官员的职位和姓名,不过这姓名所用的颜色各有不同,有些是红色的,有些是蓝色的,有些是绿色的,有些是黑色的,黑色之中,又有几个名字用圈给套了起来,种种名姓交杂在一起,很是奇特。
林钧指着地图,介绍说道:“这红色的名字代表这些官员所属的势力是勋贵,蓝色则代表他们是世家的爪牙,黑色的姓名指的是朝廷这边的人,特意画上圈的代表是太子殿下的势力,最后绿色的官员是至今还未能查明身份之人。这份地图我是从殿下派往江南这里的探子手中得到的,应该还算准确……看起来颇有些触目惊心啊。”
林钧说的没错,这张地图确实很惊人!
在地图上,代表勋贵的红色势力和代表世家的蓝色势力犬牙交错,各自占有领地,已然占据了大半个江南之地。可是代表朝廷或者说是老皇帝的黑色除了军队以外,在文臣那里不过是小猫两三只罢了,而太子殿下的势力就更小了,他掌握中的官员加起来也不过是一掌之数,看上去非常可怜。绿色的没有查明所站队伍的官员也不过几人而已,还不能确定他们到底是谁的人马。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在这江南之地,绝大多数的文臣都站在了勋贵和世家的队伍里面,江南早就不属于朝廷,而是属于这两股势力的了。
这所以没有乱起来不过是因为他们互相敌视又势均力敌,一旦他和林钧一个处理不当,除恶没有禁绝,就有可能会引发很严重的结果,甚至让江南百姓都受到殃及。
江源皱了皱眉,然后说道:“他们总不会都那么‘忠心耿耿’吧……”说话间,他微微抬头,双眼散发着神采紧紧盯着对面坐着的林钧。
“当然不会。”林钧勾起了嘴唇笑了笑,心道江源果然是太子殿下麾下的第一谋臣,应变的速度果然惊人,不过看了几眼就能看出内里的破绽,就凭借这份敏锐的洞察力便足以称雄了。
司徒烨坐在旁边听得晕晕乎乎的,完全不明白为什么官员不忠心朝廷,自己的老师和那个被派来探查江南情况的林钧大人还会笑。不忠心不是不好的事情吗?
江源拍了拍司徒烨的脑袋笑着说道:“我就知道这些家伙会是靠不住的墙头草,不会效忠朝廷,也不会效忠任何人,他们只懂得利益,除此之外什么都不会在意。”
他笑着从桌边取过毛笔和颜料在地图上写画着,一会儿就添加上了一些世家、勋贵方面的信息。等他将各大世家和勋贵家族所在的位置标注在地图上之后,地图上的态势就看得更加分明了。
果然,在大的世家所在的地区,官员之中靠向世家势力的文官便成了绝大多数,而勋贵们大量聚集的州府,投靠他们的官员也占据了优势,能在对方的势力之中存活下来的与他们立场不同的官员几乎没有。在勋贵驻扎的金陵,所有官员几乎都倒向了勋贵,而在世家分布更多的杭州,官员们几乎都匍匐在世家的脚下……
“还没有明白吗?”江源揉了揉弟子的小脑袋,说道:“这些分属于世家和勋贵势力的官员之中大多数人都并不忠诚于他们明面上的主子,不过是畏惧他们的势力才愿意暂时听从他们的吩咐罢了,听命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官帽,真到了动真章的时候,他们未必会听从这些主子的吩咐,甚至有可能卖了他们的主子。”
“你看,”江源指了指地图上的一名红色姓名的官员,“三藩之乱以来,今上为了削弱世家和勋贵的力量,经常会调换江南官员任职的位置,比如说这个人吧,前几年的时候还在世家楚家所在的地方为官,当初他也做过楚家的爪牙,没少帮楚家办事,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可是现在一旦被调换到了勋贵集中的金陵,又立刻变成了勋贵的手下,帮着勋贵欺压良善了。”
“哼,这些江南官员从来都没什么忠心可言,在哪里为官就替哪里的人办事,效忠于哪里,虽然看上去像是一心听命于主子,可是一旦他们的主子倒台了,或者他们被调走了,这些人就会立刻改弦易辙,给自己换个主子,绝不会为了所谓的‘忠义’把自己的前途给搭进去的。”江源轻蔑地说道。
“也就是说,想要彻底铲除江南的世家和勋贵的庞大势力,绝不能从枝干剪起,枝干剪下去再多,还是能长回去,就是树干被拦腰截断,一样能继续生存,必须要釜底抽薪,直接铲断他们的树根才行。只要能铲断了他们的根源,也就是消灭了世家和勋贵本身所具有的势力,那么其余这些依附于树根之上的枝干也就立刻倒戈相向或是烟消云散了,剩余的那点残余的力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动动手指就会灰飞烟灭。”林钧说道。
江源揉了揉太阳穴,“可是问题就在于我们没办法一下子釜底抽薪啊。”
想要将这两股势力连根拔起,就需要趁着敌人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迅速出击一击致命,将所有水准以上的世家勋贵一网打尽,一个不留,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世家勋贵全部灭族,可这显然不太可能……就算不能如此也应该将他们全数抄家才好,可是这件事又不可能。太子殿下也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乱来,没有抓住对方的破绽就这么胡来,就不是明君所为了,倒会被贬低为昏君!
看看当初的甄家,老皇帝一个命令将他们抄家灭族了,看上去是铲除了他们没错。可是接下来呢?甄家名下的势力却被其余的勋贵和世家们所接收,而老皇帝派去江南占位置的官员,到了江南也都慢慢叛变去追随这些勋贵、世家了。所作所为尽数付诸东流,反而给世家勋贵增添了力量,本以为能够断其一臂,实际上却连扬汤止沸都没做到,完完全全失败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除非将世家勋贵的势力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同一时间收拾掉,否则这两股势力就依然不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只要让他们的残余势力缓过气来,那么朝廷有多少力量都被想在江南这里施展开。
无论朝廷在京城多么占据上风,只要江南不在掌控之中,那么世家勋贵就难以打倒。今天打倒,明天又会兴起,根本没办法根除。
要铲除世家、勋贵其实很简单,而今不比当年,当初江南的兵权落在了勋贵的手中,曾一度压得世家喘不过气来,就连朝廷的力量在江南也根本站不稳脚跟。
可是现在东平、南安两个郡王都已经倒下了,他们的军权也已经被朝廷牢牢的掌控,只要军队一出马,想要铲平世家、勋贵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只要老皇帝肯拼着被史书责骂下一道旨意,那么世家勋贵立刻就会崩溃瓦解,再也不复存在。
可是就是这么一句话,却没有人说得出口!
江南的兵权没有落到司徒晟的手里,而是尽在老皇帝的掌握之中。
老皇帝要留着顺王司徒晖来制衡太子司徒晟,所以世家的势力他是绝对不愿意动的,而世家不能动,司徒晟也没办法单独铲除勋贵势力,否则世家在江南之地一家独大,事情就比两强分立更加麻烦了,就算司徒晟想要这么做,老皇帝也不会同意的。
现在世家、勋贵一个都不能动手,只能砍些枝枝蔓蔓来撒气,这有什么用啊?!砍下去再多也只能杀杀世家勋贵的士气,对于其势力的削减半点用处都没有。
江源和林钧陷入了沉默,一个不停地喝着茶,一个一直在用拳头敲额头,两个当世的智者都陷入了思考之中,满脑子都是怎么才能在不违抗老皇帝的旨意的前提下对江南之地釜底抽薪。
哪怕他们一万个想要弄死老皇帝也不能这么做……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辅助司徒晟,会彻底毁了司徒晟基业的事情他们一丝一毫都不敢触碰。
老皇帝的身份占据着正统,闹得他们两人束手束脚,难以挣脱,在老皇帝死之前,司徒晟对于勋贵、世家根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方法。
江源最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世家勋贵能够笼络得了那么多的官员,铲除了一批又会再冒出一批来,好像无论多么忠心的官员一旦进入江南就会被这里染成黑色,在这个大染缸里面浮浮沉沉最终沦丧。
这没有道理啊?世家勋贵在京城明明被他们折腾得不行,想要碾死就能碾死,根本就没有什么力量。他们的子弟不是被丢到穷乡僻壤为官,就是难以出仕,只能做纨绔子弟,按理来说应该被削弱的不成样子才对。可是为什么他们在江南还能掌握那么大的权势呢?
他们的依仗不是爵位,不是官职,甚至不是皇子的支持,那么到底是什么能够威胁那么多官员听命于他们呢?江源想不明白,林钧想不明白,司徒晟也想不明白,这就是症结所在。
本来可以快刀斩乱麻的事,现在却只能抽丝剥茧迂回着解决,简直将司徒晟麾下的所有人都折磨得不行。
哪怕是对付北蛮国和茜香国这两个国家,江源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头疼,所以说这世界上最难对付的不是豺狼虎豹一样的敌人,而是比猪还能拖后腿的队友,内部矛盾比外部矛盾难解决多了,有老皇帝这个拖后腿拖得不能再拖的队友,朝廷想要在江南胜利简直是不可能的,只是想一想就觉得头痛。
喝了一夜的茶,江源也没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最后他还是决定先到林海那里探探情况,林钧已经离开,继续暗中查访,司徒烨则因为睡得太晚,倒是不愿意出门了。
自从勇王倒下了,林海就变成了没有任何靠山的“孤臣”,被司徒晟一顿讹诈之后,瞬间就变老实了。
估计他本来还曾经寄希望于贾家能够看在姻亲的情分上救他,没想到仆人们从京城传回的信息却是荣国府也遭到了皇帝的贬黜,他曾经寄予厚望的内兄贾政已经被贬成了从九品的小官了,荣国府也变成了三等将军府,他们贾家再也翻不得身了。他们自己还深陷泥潭呢,又怎么能来救林海呢?
林海白白把女儿送去了贾府,却根本挽救不了颓势,现在勋贵那里根本帮不了他,世家那边也不愿意帮他,老皇帝也不伸手救他,反而恨他恨得咬牙切齿,他也就只能死死抓着司徒晟这条线了。
他知道自己得罪过江源,也知道自己过去的立场会让这位太子殿下厌烦,明知道司徒晟是想榨干他身上的全部利益,再好好收拾他。可他若是不选择听命于司徒晟的,怕是当场就要横死了,还哪里等得到榨干利益的那一天?
死刑和死缓两个选择,选哪个还用说吗?好死不如赖活着,能多活一天也是好的……
林海没有住在御史衙门那里,而是在扬州城中买了一处庄园居住。
扬州这里乃是南北交通要地,五湖四海的盐商尽皆汇集于此。因为南北混居,因此在建筑风格上除了具有南方的精致小巧,也兼并了北方的大气雍容。于饮食之道上也变得咸甜适中,南北皆宜,无论出身何处,住在这里都没有不习惯的,是个不错的所在。
林海的那处房子也是南北交融的风格,不过考虑到他自己本身是苏州人,妻子在京城之中长大,这样的风格也算是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