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番外(上)
文府正院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此时文老爷正跨进正院,听着如此洪亮的啼哭声,心想着估摸着又是一个儿子,已经有两个儿子了。他瞄向不远处的梨树下玩耍的两个儿子,一个已经快五岁了,正绕着梨树跑,另一个不到三岁,他双手张开,试图去抓住绕着圈的大儿子。
真的够了,儿子已经有两个了。他微皱了下眉头。再一次望向大儿子时,看到衣裳的下摆沾满了泥土,暗暗下定决心,过年一定要把他放入书房好好教教,不成体统。
他板着个脸到妻子的产房之前,略微还能闻到一丝的腥味。
接生嬷嬷抱着孩子出来,本笑嘻嘻的脸,抬头见文老爷板着个脸,恭喜的话怎么也说不出来,真是糟糕了,没成想这文家的掌权人脸色那么差,怕是已经从刚才出去的丫头嘴里听到了太太生了个女儿吧。赏钱是没指望了,不要得罪他给自家惹麻烦也就行了。
她硬是挤出一丝笑容,用颤抖的声音道:“恭喜文老爷了,太太生了一位千金。”文老爷没有听清楚,只是呆板的抱过孩子,掀开包裹着的巾子,这脸真粉嫩,还生了个女相的儿子呀。
他一不小心把包裹巾扯得太开了,他愣了下,大儿子从远处过来,嚷嚷着:“我要看妹妹,我要看妹妹。”
大儿子一手揪着他的袍子下角,一手往上伸,还踮起脚试图能够抓住自己抱着的孩子的包裹巾。
妹妹这个称呼一直环绕在他的耳朵边上,妹妹?他低下头再次确认,对着接生嬷嬷道:“女儿?”
接生嬷嬷以为是打击过大了,小心翼翼地赔笑着,“文大人,是女儿没错。”文大人立马笑开了花,“是女儿啊!是女儿啊!赏!多赏赐点!”
接生嬷嬷被文大人这一转变给吓傻了,接过比平时去其他人家接生儿子得到的赏赐还要多得多,她瞄了瞄那喜滋滋抱着女儿的文大人,揪住身边的嬷嬷,“这文大人生了个女儿那么高兴?是不是搞错了?”
那嬷嬷也乐滋滋的,“没错!我们大人就盼着太太能生个女儿,自从太太怀上这一胎就唠叨着儿子够多了,来个女儿之类的话。”嬷嬷压低声音,“我们太太为了此事还特意去庙里求了,如今算是得偿所愿,如何能不高兴?就是老太太也高兴。”
接生嬷嬷一边出门一边唠叨着:“这文家的千金真是几世修来的福气啊,这也算是怪事一桩了,倒是可以和他人说道说道。”
文老爷抱着女儿进了娘子的产房,娘子生过两个儿子,如今是第三个,精神头很好,躺在床上,见夫君抱着女儿身后还拖着两个儿子进门,轻笑,“辛苦夫君了。”
“娘子才辛苦了。瞧瞧我们女儿,多漂亮呀。”他瞅了自家娘子一眼,又用手去逗弄自己的女儿。
“夫君如此喜欢女儿,不如替女儿取个好名字吧。”文太太喜爱地看着粉嫩嫩的女儿。
“哪里能如此草率,我得好好想想,我得好好想想。”文太太捂着嘴嘻嘻地笑开了,想着生两个儿子时,老太太催着夫君起名,夫君稍加思考,就脱口而出,显得随意,如今却为了女儿的名字再三琢磨,怕是朝中重要的政务也不过如此吧。
大儿子摸了摸女儿的小手,“好软啊,好小啊。娘,我要抱,我要抱。”他心急地嚷着。文太太淡笑不语。
文老爷一把拍掉儿子的手,“抱什么抱,小心摔着妹妹。去书房,把前儿几天教你的诗给我背熟了。”
大儿子灰溜溜地回了书房。
过了一旬日,文家小姐的名字还是没有决定,期间老太太和太太都贡献了名字,一一被文老爷给否决了。
这日,文老爷在书房中抽查儿子背诗,大儿子背完整首诗,对着文老爷说:“妹妹的名字我来取。”
“不行。”文老爷不答应。大儿子有点悻悻然。
晚饭一家子围坐在一起,老太太又提起孙女的名字,文老爷不好意思地说:“这个,还是没想好要取个什么名字。”
大儿子立马在一旁搭讪,“祖母,我要帮妹妹取名字。”
老太太笑了,“呦,我的乖孙子都会给妹妹取名字了,行,那你来取。”文老爷立马要阻止,老太太板着脸教训,“既然你觉得自己取的名字怎么都配不上,那就让别人取,再拖下去不知道内情的其他人家还以为我们文家不重视呢,就这么定了。”
文老爷心里腹诽着:随随便便让儿子给女儿取名字别人知道才会认为我们文府不重视女儿。
大儿子皱着眉头,冥思苦想了许久,突然眼前一亮,“有了,就叫做云容。”文老爷蹙眉,“为何如此说?”
“因为妹妹的笑脸就像天气好时飘在天上的那一缕白云,而且妹妹的脸那么白。”听着大儿子胡说,文老爷真心不怎么赞同,不过老太太拍板决定,“不错,就这个名字了,明儿记入宗祠吧。”
文老爷本想再挣扎下,后来又想着自己也确实没有合适的名字,也就算了,反正姑娘家的闺名平日里也少用。
文太太抿着嘴笑,掐了掐大儿子略微有点婴儿肥的脸颊,“你帮妹妹取的名字,以后可要好好照顾妹妹才是。”
大儿子拍了拍胸脯表示一定会罩着妹妹。
一家和乐地吃完了晚饭。
夜里文老爷和文太太说瞧瞧话儿,只听着文太太说:“云容,这名字还真有意思。我们闺女以后知道估计得哭了。”
文老爷叹了口气,文太太笑嘻嘻地说:“谁叫你不立马取名字,我瞧着这名字老太太肯定也出了力的。”
他又叹了口气,文太太则盖着被子嗤嗤地笑了起来。
转眼到了文家大小姐周岁抓周的时候了。
那天文老爷特意向皇帝请了特旨,早点回了文府。文府早已经来来往往,仆人们忙得手忙脚乱,见到他回来都顾不得跟他打招呼。
其他府上的人本以为文府也就是为一小女娃儿办的周岁抓周宴,不会如此重视,不曾想如此隆重,甚至比当初文老爷初得子时的抓周宴还要郑重许多,一下朝回了府特意交代府里的夫人过来参加宴会,如此情况让文府的仆人们更加忙了。
文老爷马不停蹄地去后院看自己的宝贝女儿,小女儿穿着喜庆的小衣服,格外可爱,见到他还对着他露出甜美的笑容,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着:“爹爹,抱。”
文太太把女儿递过去给他,他满脸满足地抱着女儿在屋子内转圈圈,又拿了本书,教着她念诗,她还会含糊地跟着念,不由得赞道:“瞧瞧这好学的样子,可比咱们那两个儿子强多了。”
她笑着用丝帕为女儿擦了擦口水,“对,你看女儿就是什么都好,我们儿子真真可怜的很呐。”
文老爷严肃地说:“儿子以后是要掌家的,自然要严加看管。”
吉时到了,文老爷抱着女儿出了后院这才把她放入自家娘子怀中,两人相携到了正堂,老太太端坐在上座,行过礼,前面有一大圆桌,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抓周的东西,有文房四宝、有胭脂水粉还有一些刀剑之类的,男孩子抓周用的东西都摆了上去,可见其重视程度。
客人们都进来见到这些抓周事物私下里都说这女娃以后定然是要入宫的吧。
闺名王云容的小女娃被自家的母亲放入了一大堆的事物中间,她眨巴着大眼睛望着自己母亲站着的地方,歪着头,似乎是在问,这是要做什么?
文太太摸了摸她只长出不长的头发,“喜欢哪个抓在手里。”
小女娃愣了老半天都没有动,周围的人都在看热闹,突然,她爬了起来,拿起一样东西瞧了瞧,又拿起另一样东西看了看,好一会儿才把一本书和一把木制的长剑抱在怀里,周围的人都道:“恭喜文老太太、恭喜文老爷和文太太,这是文武双全的女子啊。”
文老爷很是高兴,不顾他人在场,抢先一步抱起女儿,“这是要做奇女子么?爹爹教你读书,这剑法么?还是要请专门的师傅来教才好。”
她一点都听不懂自己的爹爹对着她嘴巴一张一合说着什么,她爬了那么久,累了,眼睛一闭,抱着刚才看中的东西,安然地睡在了自己父亲的怀里。
文太太接过孩子,抱到后院去睡了,轻轻从女娃手中拿走抓周的东西,吩咐身边的丫头好好的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