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绣
静寂几天后,林云决定让忙碌缓解自己的不安。
扎根彩绣坊,在买蜀锦、绣线的同时,静下心来学习一下蜀绣,提高些自己的刺绣水平。
林云已在益州又买了四个会刺绣的小姑娘,准备安排她们在这里学些日子在带回下阳村,和正在平江学习刺绣的四锦形成不同的手绣风格,使喜相逢的绣品更加多样,最好能形成喜相逢自己的刺绣风格。
这是后话了。
其实对于刺绣,以前的林云并不太喜欢。
前世的她学刺绣的时候,只是为了工作,也可以说是学些配色能提高自己分辨色彩的能力,她还有更多好玩、新鲜的事情去做。
穿过来后,刺绣只是她糊口的工具,她想尽办法去抢活,去绣各种图案,只为了能养家糊口,让家人过上吃穿不愁的生活。
这几年绣得多了,才慢慢从中找出些乐趣。
在加上这几年北上南下,经历了风风雨雨,见多了美景瑶池,没有手机、没有单反,画册和绣品就成了现代的相片、彩图。
看着人们对绣品的爱不释手,林云慢慢地觉得绘图、刺绣越来越有意思,甚至她能从中体会出一种超脱现实的美感、意境。
听过李宇春唱的<蜀绣>吗?
其中精妙栩栩如生,犹如踏入仙境一般: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
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
君可见刺绣每一针,有人为你疼,君可见牡丹开一生,有人为你等。
……
情针意线绣不尽,鸳鸯枕,绕指柔破锦千万针,杜鹃啼血声。
芙蓉花蜀国尽缤纷,转眼尘归尘,战歌送离人,行人欲断魂……
恰如那:
说不尽,鲜花世界谁为首;
叹不出,万千浮云哪是生;
针穿帛锦破空裂,
线绕浮图网自成,
相思难尽盼天明。
听不完,花鸟鱼虫低语鸣;
留不住,丝丝韶华展眼空;
青丝倚门君归早,
柔荑遥指凤丹生,
鸳鸯枕畔天已明。
……
……
沉迷于蜀绣美境的林云,毅然带着晨晓和灵儿,拜了彩绣坊一个叫黄缡的女师傅,重学女红。
未开课前先了解蜀绣常识,不然,人家问你师从何人,为什么要学蜀绣,你张口结舌的说不出来,丢师傅的人可不行。
蜀绣历史悠久,与蜀锦齐名,都被誉为蜀中之宝。
彩绣坊建店时间长,规模大,各地也开有分店。有自己的绸缎厂、自己的刺绣作坊。
彩绣坊生产的蜀锦与宋锦、云锦、壮锦合称四大名锦,而丝华锦更是其中翘楚。织成的丝华锦衫、丝华裙等色泽艳丽,很有些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雾灵绡则是一种薄如蝉翼,洁白滑爽,柔软而又富弹性的桑蚕丝织品,有些近似于冰绡,百金尚不足尺。
彩绣坊的刺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绣品内容多彩多样,色彩艳丽、变化丰富,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其中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更是精上之精。
配以丝绸般光泽和手感的精品绣线,绣品色彩绚丽饱满,色泽柔和自然,与效果图出来的竟是严丝合缝,不差分毫。
黄师傅最擅长的是花鸟鱼虫,她手绣的<芙蓉锦鲤>座屏和<松鹤葫芦>摆件已被选送入宫,成为皇后和贵妃手中的珍品。
平时绣些边花、嫁奁、彩帐等也是供不应求。
长期用眼过度,有些眼花,近年转而做些教授、指点的事,林云这是从别人手上硬拗过来的。
拿出绣绷、绷架,描花样、练针法,林云是真的从头学起。
第一步磨针、劈线。
好吧,这是基本功,也是绣娘本身的一项基本技能,林云会所以省略。
不过,她的劈线技术远远低于晨晓。
林云的最高记录是每根丝线劈到四十丝,晨晓可达到六十四丝。
晨晓说,你在理线、劈线时,要把丝线看成你的身体的一部分,与她们合二为一,才能从中分出更多、更整齐的丝线,不然很容易乱成一团。
林云虽然喜欢绣,也绣的不错,但还是无法达到高手境界,她更注重绣品的神韵,突出他们的趣味和整体意境。
好吧,她沉迷于一幅绣品的程度也能让人惊叹,但只限于自己喜欢的绣品,而不是将自己融进所有的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