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高进要破釜沉舟
王玉回到军部后,就着手后勤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他自然是清楚的。
要东、西两军齐头并进,就需要有庞大的后勤支撑才行。
东军还好一些,有直达风谷领的铁路作为纽带,大大缩短了补给周期,麻烦的是西军。
首先西军的任务重,那一带几十个领地四散分布,地形又不平坦,且交通不便,物资补给难上加难。
若是走水路,又受河道宽度限制。
北星耀河并不像南星耀河那么宽广,加上年久失修,河道自是越来越窄。
大夏人甚至想着将河道变得再窄些,好架起桥来沟通两地。
南下的通道被吉祥堵住以后,大夏政府就更不愿在这方面投入了,使得河道积淤日趋严重。
眼下要全面北伐,海军自然是举足轻重的一环,狭窄的河道承载不了那么多的船只,所以得把有限的资源向战舰倾斜,运力自然就大幅下降了。
王玉盯着地图,一筹不展。
哪怕现在集中人手修路,可一千多公里长的道路哪是一时半会就能修成的。
再说,也不符合年前清理关内的目标。
军事行动的方案既然已经定下,断然不可能轻易更改的,他必须尽快解决问题。
于是又找来参谋人员和秦朝,一屋子人就后勤这一难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八月十五,星南道的第二波整编军就到了。
他们是乘坐着星南道造船厂自己生产的铁甲舰来到本土的。
这三万人的生力军,给了王玉极大的启发,于是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路还是要修的,只不过不是全面修理,而是有针对性的施工。
吉祥的马车轮距是固定的,不管是轻型马车还是重型马车,不论是两个轮子还是四个轮子,每对轮子间的距离都是一致的。
物资北运,肯定不能只靠人挑马驮,马车才是最大的主体。
有鉴于吉祥马车的一致性,所以王玉就想把路修得‘别致’一些,只修轮子经过的地方,像轮子轧不到的内侧和外侧,则先放弃,集中精力修两条各一尺宽的等距马路来。
至于方案是否可行,就需要专业人员的测评了。
所以随后,他就来到了建设部,咨询相关事宜。
结果不错,郑三告诉他,部里借鉴了火车机车的灵感,请研究院设计了一款无需铁轨就能行进的陆地车辆,专用来平整道路,压实地基的。
唯一的难处就是人手。
轧路机的使用需要相对较好的路况,至于那些大坑大洼、泥泞不堪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手,填平坑洼,清理泥泞。
王玉本来打算将新来的第八军拉去修路,这下正好,可以分段修补道路,等轧路机平整。
这样一来,后续再铺起路来就简单多了。
“赶紧制定方案,如果需要军方发文就马上打申请,我请陛下御批。”王玉显得有些着急。
“成,我马上派人去北边勘察,申请明天送到军部。”郑三也知道事情的紧迫性,言简意赅。
刚踏上吉祥本土的第八军,眼睛都不够用的了,看啥啥新奇,就连人们的穿着打扮也成了他们热议的对象。
可惜好景不长,只呆了五日,就被参谋部的一纸调令给拉到了北方修路去了。
有些人庆幸,起码不用上战场,也就不担心小命了。
也有人唉声叹气,上不了战场就挣不到功劳,没有功劳就没有留下来的资本。见过了本土如同梦境般的生活,有些人就迈不开脚步了。
八月底,吉祥军方集中了水陆两栖运力,浩浩汤汤的向北进发。
而筑路队也是整装待发,由南北向中间开始施工。
施工期间,物资补给全靠肩挑马驮,只这些人畜的消耗就是个天文数字。
可也没办法,毕竟落日、逐日二领涌入大批百姓,生活物资本就匮乏,无法支援北方。
夏州城,王宫。
赵晟睿如今已没有力气发火了,瘫坐在椅子上,双目无神的看向地面,如同痴呆了一般。
“现在吉祥人就要兵临城下了,你们就没什么法子?”
仍旧是高进,仍旧是他在强撑着。
旌区一战,吉祥人虽然损失惨重,可大夏却失去了民心。
原本赵晟睿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守住了旌区,百姓伤亡大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自己是胜利的一方,酌情宣传一番,将百姓的死归结在吉祥人不讲道义上,一顶大帽子扣下去,他们就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到了那时,好赖还不都凭自己意愿,简直一箭双雕。
可惜事与愿违,吉祥人宁肯顶着巨大伤亡的代价,也要保全名声。
不仅把夏色联军歼灭大半,还赢得了百姓们的心,自己的丑陋表现全被百姓揭了出来,这叫他情何以堪?
高进此时向色目人讨主意,也是乱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