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恩,那大姐,就这样吧,不过小蕾这个成绩真是白瞎了,你再考虑考虑,在我和她小姨眼皮底下一定没事,要是实在不想住我们家,就每周通勤几次,你看行不行,到时候我跟领导申请一下她不用上下午的自习和晚课,她就能坐下午四点最后一班客车回家了,什么都不耽误,没事还能去少年宫呢!我们也是家里没个女孩子,真是喜欢她。小蕾来这你别有什么想法,就是别耽误这两个好孩子了。对了大姐,你别看我家就三个房间,都还挺大的呢,到时候让我家小坤和他奶奶住,你家这两个孩子住他那屋,都能住下,我妈啥说都没有。”说着还让自家媳妇带着大姐看看房子。
李蕾也跟着过去了,三居室,有两个朝阳的卧室,还真挺大的,三个卧室中大卧室和阴面的那个有将近三十平吧,另一个朝阳的小卧室二十多平,老姨家是一百三十平的房子,真是货真价实啊!
小时候李蕾来过,可都忘了。那个时候李蕾家过的不好,李爸李妈基本上不让孩子们去亲戚家呆着,所以李蕾对小姨家的老房子印象不深。
“大姐,到时候你看看怎么样?我们大人自己苦点累点不能耽误孩子,你回去可一定好好想想啊!”
“这个。。。妹夫,等我回去看看,劝劝她,要是过来念书就告诉你们,就是怕麻烦你们呢。”
“大姐,你要是这么说就见外了,咱们两家别说那个话,有事你就吱声,我们都不是那样差事的人。”
其实杜凡东这么劝说李妈,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老姨。当年大姐为了供最小的妹妹读书,出嫁都晚了两年,因为这个刚开始在婆家过的还不好,所以田淑凤在心里一直亏欠自己的大姐,这次大姐回来,她也有条件了,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大姐家现在主要的事就是孩子上学了,所以夫妻两个都使使劲,让孩子们来县里,况且两姐弟都很争气,别耽误了孩子。
“行,有妹夫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就是现在都快开学了,这也不赶趟了。”
“没事,这学习的事可不能着急,要是选个好学校,比什么都强!”
“那姨夫,到你们学校是不是也得交择校费啊?”
“这倒是得交,每学期是得交几百,不过我可以和校长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减免一些,小蕾成绩好,其他的不怕!”
“那要是考试考的好,能不能减免啊?”
“这个你要来的话,我就给你争取一下。”
“哦,这样啊。”李蕾就没再说话了。
田淑珍心里现在真的犹豫了,她也想孩子读好的学校,自己孩子这么聪明,村里的中学能行吗,她也是别劝的有点松动了。李蕾也有点犹豫了,真是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了,可是家里的爷爷奶奶。。。
“老妹,我家李蕾她们要是来了,你家婆婆那边的亲戚。。。能行吗?”李妈悄悄的问着,妹夫说的挺好,人家那边有意见怎么办?
“姐,你放心吧,这是我家呢,他们能有什么意见,再说了,他们兄弟三个,家里都没有念书的人,我那些侄子侄女一般都读到初中毕业就不念了,也没有再小的孩子上学了。以后这老人我们两个给养老,什么都不用他们管,我让外甥女住我家上学他们还有什么意见?再说,让他们来,他们的孩子也得是这块料啊!”
田淑凤看着,又说着:“姐,我们家婆婆很好说话,我们俩处的还好,之前我就问过她了,她说没事,还很同意呢。要是家里有人不同意,我能这么死乞白赖的跟你提这事?放心吧,我不能拿自己的家庭开玩笑啊!”
李妈和李蕾听到这里,又有点动摇了。
不一会等杜坤吃完饭,李妈就赶着他们都上班去了。杜奶奶也在那里劝他们呢,让他们过来,都是实在亲戚,再说孩子想回家就通勤了巴拉巴拉。
李蕾还真是喜欢这个老人,和气慈祥,真是个好奶奶呢,任劳任怨一辈子,老姨也很孝顺,平时有什么都可着老人来呢。
老太太跟李妈说了会儿话,一看都七点半了,就让她歇会呢。李妈说不累,杜奶奶也没去收拾屋子,就陪着李妈在客厅里呆着了。等到了七点五十,李妈就叫起老人孩子要走了,为了早点回家呢,再说不知道大客车上还有没有座位。
跟杜奶奶告别之后,大家就打车去了客运站。客运站和火车站挨着不远,买了票,就上了车。这个车是八点四十开,九点十多分到李蕾家村口。
这趟车早上六点从农村□□发车,李蕾家的时候六点半,七点到新农县客运站。上午八点四十从新农县发车,中午十一点再从农村□□那边往新农县发,下午三点四十从新农县发车回去,每天来回两趟,还是比较方便的。
这趟车有个站点就在李蕾家附近,路线是出了县城到省道,一路向东,再向南拐向前往李蕾几个村的方向,终点是梨树村。
当然还有其他的车到她家,但是不是这么方便的了,每个时间段都有车,就是这样的车都是沿着省道开向下一个村镇的,一般都在省道和陈家村那个砂石路□□汇处那里停车,那个路口被称为‘大客班’,要是走到李蕾家得沿着砂石路向西走,还需要半个小时呢。
李蕾坐在座位上,真是累啊!快一点儿到家吧,可是累死了。她虽说不晕车,可是汽油味道大也不好闻啊!眯着眯着车就发车了,这个时候省道是柏油路,两边都是高高的大杨树,下到村子的时候还是砂石路,就是下车之后进李蕾村子的路是土路,颠颠簸簸的不想睡都不行啊!
这些路似乎要等到2004年的时候才修的吧?那个时候‘村村通’,李蕾家的路也修好了,可惜她的在家上学的时候没赶上啊!
想起那个时候上学,真是抹一把辛酸泪,陈家村分了八个大队,其实李蕾他们就是八队的,中学和小学就在四队那边,这八个大队顺着砂石路一路向南穿插着排列着,所以李蕾他们到学校要有五六里路,步行的话要半个小时呢!
晴天的时候还好,大一点的学生们可以骑自行车上学,小的就得走了,恰巧李蕾家那个时候没有自行车,后来家里买了一辆还给了李旭,所以李蕾一直走着上学了。等到下雨的时候就别说了,村子里往出走的时候是步步艰辛啊!村子上边流下来的水和泥堆积在路上,李蕾他们支能穿着靴子过,可是小学的时候大家家里都困难,基本没有几个同学穿靴子的,那几个穿靴子上学的同学都是被羡慕的对象,刚开始的几年大家傻傻的到学校还穿着湿湿的鞋子上课,等到放学了就干了,回家了再湿,就这样一直到小学四年级。
大一点了都知道带两双鞋了,就好一点了。李蕾身体的寒症就是小时候不知道保护自己才犯下的。特别是那个时候的冬天,没有全球变暖的影响,还是很冷的。十二月份以后晚上零下三十多度,白天零下二十多度都是正常的。带着厚厚的围脖,也挡不住刺骨的北风和寒雪啊!特别是小雪粒子打在脸上的时候,火辣辣的疼啊,风还往嘴里灌!所以那个时候李蕾就想着一定要考出去,就为了要对得起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半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李妈也叫李蕾下车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呢。看向村子里,夏日里还很是安静的。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两天是一边一趟房子,两边的住户顺着土路从西向东,通向另一个村子,李蕾这个大队大约有一百多户吧,李蕾家村子的中间,是老户,在路的北边,大爷家跟他们隔了一家在李蕾家斜对面。
李蕾家路对面的邻居姓徐,排行老二,李蕾称他为徐二叔,大名还不知道呢,村里一般都叫排行,他是徐大爷隔了好几房的亲戚。人还行,人缘很好。徐二叔家右边是李蕾的大爷家,左边是陈伟家,陈伟的爸爸排行老大,李蕾叫他陈大爷。陈伟以前是李蕾的同学,学习不怎么好,后来辍学出去打工了。再向西就是刘显德家、陈家国家,这些人家都是好好过日子的人家,跟李蕾家关系都不错。
而李蕾家左边是马二叔家,家里有两个孩子,马晓红、马晓月,都比李蕾小几岁。右边是杨德志家,家里一男孩一女孩,男孩比李蕾大七八岁呢,女孩也比她大六七岁吧,叫杨广生和杨广梅。李蕾家和左右邻居因为边界的问题有点小摩擦,马二叔家还好,早早的就用石头砌上了,而杨大爷家每年都向李蕾家扩展一点,还是后来李蕾家盖新房子弄了铁栅栏才停止这样无休止的土地扩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