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有些事绝不能干 - 回到天国当附马 - 平凡不是错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三百六十二章 有些事绝不能干

暂且按下黄旭那一头。

僧格林沁与恭亲王在给冯子材下达撤退的命令之后,一直都在徐州苦等这支大军,可是,他们等啊,等,左等等,右等等,最后等来的不是冯子材的大军,而是噩耗,冯子材所率之大军已经全军尽没于太平军之手,就连冯子材本人都已被太平军生擒了。

听闻此言,僧格林沁与恭亲王二人震惊的是无以复加,他们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这形势变幻的比他们预料的快得多,如果他们再不果断采取行动,任由事态的自由发展,可能下一个冯子材,极有可能就变成他们俩了,想到这,二人是不寒而栗。

他们必须要加快行动的步伐了。

当务之急,他们需要再给咸丰皇帝烧一把火,迫使他同意大军撤退回京师,而这把火,就是冯子材部被灭以及冯子材被擒之事,他们相信,只要是咸丰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定会下令撤军的,因为,他一定明白,冯子材的这支大军没了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大清的半壁江山都没了,如果徐州的大军再不撤退的话,那等待他们的可能是更加悲惨的结局,所以,咸丰唯一能够选择的路就是尽早将剩下的大军撤回京师,以图再战。

最后的结果,果然不出他们所料。

咸丰在接报之后,不仅同意了他们撤退的请求,而且还催促他们撤退的越快越好,咸丰是真的急了,他可不愿意僧格林沁将他手里面的这仅有的一点本钱都给葬送干净了,况且,京师也需要重兵防守,所以,让僧格林沁与恭亲王率军撤回京师是咸丰最急切之事。

接到咸丰撤退诏书的那一刻,恭亲王与僧格林沁都松了一口气。

随后的撤退是在极其隐秘的情况下进行的,当太平军发现清军已经撤走之时,徐州已是一座空城。太平军众将见此,都是痛骂僧格林沁与恭亲王,骂他们比兔子跑的还快。

不过,黄旭到是心知肚明,太平军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清军主力一退,他们就可以长躯直入,直达清廷京师,而僧格林沁与恭亲王跑与不跑都无关紧要了,因为,只要破了清廷的京师,跑了的还可以再捉回来。

而黄旭在率军进入徐州城之后,只是稍做休整,便开始朝前横扫,他们从枣庄开始,一路朝前挺进,连下多座重镇,直打到廊坊外围,他们才停了下来,廊坊是除了京师顺天之外,清军的又一重镇,是通往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所以,清军在此处建立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并派驻重兵防守。

黄旭率军抵达廊坊城外之后,颇费了一番手脚,最后以一万多人做为代价,才好不容易攻下了廊坊,廊坊一失,通往顺天的大门就算是彻底打开了。

进驻廊坊之后,黄旭一边令人混入顺天,打探顺天的情况,一边命令大军在廊坊休整,准备等曾国藩的大军到后,一起合攻顺天。

僧格林沁与恭亲王在率领清军主力退回京师以后,全国各地求救的急件如同雪片般飞入了京师,面对这些求救信,僧格林沁与恭亲王只能表示无赖,而咸丰也只剩下唉声叹气的份了。

清廷的大片疆土就在他们的默许下,一块接着一块地变成了太平天国的囊中之物,最后,他们也只能抱着顺天一座孤城苟延残喘。

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咸丰皇帝在他的御书房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讨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大清将何去何从。

会议的主角就三个人,咸丰。恭亲王,僧格林沁。

“恭亲王,你是皇叔,你说说,咱们应该怎么办?”满脸疲倦的咸丰,第一个问起了恭亲王奕欣。

自从大军撤出徐州之后,咸丰就再也没有睡过一次好觉,发生了这样的事,他还能睡得着吗,如果他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睡的着的话,那只能说,他着实令人佩服。

“皇上,除了死战到底,并无他法。”恭亲王看上去苍老了不少,说话的声音也变了很多,苍桑了很多。

“死战?如何死战法,恭亲王能不能说的再清楚一点?”咸丰皱了皱眉头,对恭亲王的回答显然是不太满意。

“具体如何死战法,这可得问僧王爷,他是大军统帅。”恭亲王可不是笨蛋,不能说的话,他是不会说的,所以,这桃子还得撂给僧格林沁。

咸丰虽然有点不满意,但恭亲王的话确实毫无漏洞可言,合情合理,所以,他只能将目光对准僧格林沁了,以求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僧格林沁在心中暗骂了一句恭亲王,他觉得这恭亲王也太不够意思了,这种时候将自己推出来,那不是有心看自己的笑话吗。

不过,现在是皇上亲自相问,他必须给予答复,于是,他斟酌着道:“皇上,我们在京师外两侧,各驻一军,与京师互为掎角之势,互相救应,共同进退,这是其一。其二,我们需要在京师之外,再新筑三条防线,力阻敌人向京师推过,其三,京城四门,屯以重兵,严防死守,其四,抽调精兵,组成一支机动部队,专门偷袭敌军的粮道,破坏他们的重要设施,并伺机刺杀他们的重要将领。皇上,只有我们下定决心抵抗,我们一定会守住京师的。”

“如果守不住呢?’咸丰接着问。

“守不住,这…。。”僧格林沁没想咸丰会这么问,有点不知所措。

说实话,他真的还没考虑过没守住这个问题。。

“皇上,我们能守住。”窘迫不已的僧格林沁将求救的目光望向了恭亲王,恭亲王知道这事不能开玩笑,赶紧接过话题道。

“如果万一呢,万一守不住,我们怎么办,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好后路。”僧格林沁可以不想,谁都可以不想。但咸丰必须想,他是这大清的皇上。他可没想过什么城在人在,城王人亡这个事,如果城真的破了,他也不会在这等死。

恭亲王一听这个,他就有点听出来了,咸丰并没有血战到底的决心,他已经在考虑后路了,这也正常,他是帝王之尊,怎能将性命丢在这里呢。

“万一守不住,请皇上移驾盛京,再做它图。”恭亲王微一沉吟,似乎想出了个好办法。

盛京是大清的发源地,也就是关外东三省那块地方,大清皇帝的祖坟就在那里。逃去那里也不失为一个选择,照样可以做皇帝,而且,那地方经过清初几代帝王经营,诸事都相当完备,各种软硬件设施虽说比顺天差,但也差不到哪里去,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地盘太小了点。

“嗯,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就是迁都到盛京,我们就能保住这大清的基业吗?”咸丰是贪心不足,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保命都成问题,他还在担心那什么大清的基业,真是想不通。

“这…。这…。。皇上,只要我们励精图治,大清一定可以恢得旧日的荣光。”恭亲王也只能是喊一些空口号了。

“得了,空有其表,这都是些空有其表的话,咱得来些实际点的。”咸丰故作高深地道。

听咸丰的口气,他似乎话中有话。

“臣等愚钝,还请皇上赐教。”恭亲王恭敬地道。

“昨天,朕的禧贵妃给朕思得一计,朕觉得大有可为,不知两位爱卿是否愿意一听?”咸丰得意地道。

他觉得自己真是找了一个贤内助。

“请皇上赐教。”两人虽心有疑惑,但表面上还是得恭敬地听教。

“二个字,洋人。”咸丰伸出两上指头,神秘地道。

“洋人?啊,皇上,使不得,这使不得啊。”恭亲王咋听洋人二字,还有点没弄明白,后来仔细一想,这才明白了咸丰的意思,他大惊失色地道。

让洋人帮忙,那不是引狼入室吗,而且,这匹狼比太平军那匹狼还要狠,况且,他们与太平军斗,那是家务事,与洋人何干,如果这种内斗将洋人牵扯进来,一切都难讲了。

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恭亲王的确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

咸丰听了恭亲王的话,面色一沉,很不高兴,他冷哼一声,指着僧格林沁道:“你说,你说说看,我们能不能请洋人来帮忙?”

咸丰是太需要知音了,他希望僧格林沁不要让他失望才好。

“这…。这…。。”僧格林沁这了半天,没放出一个屁来。

他的想法其实与恭亲王大同小异,但恭亲王刚才的忠言良谏已惹得咸丰老大不高兴,如果他再在一旁泼冷水的话,那一定会惹得龙颜大怒,但,如果他附和皇上的意思,那就与自己本心差得太远,也实在是错的太远,所以,他是两头为难。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