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借东风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时,我便醒了过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却发现诸葛亮早已静静地站在房间内,专注地盯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地图。他那睿智而深沉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时空,洞悉一切。
"军师。"我轻声唤道。
诸葛亮闻声转过头来,微笑着向我招手示意:"子房来啦,快来看看。"
我快步走到他身边,目光落在那张地图上。这是一张描绘荆襄地区地形的图,山川河流、城池关隘一应俱全。诸葛亮指着地图,认真地解释道:"子房,这张图显示的是荆襄一带的地势情况。我们需要仔细研究,找出曹军可能撤退的路径以及未来落脚扎根、图谋发展的方向。"
我不禁感叹:"军师考虑得如此周全,实在令人钦佩。"
然而,我的内心却早已明了,赤壁之战后,刘备将抢先占据零陵、武陵、长沙、桂阳四个郡县,并从东吴借来荆州作为根据地。这些事情都将发生,但现在还不能详谈。
诸葛亮神情凝重地望着地图,忽然转头对我说:"子房,我现在要去面见周瑜,你与赵云务必按照我的吩咐,在岸边等候。记住,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点头应道:"军师,请放心吧。我会照您所说的做,也请您多加小心。"
说完,诸葛亮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开了驿馆,朝着周瑜的中军大营走去。他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了我的视线中。
我也收拾一下,去找赵云,开始整装收拾下,早早做好准备。
诸葛亮来到周瑜的中军大营,进去面见周瑜,周瑜正在大帐中坐着,神情略为有些焦急,
“大都督。”
“孔明先生你可来了,先生说的今天能借来东风不知能否兑现呢。”
诸葛亮笑了笑说道:“我既然答应大都督,必定能借来大风助大都督一臂之力。”
顿了顿接着说道:“但是大都督一定按我说的去准备。”
“先生尽管说。”
“在南屏山准备设立一个九尺见方的祭坛,名为七星坛,祭坛四周布置九个大香炉焚香,安排十八个童子,童男童女各九个,再安排十八个军士,穿上道服在祭坛下等候听我吩咐。”
“一切听先生的,我这就吩咐人去安排。”
“先生,还有需要安排的吗?”
“别的不需要了,但是切记,我在祭坛做法,一切人都不得前去打扰,一旦祭天被打断,不但借不来东风,还会遭天谴的,请大都督切记。”
周瑜怀疑的看着诸葛亮,但是他现在又不得不相信诸葛亮的话。“先生,请放心,一切都依先生。”
诸葛亮看了周瑜一眼说到:“大都督,我这就去南屏山准备起坛去了,大都督尽快安排准备,带我这里求来大风,大都督就可出出征了。祝大都督大获全胜,告辞。”
诸葛亮转身向着南屏山方向走了,周瑜随后召集所有将领升帐,开始布置任务,抬眼看了一眼站在后面的蔡中蔡和,然后说:“今日各将准备船只兵马,等待我的命令,破曹就在今日。”顿了一下说道:“黄盖,黄老将军。”
“末将在。”
“将军届时打先锋,按计划行事。”
“得令。”
周瑜点了点头后又一一布置了任务,最后玩味地看了看蔡中蔡和,说道:“来人,将蔡中,蔡和拿下。”
这时,两人慌忙跪下说道:“大都督,为何要抓我两人,我们没有犯错啊。”
“你们以为我不知道吗,这点小伎俩还在我显眼,自打你们到东吴,就知道你们是诈降。”
这时,两人也不装了,站起来说道:“周瑜小儿,现在在这儿的将领大部分要归降曹丞相了,你现在众叛亲离,劝你早早投降,或许丞相大度,放你一马。”
周瑜听完哈哈大笑,接着说道:“让你二人死得明白,那些都是我安排的,故意演给你们两个蠢货看得。”
此时的蔡中蔡和一脸惊恐,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懊悔与绝望。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但没想到周瑜早已识破了他们的阴谋,并将计就计。如今,他们被识破身份,沦为阶下囚,生死难料。而周瑜则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他成功地揭露了敌人的阴谋,展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然后对下面说道:“将二人拖下去砍了祭旗,两人早已吓得瘫软坐在地上,刀斧手像拖死狗一样把他两人拖了下去。”
“众将听令!”周瑜声如洪钟,响彻营帐。他的眼神坚定而严肃,仿佛能穿透人心。“现在各自去准备登船,等我命令。命令一下,有退缩不前者,定斩不赦!”
众将闻言,纷纷领命而去。他们神情肃穆,步伐坚定,显然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信心。周瑜静静地看着他们离去,眼中闪烁着期待与决心。待众将离开后,周瑜独自坐在大帐之中,心情异常紧张和激动。他抬起头,目光投向帐外飘扬的大旗,心中默默地祈祷着胜利的降临。
与此同时,诸葛亮孤身一人来到南屏山。这里是一处幽静的地方,周围山峦环绕,绿树成荫。周瑜早已派人在此准备好了一座临时搭建的祭坛,坛上摆满了各种祭品和香烛。
诸葛亮身穿一袭素雅的道袍,显得格外庄重神秘。他登上祭坛,环视四周,发现十八名身着道袍的军士以及九名童男、九名童女已经整齐地站立在那里,等候着他的指示。
诸葛亮微微点头,表示满意。接着,他换上道袍,然后指挥众人按照特定的方位站好,并叮嘱道:“我做法时,尔等切勿睁眼观看,否则必遭天谴。切记。”
军士们和童子们齐声回答:“遵命。”声音洪亮而坚定,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忠诚与勇气。随后,香炉中的香烟袅袅升起,淡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祭坛四周也燃起熊熊烈火,滚滚黑烟顺着风向远方飘去。
诸葛亮手持宝剑,翩翩起舞。他的动作优雅而灵动,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同时,他口中念念有词,念出一段段古老而神秘的咒语。这些咒语如同天籁之音,回荡在山谷之间,令人心生敬畏。
鲁肃来到中军大帐,对着周瑜拱手说道:“大都督,各将率军士都已登船,都已经准备完毕。孔明祭坛用的物品和人都已经安排好了。”
“子敬,现在就看孔明的了,成败在此一举。”
“大都督,不必太过忧虑,我相信天佑我东吴,东风一定能借到。”周瑜轻轻点了点头。抬头向着诸葛亮祭坛的位置看去。
诸葛亮在祭坛做法一直到了下午,突然升腾的黑烟朝着西北方向飘去,诸葛亮脸上淡然微微一笑,然后对着祭坛下的众人说道:“尔等现在不要睁眼,将我教给你们的法咒再默念七七四十九遍。”坛下众人开始念了起来,诸葛亮脱去道袍,悄悄顺着小路下山去了,朝着江边跑去。
与此同时,中军大帐里,鲁肃抬眼看到大旗朝着西北方向飘荡,激动地喊道:“大都督,快看旗子,吹来东风了!”周瑜定睛仔细一看,果然是吹来东风了。他兴奋不已,立即下令让将士们做好战斗准备。
然而,就在这时,周瑜突然想到了什么。他对鲁肃说:“不好,如果诸葛亮真的借来了东风,那么我们必须立刻除掉他,以免后患无穷。”于是,他派遣徐盛、丁奉率领八百军士前往南屏山,见到诸葛亮后立刻将其击杀,并砍下首级回来复命。
徐盛、丁奉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率领八百军士急速向南屏山赶去。他们一路狂奔,希望能够尽快赶到南屏山,完成任务。而此时的诸葛亮,还不知道危险正在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