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商议
江面上波涛汹涌,小船在风浪中艰难地前行。我站在船头,凝视着远方,心中充满了使命感。江水翻涌着,溅起高高的浪花,仿佛在向我们展示它的力量和威严。我紧紧抓住船舷,感受着船体的摇晃,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子房,此次前往江东,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军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一丝忧虑。他站在船舱门口,望着江面,神情严肃。
我转过身,看着军师,点了点头:"军师放心,我定当全力以赴。"我的目光坚定而决绝,我知道这次任务的重要性,也明白其中的风险,但我毫不畏惧。
不久,小船抵达了江东岸边。我跳上岸,脚下的土地坚实而稳定,让我感到一种踏实感。我们踏上陆地,眼前展现出一片繁华景象。东吴的士兵们整齐地站立在岸边,他们的盔甲闪烁着寒光,透露出一股强大的气息。
"来者何人?"为首的将领大声问道,声音震耳欲聋。他身材高大,面容威武,眼中透着锐利的光芒。
我向前一步,拱手说道:"在下刘备帐下谋士徐子方,这位是我们的军师,特来拜见吴侯。"我的声音沉稳有力,不卑不亢。
东吴士兵们审视了一番,随后引领我们进入城中。街道两旁,百姓们熙熙攘攘,忙碌而有序。店铺林立,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货架,让人目不暇接。
经过一段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吴侯府前。这座府邸气势恢宏,门前矗立着两座巨大的石狮,栩栩如生。大门紧闭,透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
在士兵的引导下,我们走进了吴侯府。府内布置典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终于,我们见到了东吴之主孙权。他坐在堂上,面色沉静,眼神犀利如鹰。
“不知先生这次出使有何见解?”孙权开门见山地道。
“吴侯,曹军这次占领荆州,受降二三十万荆州水军,目前正在操练,只待兵马操练完成,船只器械备好,势必南下对东吴构成威胁。我们希望吴侯早早准备,以备曹军来犯。”军师阐明了来意。
孙权沉默片刻,眼神中闪过一丝疑虑。
“你们具体有何计划?”他缓缓问道。
军师从容不迫地将我方的战略构想一一陈述:“我们的战略构想是,首先,我们要利用我们的地理优势,在长江流域布置防线,多设一些障碍,使其大船不能顺畅通行,以阻止曹军的进攻。同时,我们要加强我们的水军训练,提高我们的水军实力,以便在长江上与曹军展开决战。其次,我们要派一些使者给曹操进贡些礼品,向曹操示弱,使其麻痹,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准备。我家主公现在去江夏见大公子刘琦,筹备一些军马,时机一到我们就可对曹军等势力结盟,共同对抗曹军。最后,我们要利用我们的情报网络,及时掌握曹军的动态,以便我们能够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孙权听后,微微点头,似乎对我们的计划产生了兴趣。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赞赏,嘴角微微上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接下来,双方就合作细节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众人的表情神态各异,有的皱着眉头,思考着战略的可行性;有的微微点头,似乎对我们的计划表示认同;有的则露出疑惑的表情,似乎对某些细节存在疑问。
在讨论过程中,孙权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在为众人指引方向。军师则耐心地解答着孙权的问题,他的语气坚定而自信,仿佛在告诉众人,我们的计划是可行的。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双方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孙权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军师则微微点头,仿佛在告诉众人,我们的计划已经得到了孙权的认可,接下来就是付诸实践的时候了。
这时孙权又说道:过两天公瑾从三江口回来,诸葛先生就可与公瑾具体谈一下这些细节。”周瑜,我脑海浮现出羽扇纶巾,曲有误周郎顾,对音乐也有颇高的造诣,在我印象里是一个风采翩翩的儒将形象。我心中暗喜,期待着与周瑜的会面。
数日后,周瑜返回东吴,我和军师与他在吴侯府相见。他身形挺拔,气质儒雅,手中羽扇轻摇,更显风度翩翩。寒暄过后,我们开始商讨抗曹大计。周瑜才智过人,策略精妙,令我深感佩服。
我激动地看着眼前这位儒将,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期待。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周瑜开始详细地阐述他的战略计划,他指出曹操的兵力虽然强大,但他们的水军却相对较弱。我们可以利用长江天险,发挥我们水军的优势,给曹操以沉重的打击。他还提出了一些巧妙的战术,如夜袭、火攻等,让我大开眼界。
我认真地倾听着周瑜的每一句话,心中充满了敬佩。他的谋略如此精妙,让我对战胜曹操充满了信心。
然而,在谈到与曹军水战之时,周瑜却突然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他认为,单凭水战难以取胜,需另寻他法。看着军师说道:孔明先生,不知有何高见,”诸葛亮轻摇羽扇,不露声色的说道:大都督刚才提出的战略计策非常的全面和细致,我赞同大都督的意见。但是有些计策实施的话,还需要慢慢商榷下更为妥当。”我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决定听从他们的意见。毕竟,军师和周瑜都深谙兵法,运用的炉火纯青。于是,我们又详细研究和探讨了一下其他战术,力图找到破敌之策。几日过去,方案逐渐有了大致的方向,我对战胜曹军也越发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