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张炎 - 宋词三百首 - 逸闻 雨潇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宋词三百首 >

第99章张炎

第99章张炎

月下笛孤游万竹山1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2之感。时寓甬东3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4,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5,第一是难听夜雨。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6?张绪7归何暮8?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9泪,问杜曲10、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注释

1万竹山:据《赤城志》载,在浙江省天台县西南。2黍离:见前张元幹《贺新郎》词注。3甬东:今浙江省定海县。4孤云:此处为词人的化身。5“连昌”句:谓战乱后的萧瑟破败景象。连昌,唐代行宫名,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这里借指南宋故宫。古时宫中多种植柳树,元稹有《连昌宫》词。约略,大概。6“谩惊”三句:梦醒后清冷凄凉,独自一人对着烛前的孤影,孤单地抱着空被,有谁陪伴我说短论长?7张绪:《南齐书》有其传,谓之少有文才,喜谈玄理,风姿清雅。此处是词人借以自比。8归何暮:暮年为何还不归乡。9西州:古城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10杜曲:唐代长安城南的名胜地区。此处借指南宋故都杭州的繁庶之地。人家:指张炎自己的家。张炎家世原本显耀,但元兵入临安后,家产被没,张炎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创痛。“恐翠”二句:杜甫《佳人》“天寒脆袖薄,日暮倚修竹”句,写一为避乱世而幽居深谷的佳人。此处化用其意,以“翠袖佳人”比喻那些隐居不仕的南宋遗民逸士,即前面所提的“故人”。

经典赏析

这是“遗民”张炎抒发其遗民心态的一首词。南宋已亡,身怀家国之恨的张炎在甬东一带流寓。孤游万竹山时,幽清寥寂的环境并未使他淡忘亡国之恨,反而愁思黯然。这首词的悲凉激楚,是其心声的真实反映。

词的起调即令人凄怆渺茫,“孤云”在这里暗喻作者特定的感伤。随之以“故人何处”的呼唤,将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悲一齐倾诉出来。此时的梦想中,宫中的柳树仿佛已衰残无几;萧萧的夜雨袭来,令人不堪忍受。灯光摇曳中,谁能和我共话?作者心绪的悲凉令人凄然。

作者自比张绪,但现在的“张绪”也不像亡国前那样“风流可爱”,却已是衰落的蒲柳。“零落依依,断桥鸥鹭”等,勾起作者无端的心事。随之一转“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作者的亡国破家之痛,远过羊昙生死知遇之悲。煞尾又化用杜甫诗句。

这首词是张炎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在抒发亡国之悲时,作者运用了较为深刻和曲折的笔法。全词用典贴切,想象丰富,含蓄深厚,意境深邃。

相关链接

西州泪

《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做了大官,仍渴望回东山隐居,后病重还都,“闻当舆入西州门,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其甥羊昙,“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指石头城)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后世遂用西州泪、泪洒西州、西门洒泪、过西州、醉扣西州、羊昙泪、泪尽羊昙、哭西州门、西州路等表示感旧兴悲、悼亡故友之情。

高阳台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1,平波卷絮,断桥2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3,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4?但苔深韦曲5,草暗斜川6。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7。无心再续笙歌梦8,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

1接叶巢莺:用杜甫诗“接叶暗巢莺”句意,指树叶茂密。2断桥:在西湖孤山侧,里湖外湖之间。3西泠:桥名。在孤山下,后湖与里湖之间。4“当年”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意。5韦曲:长安城南唐代诸韦世居地,喻指故居。6斜川:陶潜有游斜川(在江西庐山)诗。此处借指元初宋遗民隐居之处。7“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辛弃疾词有“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句。见说,听说。8笙歌梦:指宋亡以前的欢乐生活。

经典赏析

这是一首西湖春感词,是作者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深沉地抒发了词人感怀身世、眷恋故国的哀思。

词的上片写西湖景物,流露了作者惜春、留春、伤春以及对盛衰无常的感慨。下片着重写身世和家国之变,直写江山受劫后家国之变带来的哀思。全词画面苍凉凄婉,色彩暗淡,音调凄楚,意态消沉,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与日暮时无望的哀愁。结尾几句,重笔渲染,凄艳入骨,尤其两个“怕”字,真切地勾画出词人睹物伤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南浦春水

波暖绿粼粼(lin)1,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2。鱼没浪痕3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4,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5。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6。新渌(lu)7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8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9。

注释

1粼粼:流水清澈的样子。2苏堤才晓:苏堤春晓,西湖十景之一。3浪痕:细小的浪圈。4断浦:荒凉的水边。5“回首”二句: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6“和云”三句:谓溪水年年冲洗落花,而花香常在。7新渌:指春水。8觞咏:饮酒赋诗。9“前度”二句:用刘禹锡“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意。溪上,用仙溪刘晨、阮肇天台遇仙女事。见前周邦彦《玉楼春》词“相关链接”。碧桃,仙桃。

经典赏析

这首词是张炎的成名之作。词中作者紧紧抓住最能代表江南春色的春水,以清丽流畅的笔触通过歌咏春水而把江南水乡的春天描绘得栩栩如生。因此这首词不仅有鲜明的特点,而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作者也由于此词而获得“张春水”的美称。

全词紧扣主题,既写春,又写水,不粘不脱,活灵活现,观察细致,下字工巧,体现了作者在写景、体物、用典、运语等方面的深厚功力和高妙技巧。

相关链接

登池上楼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