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姜夔(2)
第80章姜夔(2)
词的上片描写淮南边城合肥的荒凉萧索景象和触景而生的凄苦情怀。首两句,词人以杨柳的依依多情反衬秋日边城的萧瑟无情。及至近处观察,仿佛让人见到军马嘶鸣、行人匆匆、戍楼孤耸、寒角悲吹。这些听觉和视觉意象,调动起读者各种不同的感官,使之充分感受到边城遭受兵燹那种特有的凄凉气氛。接着,作者将自己此时的心情用“情怀正恶”四字,沟通了与读者的联系,随即又在上述画面上抹上“衰草寒烟”的浓重一笔,再着一“更”字,寓情思于景语中。至此意犹未尽,歇拍二句再反实入虚,喻示自己身临荒凉境地时的感觉。
下片在对昔日游冶生活的怀念中隐隐透露出一种“黍离”之悲。换头由“追念”二字引入回忆,思绪折转到过去。碧水红荷,画船笙歌,往日西湖游乐的美好生活,令作者难以忘怀。如今,肃杀的秋风已把南浦变成一片萧索,西湖荷花那幽幽的冷香可能也随着“水佩风裳”的凋零而消逝了吧?“旧游在否”一句设问,将词意稍稍振起,调节一下叙述的节奏。“想如今”句以揣测的语气写对西湖荷花的凋落的想象。前一句写人,后一句咏荷,而于咏荷中也暗寓着抚今追昔、人事已非的沧桑感。以下几句,作者索性放笔直抒这种不能抑制的感情。作者想象着:要把表达他此刻心情的信笺系到雁足上,让他捎给心爱的情人。但是“羊裙”只是空写,怀友之情也始终无法开解,这就使读者对词人的寂寞处境和悲伤情怀更加同情。
这也是作者的一首自度曲。全词曲调与词情相契合,声情并茂,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体现了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相关链接
漫写羊裙
《南史·羊欣传》载,南朝宋人羊欣,年少时即工于书法,很受王献之的钟爱。羊欣夏天穿新绢裙(古代男子也着裙)昼寝,王献之在他的新裙上挥笔题字,羊欣看到王献之的墨迹,把裙子珍藏起来。
暗香忆旧
辛亥1之冬,余载雪2诣3石湖4。止既月5,授简6索句,且征新声7。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8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9,不管清寒与10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è)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
1辛亥: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2载雪:冒雪乘船。3诣:到。4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5止既月:住了一个多月。6授简:给以纸笔。7新声:新的词调。8工妓:乐工和歌妓。9玉人:佳人,此处指旧日情人。10与:一同。“何逊”二句:作者以何逊自比,说自己如今年纪渐老,才华也消失了。何逊,南朝梁代诗人。寄与路遥:古人以折梅寄远表现思念之情。翠尊:碧绿的酒尊,指酒。红萼:指红梅。耿相忆:耿然于心,萦系心头。
经典赏析
这首词将咏梅与怀旧糅合在一起写,虽句句不离梅花,但其意不专在摹写物态,有寄托而无痕迹。
作者所忆念的“玉人”是情人?是友人?抑或别有所指,众说纷纭,难以认定。此词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意象朦胧,感慨全在虚处,给读者留下思考和联想的广阔余地。词的意境优美,笔调空灵,从石湖之梅写到西湖之梅,从梅开之盛写到梅之衰落,超越时空,寄意题外,读之令人回味无穷,余韵不尽,不愧为咏梅之绝唱。张炎《词源》称曰:“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1。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2。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3。想佩环、月夜归来4,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5。莫似春风,不管盈盈6,早与安排金屋7。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8。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注释
1“有翠禽”二句:用罗浮之梦典故。旧题柳宗元《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夜梦与一素妆女子共饭,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绿衣童子,笑歌欢舞。赵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株大梅树下,树上有翠鸟欢鸣。2“篱角”二句: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此处以佳人幽独喻梅花。3“昭君”二句:用王昭君和亲匈奴事寄托词人怀乡情思。4“想佩环”句:杜甫《咏怀古迹》诗有“环佩空归夜月魂”句。5飞近蛾绿:形容梅花飘落在美女的黛眉上。见前欧阳修《诉衷情》词注。6盈盈:形容女子仪态美好,借指梅花。7安排金屋:《汉武故事》载武帝小时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8玉龙哀曲:玉龙,即玉笛。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哀曲,指笛曲《梅花落》。
经典赏析
这首词写黄昏赏梅。作者巧妙地将五个历史典故中的女性人物与梅花联系起来,从而引起种种联想和感慨。
词的上片以三个典故分别表明梅花的优雅品格及神秘色彩;下片两个典故写梅花随风飘落的优美姿态及梅花飘落引起的惜花心情。《疏影》为上篇《暗香》的姊妹篇,既写于一时,且同属咏梅之作,笔调空灵,运化无迹,均能用事而不为事所使,仔细寻味,似有寄托,历代论者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其实,作者只是明明暗暗地运用一些典故,从多方面表现梅花,然后借咏梅表现自己孤芳、高洁的气质和身世的感叹。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1时,笼纱未出马先嘶2。白头居士3无呵殿4,只有乘肩小女5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6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释
1纵赏:纵情观赏。2“笼纱”句:写富贵人家观灯,灯未出门而马嘶人喊。3白头居士:作者时年四十三岁,因慨叹年老而功名未立,故自称“白头居士”。4呵殿:即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5乘肩小女:黄庭坚《山谷内集》卷六《陈留市隐》诗序云:陈留市上有刀镊工,惟一女年七岁,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诗有“乘肩娇小女”之句。此处作者借以抒写穷中觅欢、苦中作乐之意。6沙河塘:《新唐书·地理志》:“钱塘县南五里有沙河塘。”宋时此地繁华。
经典赏析
这首词写元夕观灯的情景和观灯的感受及身世之感慨。词的上片先描写临安观灯的盛况: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公子王孙、达官庶民熙熙攘攘,热闹喧哗。而“白头居士”则冷清孤寂,“只有乘肩小女随”,对比之下,深感寥落。下片先写灯市之景,灯月交辉,光华流溢。“月侵衣”使人觉寒气袭人,身世之感自然流出。最后两句用语平静,而落寞之感更深。
除了对比手法,作者还用反衬笔法,以冷笔写热情,以乐景衬哀情,使其情愈加感人。此词一反作者刻意雕琢、清雅峭拔之风,纯用白描,用语平易浅近,而意绪苍老,含蓄深长。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1种相思2。梦中未比丹青3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4,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5,两处沉吟6各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