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32章
第32章第32章
他们虽然是抢救性发掘,但也会学一些风水玄学之类的东西,一来是自身兴趣,二来也有验证真伪的作用。
此时的李延承透过屏幕,隐约觉得此地并不简单,可没有现场考察,他也不敢妄下定论。直到韩韬来到半山腰,找到了垮塌之处,李延承便确定了。
如果风水书上的断语没有错,那么此处真有可能埋葬这某个显贵。
唐末帝的发掘后续工作让他分身乏术,但是现在脑海里总有声音告诉他:一定要去赣州!
他向韩韬道谢后联系了周老教授,说明情况后便启程来到赣州。
没有上级的批准,李延承不敢进行发掘工作,但他围绕墓地观测了一番,又看到了从泥堆里显露出来的唐三彩。
“这里一定是唐朝贵族墓穴!”
周老教授得知情况属实后急忙联系上级部门,因为赣州接下来还有半个月的暴雨天气,如果再不进行抢救性发掘,文物会极大受损。鉴于此番情况特殊,上级部门很快给了回应:允许发掘。
镇上和附近的村民得知山上有古代大官的坟墓,都来看热闹,李延承等人将他们都劝说回去,为了安抚民众,这一次考古队觉得将发掘工作进行全网直播。
阳秋也在网上看到了消息。
“系统,这是谁的墓穴?”
【这个小镇在唐朝叫做宜春郡】
阳秋马上明白过来,惊道:“难道是李适之的墓穴?这也太巧了。”
当年李适之与李林甫争权,但实力不济,总是处于下风。天宝年间,李适之的好友皇甫惟明、韦坚等人被李林甫陷害,先后遭到流放。李适之害怕李林甫对付自己,自请撤职,被贬为宜春太守。但紧接着韦坚、李邕等人死于贬所,李适之惊恐失措,万念俱灰,最后于天宝六载服毒自尽。
但阳秋突然想起自己收集资料的时候记录不一样,“李适之不是葬在河南的温泉里吗?怎么现在跑到赣州去了?”
系统道:【那是衣冠冢,李适之死后没有追授谥号爵位,其子孙在李林甫的攻击下自身难保,选择了就地下葬】
阳秋感叹着世事无常,“这李隆基可真是薄情寡恩。李适之执政期间可没大错,仅仅为了给李林甫立威就不留情面,死了一个谥号都没有。好歹还是一个曾祖父,何必如此绝情。”
【李隆基是一个优秀的政客】
网络上对该墓葬的讨论铺天盖地:
【这考古怎么跟我想的不一样?粽子呢?驴蹄子呢?】
【又是一个看盗墓小说魔怔了的人】
【说话前记得加狗头】
【这坟看起来好寒酸,就是一些铜钱,唐三彩,瓶瓶罐罐】
【确实,这些在陕州地下出土了不知道多少,没什么价值。还是要出土竹简书籍才有用】
【拜托,这里面东西虽然少,但随便一个也非常珍贵吧,说得好像大白菜一样,无语】
李延承表面上风轻云淡,但内心却难以平静,陪葬品太过普通,难道自己真的判断错误?可周老师也看过了,不应该只是一个普通的地主啊。
“小李,做什么事都要沉得下心来,历史研究也好,考古发掘也好,科研实验也好,坐不住冷板凳就不要来。”周老教授也察觉到了学生的浮躁,适时安慰道。
“明白了老师,是我想岔了。”
墓穴不大,他们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挖掘出了石碑,上书:
唐故光禄大夫行宜春郡太守渭源县开国公李府君墓志铭并序
紧接着一行小字:扶风郡太守房瑁撰
【这才是有价值的东西!】
【感谢秦始皇,我认识上面的字啊啊啊(激动)】
【唐朝的光禄大夫是从二品高官,相当于荣誉称号;宜春郡就是今天的赣州境内的袁州,在唐朝就是标准的流放之地,跟电视剧里的宁古塔差不多;渭源县,地名,在今天的甘州西部,唐朝是这个名字,现在名字也没有变,是李唐皇族的龙兴之地;开国公,还是荣誉称号;墓主人姓李,指不定是皇亲国戚;府君就是一个尊称,墓志铭李一抓一大把。】
【大佬收下我的膝盖(滑跪)】
熟悉唐史的周老教授一边念着,脑海里一边回忆两唐书内容,“竟然是李适之的墓葬!”
【破案了,李琩,字适之。李承乾的孙子,李世民的曾孙,官至丞相,后与李林甫争权失败,自动辞职,以为可以高枕无忧。没想到李林甫要斩草除根,李适之被吓坏了,最后服药自尽。】
李延承也震惊了,这还真是达官贵人!他没有看错!
李适之在朝堂上夺权失败,被贬宜春郡,没想到能在宜春郡发掘到他真正的墓穴。
考古队的人小心翼翼打开墓主人的棺椁,尽管一个墓志铭已经让工作人员激动不已,但他们猜测或许棺椁里有更多关于唐朝的资料呢?
棺椁里除了一个雕花木盒就只剩下几根指骨,众人无不唏嘘,一代盛唐宰相,死后葬于异乡,千年过去了唯一留下的仅剩几根指骨。
木盒被安放在右手边,可见是李适之生前极为喜爱的物件,即使是被贬宜春郡,也把它千里迢迢带来了,死后也一直伴随自己长眠。
打开木盒,里面躺着九只精美绝伦的杯子。
李延承总觉得自己读过相关记载,可那本古籍应该并没有太大参考价值,是作为野史而存在,所以他记不清楚,他向周老教授看去,“老师……”
周老教授试探着说:“《云仙杂记》记载李适之有酒器九品,分别为:蓬莱盏、海川螺、舞仙盏、瓠子卮、幔卷荷、金蕉叶、玉蟾儿、醉刘伶、东溟样。可千百年来,众人无不以为《云仙杂记》就是宋人编撰的野史,所记载的都是些虚无缥缈,人云亦云的东西,比如肉厚无核的李子,被说是上天惩罚龙,割掉它的耳朵,血落在地上就成了龙耳李。可这木盒里的明显就是酒器,而且恰好是九只,极为符合《云仙杂记》的记载。”
【omg,美死我算求了】
【永远相信老祖宗的审美】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是纪实诗,不愧是你诗圣!】
【这奇形怪状的也能是酒杯?专家的话就能信吗?现在的专家什么货色大家不清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