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40章
第40章第40章
【修长城没错!】
【战国时代各国为了阻挡北边匈奴就开始了修建长城,‘因险制塞’是修建长城的原则。秦始皇统一华夏后征发民夫一百万,将各国的长城连接在了一起。对于长城的功劳确实没得说,阻挡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维护了中原地区的安稳。如果没有长城,北方的游牧部落一个不高兴就挥师南下,抢劫百姓,所以长城的意义就在历史长河中凸显出来了。长城的修建需要征发大量百姓,死伤者不计其数,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不因为修建长城死去,就要被异族杀死,到时便是候国破家亡。所以修建长城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之后各个朝代,除了宋朝都修过长城。为什么宋朝不修长城,是因为他不想吗?是因为他没本事啊,三百年没摸到过长城的边,战略要地:陇右、燕云从来没有收回来过,所以他当然不修长城,长城都在敌国手里还修什么。】
【所以历朝历代都不能把修长城作为一个帝王的污点,除了杨广!】
“你的后人简直废物!”赵匡胤人高马大,朝赵德芳就是一巴掌,三百年大宋,他还以为是远超汉唐的存在,结果三百年没有把北方的军事要地收回来。那他还定都汴京做什么?四面平地,契丹人想要点什么东西就南下抢劫,如何汴京就等着被打呗!
赵匡义也埋怨道:“侄儿,平日见你能文能武,才能出众,你怎么辜负了父辈的苦心呢!”真是废物,要是自己的儿子早就打死了!也就大哥,优柔寡断!
【修建运河也没错!当时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产粮已经无法维持国都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隋唐两代的皇帝时不时就会带着朝臣去洛阳就食。而华夏古代主要产粮区在山东和江南,要将这两个地方的粮食运送到长安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太大,极其不划算,所以洛阳就理所当然成为陪都。因为洛阳自古就是‘天下之中’,距离山东和江南又近,粮食运送到洛阳远比运送到长安性价比高。而且粮食在洛阳,遇到北边打仗也可以快速运送军需粮草。】
【杨广干的事,就是开凿了一条南至余杭,北达涿郡,直接与洛阳相连的运河。从战略地位而言,开凿大运河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这条运河在一千多年后,部分流域也被后人使用。问题在于杨广把至少三代帝王要做的事在六年之内做完了!】
“胡言乱语!”被拆穿心思的杨广连带着高颎也赶出去了,“朕就是为了将江南的粮食运往北方,抵御异族侵扰,才不是为了游玩!”
这种时候,声音再大也掩饰不了杨广内心的窘迫,他越是反驳,越是心虚。
“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难道巡查九州不应该吗?秦始皇不也通过巡视天下来达到威慑六国遗孽的目的,朕也是为了震慑南朝叛徒!”
杨广想起诗情画意的江南,那是一个不输长安富丽堂皇之美的地方。他第一次见到江南的柔美雅致,是在平定陈国的时候。他自幼见惯了北方宫殿的高大辉煌,第一次见到精致秀丽的园林就被深深吸引了。在那个连雨都无尽温柔的地方,他可以忘却一切愁闷。
可惜大隋的国都在长安,能工巧匠们再怎么模仿也无法还原真正的江南。他想要时时身处江南哪有那么容易,从金陵到范阳快马加鞭也要一个月,更何况从长安到江都?
运河,唯有运河能实现他的梦想。
“朕只是在为了大隋的事情上,融合了一些自己的私利罢了,朕是天子,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最后一件,征伐高句丽,原本也没有错!】
【许多人以为,高句丽在东北,天远地远,何必发动战争,劳民伤财。实则不然,高句丽必须消灭!如果攻打高句丽有害无利,那隋唐两朝是吃饱了撑的吗?就连李世民到了晚年依然不安稳,都要解决高句丽问题,所以高句丽并不是无关紧要的政权,他时刻威胁中原政权的统治。】
【除了最后一个王朝,自古中原王朝要解决的外来危机都在北方。高句丽位于东北,可以通过辽西走廊,穿过长城,长驱直入,侵扰华北平原,甚至控制华北。所以中原政权必须控制东北地区,以维持中原大本营的安稳,那么东北就不能出现强大的政权!】
【可惜高句丽非常强大!高句丽在汉朝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华夏文明,从建国到灭亡,高句丽已经存在了六百年,就连强大的唐朝都用了整整24年来解决高句丽问题。与普通的游牧部落不同,高句丽是农耕民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低配版华夏!他不像游牧部落,由大大小小的部落组成,内部随时会分裂,强大时横扫草原,衰弱时彻底消亡。高句丽已经发展成为了农耕文明,他的百姓可以固定下来,提供军需粮草,有了自己的家国信念,所以即使不如游牧部落般彪悍,但要彻底消灭他也根本不容易。】
【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大一号的高句丽政权,叫做契丹。】
李世民扼腕,确实,这个高句丽太棘手了。他可以利用突厥内部的汗位继承制度做文章,等着突厥几个部落闹分裂,然后大唐从中摄取渔翁之利。可这一招对高句丽完全没用!
东北那个地方,易守难攻,而且只要没有让高句丽彻底灭亡,那么就能死灰复燃!
【同时高句丽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强大,他不断扩张,在中原三百年乱世时,高句丽在东北达到了鼎盛时期。汉武帝在东北设置了四个郡县,最后都被高句丽吞没,所以高句丽的广袤土地怎么来的不言而喻。】
【开皇十八年,高句丽出兵一万,进攻隋朝辽西,被隋军打败,之后杨坚出兵三十万攻打高句丽,结果陆军爆发疫病,水军遇到风暴,还没开战就有大量士兵死去。到了杨广继位,连续出兵三次征伐高句丽,其中只有第一次是真正为了解决帝国北方危机,其余两次都是因为第一次败了,这位颇具雄心壮志的帝王受不了失败,他认为自己丢脸了,于是才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儿戏般征伐高句丽。】
杨坚回过味来了,不管是修长城也好,还是修建运河,征伐高句丽,杨广确实没做成,换做自己也想把这些事做了。但问题在于,这个败家子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干的!怎么大的工程量,在同一时间做,那不是找死吗!
“好啊,你个孽障,还想学秦始皇,秦始皇什么下场!秦始皇肯定后悔没掐死胡亥,朕也恨没掐死你个蠢货!”
独孤皇后流泪劝道:“圣人念着这孽障也是一片真心为了大隋,可他毕竟愚钝,没有想到一步一个脚印走。”
“是啊父皇,儿臣只是着急了,想尽快解决异族问题,想尽快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没有想到会适得其反。儿臣都是为了大隋,绝无一点私心!”
【如果说杨广是以秦始皇为榜样,那么他只学到了秦始皇的皮毛。秦始皇是一辈子呕心沥血为了秦朝,可杨坚做的事有几件是为了隋朝?大兴土木,开凿运河。大运河的修建,其政治因素还在其次,主要目的是为了游玩江南!】
【游巡江都,龙舟高五十尺,长二百寸,上面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房屋一百二十间,都用金银珠宝装饰,说是龙舟,实则就是一座水上宫殿!同行的皇亲国戚,朝臣官员多大二十万人,船队浩浩荡荡二百里,所经过的州县贡献吃食,以至于方圆五百里的州县饿死者不计其数。一些官员为了投其所好,大肆搜刮奇珍异宝,吃喝饮食,吃不完后便埋掉或者倒进河里。】
【大业三年,巡游榆林,征发十多个郡的人开凿太行山,所以愚公怎么没早遇见杨广呢,还能省些力气。大业四年,出长城,巡幸突厥牧地;大业五年,西行张掖,命西域二十七国使者朝见;大业十二年,继续北巡长城。】
【杨广一生,三次巡游江都,三次巡幸涿郡,两次出巡长城塞北,一游河右,其中还在长安和洛阳之间频繁往复,所用规模皆如上所言。也就他爹给他攒下的家底才能让他如此挥霍!】
“你是耗子吗,东跑西窜!”这会独孤皇后受不了了,她一生不说真的爱好节俭,但确实做不到如此挥霍浪费,仁寿宫已经是她的极限了!是不是自己平时所作太过了,老天爷看不下去才让她生下这种东西。
“你这个……你别给他脸上添光了,耗子都比他知道攒粮!他倒好,让整个大隋给他的铺张生活负责!”杨坚指着杨广说不出话来,自己战战兢兢二十几年,不过修建了一个仁寿宫,心里已经有些过不去了,没想到这个儿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变本加厉!
独孤皇后如今也不愿意给杨广说情了,太过分了,就应该丢到武川镇里去受罪!祖辈的艰辛他是半点不学,尽去学些江南士族奢靡的做派!看来当初把他封到江南就是个错!
她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个还荒唐挥霍。
【当然还不够,杨广大肆兴建宫殿园囿,离宫别馆:江都宫、显仁宫、临江宫、晋阳宫、天经宫、西苑……代表就是显仁宫,显“仁”没有半点仁慈!民夫死伤过半,从全国各地搜刮金银珠宝,奇材异石、嘉木异草、珍奇野兽充实显仁宫。】
【不过显仁宫并不是最奢华的。西苑,方圆二百里,在里面修建了一个池子,里面建造蓬莱、方丈、瀛洲等神山,这些不是装饰山石,因为山上亭台楼阁应有尽有,宫殿星云密布。每当秋冬之时树叶飘落,花草凋零,杨广便命宫妃侍女将丝绸锦帛裁剪成花叶装饰在树上。】
“妾有罪!生下如此孽障,请圣人不要顾念父子亲情,解决掉这个祸害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