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46章 - 给开国皇帝直播祸国之君] - 锦垠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46章第46章

第46章第46章

【世人皆知秦晋之好,却忽略了秦楚‘袍泽之亲’。从秦穆公和楚成王开始联姻以来,到秦惠文王与楚怀王,直到嬴政的时代,二十一代秦楚联姻!】

【秦穆公晚年,秦晋两国关系恶化,秦楚两国在利益和国家心理方面的一致性让秦楚开始了长达三百年的结盟。而结盟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联姻。】

【秦哀公时代,秦楚的亲密关系到达了顶点。著名的‘申包胥哭秦庭’,为楚国哭来了复国。由于史料残缺,我们只能从历史的只言词组中窥探真相。】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秦国朝堂的人对这首《无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这是秦哀公感怀秦楚之亲所作的诗歌,是个百年吟唱起来,依然震耳欲聋。

嬴政清楚,六国反秦势力中,齐国藏得最深,而楚国则是光明正大。“秦灭六国,楚最无辜”“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类的反秦言乱他也听过。楚地,可以是秦国的郡县,但不能是楚国!

他感念华阳夫人的庇佑和教导,但秦楚本质上就是政治联盟!是利益的结合!申包胥哭秦庭能成功,那也是因为秦国不能坐视晋国一家独大,而楚国的作用是牵制晋国。

秦楚“袍泽之亲”就如同秦晋之好一样,利益破灭,姻亲联盟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自己身上也有楚人的血又如何呢?自己终究是秦国的君王。但扶苏不一样,他自幼被芈夫人教导,楚系外戚如今是销声匿迹了,等自己死了扶苏能挡住他们的威逼利诱吗?

【秦国的强盛自秦孝公起,而秦孝公的成功则有赖于商鞅变法。商鞅入秦,将他引荐给孝公的人叫‘景监’,楚国人,而孝公之子秦惠文王迎娶了楚国王室女子为妻;秦武王继位后,遵从母亲魏夫人的要求,娶了来自魏国的夫人。但武王早逝。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为楚国王女,因此昭王理所应当迎娶了楚国王女为夫人。】

【到这个阶段,以宣太后为核心的楚系外戚在秦国朝堂上占据高位,而宣太后也致力于将秦楚联姻进行下去。孝文王能继太子位,原因就是在于他娶了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是宣太后的侄女。宣太后的构想是:自己去世后,以华阳夫人为楚系外戚的核心,继续控制秦国朝堂;华阳夫人生下具有楚系血脉的儿子,再继位秦王。遗憾的是华阳夫人没有子嗣。所以她选择了庄襄王过继,这才有了嬴政继位的可能。】

【然而庄襄王有生母,其生母为夏太后,夏属于韩国后裔,因为夏朝灭亡依旧有封地,而这块封地被战国时代的韩国所持有。战国时代各公子王孙的妃嫔要么是其他国家的王室女子,要么是本国贵族。所以夏太后背靠韩国,依旧有势力。于是夏太后为庄襄王选中的妻子来自韩国王女,生下成𫊸。】

【夏太后属于韩国外戚一系的原因还有一个,成𫊸十五岁出使韩国,动动嘴皮子就获得了韩国大片土地划给秦国,因此成𫊸得到封地。秦律,无功不得封爵。】

【庄襄王执政三年去世,嬴政登基。而嬴政背后的支持者有其母赵姬和吕不韦代表的赵系外戚,还有华阳夫人代表的楚系外戚,而夏太后一定会支持与自己血脉相近的成𫊸。】

【嬴政登基后,后宫中三位太后:华阳夫人,楚系外戚;夏太后,韩系外戚;赵姬,赵氏外戚她们三位分别代表了秦国朝堂上的三股势力。其中虽然楚系外戚是最强大,最根深蒂固的一支,但依然有钳制,不至于脱缰。然而,夏太后早逝,成𫊸做乱很快被镇压代表了韩系外戚的最后一博,韩系外戚衰落。赵姬、吕不韦因为嫪毐之乱被牵连,赵姬被放逐雍城后被嬴政请回;吕不韦流放巴蜀,在恐惧中自尽。】

嬴政颔首,年幼之时,母亲在赵国确实为了保护他受了许多苦,这份恩情他不能忘却。然而陷入权势之争后,再深厚的亲情都显得浅薄。

秦国女子在丈夫死后另寻新欢并没有什么,秦国民风淳朴。天下人都知道义渠王是宣太后的情人,宣太后还在朝堂上用她与惠文王的情爱之事当例子,这些对秦人而言都不值一提。所以面对母亲和情人潇洒快活的奢靡生活,嬴政并不觉得羞耻。

可作为太后,为了儿子至少要知道分寸。宣太后还联同昭襄王除掉了义渠王,而母亲却在给自己惹事。

嫪毐虽然通过母亲获得了进入朝堂的资格,也展示了他出色的才能,接着他平定了成𫊸的叛乱,得以封侯,拥有大片封地。然而嫪毐太猖狂了!

秦王假父,他也配!

【至此,后宫中楚系独大。所以嬴政作为秦王的时候一定在华阳夫人的安排下,迎娶过楚国王女为妻,而扶苏,应该也是这位秦王夫人的儿子,是嬴政的嫡长子。在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借口是‘扶苏,项燕’,项燕是楚国大将,为什么又选择扶苏,如果扶苏名声好,有楚人血脉就能说得通了。】

“后人可真是……”嬴政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天音说秦国覆灭之时,咸阳宫被项羽一把火烧了,那么秦国史书记载也差不多烧光了。然而后人竟然能从蛛丝马迹中一点点抽丝剥茧,把历史还原得清清楚楚。

扶苏是芈夫人的儿子,自己的嫡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他确实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可他想等一等。芈夫人已经去世了,自己活着,没有人敢逼扶苏娶芈氏女子,可自己死了,扶苏柔弱可欺,万一楚国余孽来强迫他呢,难道又继续与芈氏联姻吗?

楚氏外戚的势力够大了,自己给了他们善终难道还不够?还想得寸进尺?

昌平君就是秦楚联姻的产物,在秦国朝堂上当了十一年宰相,让他去抚慰郢地楚人叛乱,他竟然联同楚人,协同韩人谋反!李信出兵攻打楚国,原本就要胜了,可郢地叛乱继续镇压,最后镇压了叛乱,伐楚却大败!

李斯心都凉了半截,他知道公子扶苏被册立为太子的诏令在天音结束后就会下达,他也是看透了皇帝对外戚的忌惮才屡次进言,制止扶苏被立为太子。现在扶苏不会对自己表现出什么异样,可等皇帝死了,就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不对,自己恐怕等不到皇帝去世就有灭顶之灾了。”李斯哭丧着脸。他可是原有历史中,皇帝死后扶持胡亥那个败家子的重要人物!背叛了皇帝还想寿终正寝,自己怎么想得那么美。

【如果按照这个解释,那么一切都能想得通了。为什么嬴政不封皇后,不立太子,因为他不愿意再次看到外戚左右秦国朝政!】

【扶苏看到矫诏的时候都没有反抗,直接自戕,其原因也能看到了:原本就因时刻谏言,达不到嬴政对继承人的要求被嬴政不喜;当时赵高做出了嬴政还在世的假象,而始皇帝的威慑让扶苏完全不会反抗;扶苏身上的楚国血脉,身边有楚人,楚地又是反秦最严重的地方;扶苏原本就是一个善良孝顺的人。所以综合来看,如果扶苏真的偕同蒙恬起兵造反,那才不是扶苏了。】

【嬴政有过废长立幼的心思,甚至动摇过,这位追寻长生的帝王对立储一事一拖再拖,似乎没有太子的存在,皇帝就能长生。第五次巡游时,嬴政带上了胡亥,虽然不知道胡亥如何说动嬴政的,但可以看到结果,那就是胡亥最后没有通过嬴政的考察。如果胡亥通过了考察,那么嬴政的遗诏应该是让距离自己最近的胡亥处理身后事,而不是把天远地远的扶苏召回来。】

蒙恬看向丰神俊朗的扶苏,这位原本就是太子啊!

他是皇帝的心腹,非常清楚其实容貌最像皇帝的是扶苏。他还听过弟弟在背后说:“扶苏是枝叶繁茂的擎天巨木,胡亥这个名字一听就是个惹人喜爱的猪崽子。不知陛下怎么给幼子起这个名字。”

自己当时怎么说的?“娇妻幼子,天真可怜,自然备受宠爱。”

其实在公子扶苏出生的时候,皇帝是真心高兴,认为自己的继承人诞生了,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如高大树木,顶天立地。但随着皇帝越发老迈,年轻的扶苏公子就算不是芈夫人的儿子也会碍皇帝的眼。

至于胡亥能得到皇帝的宠爱,除了幼子单纯可爱之外,恐怕还要胡亥母亲的原因。他见过那位从赵国来的美人,言谈举止娇憨怯怯。也是她,感念赵高与自己有同乡之谊,又善于谋划,才将他引荐给陛下,成了中车府令。

赵太后、吕不韦代表的赵系势力虽然一蹶不振,但不是没了。赵高,嬴姓,赵氏,是赵国宗族一员,可以说跟陛下同祖。而且他精通律法,深得陛下信任,之后派给胡亥当老师。

【秦国的继承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嬴政去世后被有心之人钻了空子。但秦国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暴政。】

【秦二世暴政,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两人的‘暴’又有天壤之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