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67章
第67章第67章
【赵构听说皇帝和太上皇都被抓走了,金人已经离开了,但他还是不敢回汴京,只是象征性派兵‘收复’汴京。而汴京城内的官员和百姓都不敢有任何异议:对于百姓来说,新皇代表希望,或许这一个皇帝能带给他们富足安宁的生活。】
【对于官员来说,这是皇室独苗苗,未来铁板钉钉的皇帝,宋朝还没有亡呢,得罪皇帝能有什么好处?更何况,这些幸存的人心虚!】
【在金军围困汴京城的时候,这些士大夫们并没有表现出他们应有的气节。宋朝士大夫一直高呼儒学教化,认为宋朝羸弱是因为道德素质太低。然而在此处国家危机时刻,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官员没有守住城池土地,金人将汴京洗劫一空,就连皇帝都被抓走当了俘虏;朝臣为了自身的安危于富贵,无条件服从金人的要求,助纣为虐,大肆搜刮金银财物,抢夺女性,甚至选出了一定新皇帝,而且还当着金人的面跪拜新皇。】
【士人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气节,平时把仁义道德看得比什么都重,用之乎者也攻击政敌,压制百姓,强迫女子,到了危难关头就把儒家道德抛却一空!一群贪生怕死之徒还标榜自己是高傲有节的士大夫,若是至圣先师知道了怕是要羞愧而死!】
【宋朝十之八九的文人士大夫都是对内重拳出击,对外唯唯诺诺。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简直侮|辱先贤经典!孔子孟子可以没有说过对灭国外患卑躬屈膝!】
【总而言之,在靖康之耻中,他们的表现太不儒家了。】
“胡言乱语!妖言惑众!”南宋临安的致仕文人范琼拄着拐杖立在门口,对天幕骂骂咧咧。
当年若没有他们,汴京城指不定被霍霍成什么样了!他们殚精竭虑保下了满城生灵,竟然被这妖孽嘲讽!
“老爷别为这妖孽生气,若是夫人知晓了,不知怎么担心老爷呢。”丫鬟按照往常的程序劝慰这范琼。心里却止不住地翻白眼,她可是听说了这范老爷当年为了保住自己的家族,可是把皇族搜了个干干净净。
原配夫人见了金军的在大街上强迫女人,被金军吓得病死了,这转过头就迎娶年轻貌美的新夫人,她真替原配夫人不值。
【然而赵构自己也不怎么样,跟这些文人士大夫相比,他好不到哪里去。唯一一个好的地方,应该就是当时的赵佶就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逃脱了。】
【赵桓背着金人册封他为兵马大元帅,希望他在外招兵买马,训练将士,回来勤王保护汴京,结果现实就是赵构确实组建了不少的军队,但很少跟金军打仗,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让他勤王,也不知道勤到哪里去了,一个劲在山西盘旋,东躲西藏!】
【后来,赵构得知自己亲爹和皇帝哥哥以及整个宗室都被金人抓走了,发誓要和金军决战,救出二圣。然而,现实是他的行动永远是不紧不慢,不是小范围战败,就是赶不上金军。他此时心里怎么想的,怕是路边的狗都一清二楚。】
“我的好弟弟!”赵桓突然就反应过来了赵构哪里是自己那英勇为国的康王,分明就是阴险小人!
他怕不是等着金人把皇帝带走,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怪不得怪不得,金人走的时候连只狗都没来阻拦,轻轻松松就北上,原来是有人不敢出来阻拦,也不愿意出来阻拦啊!
【这下好了,赵构和朝廷官员都不干净,谁也别嫌弃谁。于是以张邦昌为首的官员率先打开汴京城大门,意思就是请赵构回来主持大局,赵构也闻音知雅意,对天下百姓说‘不是我没有即使勤王,也不是大臣们没有尽力保住皇帝和汴京百姓,完全是因为金军太过强大,又摆出了要和谈的架势,而且皇帝也愿意和谈,希望和谈能兵不血刃解决这场危机,谁知道金人蛮不讲理,才有了这样的耻辱!’】
【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将靖康之耻遮掩过去,新皇登基,开启了大怂的新篇章。但是赵构从心底惧怕金人,又不再相信汴京的官员。而大臣知道皇帝的心思,于是卖力地表现自己为大宋尽忠,对赵构的命令无条件服从,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掩盖他们当初卖主求荣的污点。】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改元建炎。此时,金军刚走不到两个月,靖康二年才过了不到半年,赵构就急吼吼地另立新朝,他心里那些弯弯绕绕,谁又看不出来呢。】
【赵构登基后并没有追究汴京官员的错处,将来史书记载这一段屈|辱的历史就会记载这些官员的所作所为,那么按照华夏人的惯例——避尊者讳,避长者讳,皇帝的错误就会被忽略,甚至会被后人所同情。】
【在玩|弄阴谋诡计上,赵构确实被他哥哥赵桓要厉害得多,甚至远超他那单纯又愚蠢的老父亲。可以说跟赵匡义这个阴险小人的做派如出一辙。赵匡义这一脉的第一个皇帝和最后一个皇帝都那么相似,不得不感叹血脉的神奇。】
赵匡义不服气,“我哪里阴险了,神仙不能乱说话……”
他承认,自己比不过赵大,见那些大臣对赵大毕恭毕敬,到了自己这里却总是阳奉阴违,所以心里总是不平衡。能力比不上,那就只能用策略了。
“我说要迁都,开封不是立都之地,你怎么做的?你南衙养的那些护卫,别以为我不知道。”赵匡胤阴森森地问。
怕得罪汴京的士大夫,讨好大臣,跟兄长对着干。最后汴京那个结局赵匡义脱不了罪责!
“谁让你顾忌兄弟之情!”情急之下,赵匡义大吼:“你要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怎么可能把我们左右?护卫不是你同意了吗,现在反过来责怪我了?当年不是你欺负柴家孤儿寡母才谋朝篡位的?”
赵匡义话刚脱口而出,才发现自己不是未来的太宗皇帝,现在还是赵匡胤的弟弟,甚至连开封尹都不是!
宋朝继承后周的规矩,册封太子之前先要册封其为开封尹。而册封了开封尹就已经算是名正言顺的太子,甚至可以说开封尹就是未来皇帝,太子名头反倒不重要。当初赵佶禅位就是册封了赵桓为开封尹,随后赵桓继位无阻。
赵匡胤已经知道赵二不顾及骨肉亲情,但没想到他如此刻薄寡恩,“好!好!好!升米恩,斗米仇,真是我的好弟弟!”
【金军是走了,但他们并没有彻底占领山东、河北、山西等地,也就是说,当时洛阳、应天、大名、汴京都在宋朝手里,金人占领的土地并不多。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阻止民众回到家乡,恢复发展战乱地区生产力,组织训练军队,收复失地。】
【然而要做到这些事就要求皇帝必须留在北方!不管是迁都洛阳还是留守汴京,反正皇帝在北方才能证明宋朝收复失地的决心,才能坚守大一统王朝的底线。】
【虽然从疆域来说北宋都算不得大一统王朝,但从法统而言,作为中原唯一大国,他理所应该是大一统王朝,虽然是含有水分的虚假大一统,但用基本盘来收复失地,像强汉盛唐王朝那样转变也不是没有机会。】
【如果皇帝去了南方,那宋朝算什么?】
【三国的孙吴,魏晋三百年时期的东晋、刘宋、梁、陈,五代时期的南唐,他们就是一个割据政权,偏安之国。没有人会承认这些政权是中原王朝,是大一统王朝。】
【那么,南宋也是割据政权——生生把法统送给异族,你挫怂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以至于一千年后的世人不得不来给丢人的祖宗掰扯到底谁是正统!】
南宋疆域地图在天幕上徐徐展开,秦、汉、唐的皇帝朝臣皆是摇头,他们才不屑于同赵宋这样丢人现眼的王朝并列。
“这是偏安!这能偏安?”赵匡胤将头上的冷帕子丢在一边,再三确认天幕上到底是不是南宋的疆土。
他最终没有得到否定的回答,赵匡胤牙关紧咬,“占据整个南方,这能叫偏安!”他以为赵构的局面应该奇差无比,偏安也要跟蜀汉、孙吴一样才有资格去偏安。
结果,这废物子孙占据川蜀汉中,甚至长江以北大片土地都在其掌握之中。这大好的局面,汉昭烈帝见了都会兴奋地哭死,结果这不肖子孙选择放弃北方,蜗居在江南享受风花雪月!
气死他了!!!
赵桓怕太|祖爷爷又昏死过去,到时候没有办法改变未来的惨状,于是不走心地劝谏道:“老九不会傻乎乎地放弃北方吧,定是因为金军得知又有宋帝登基,于是挥师南下,这才占据了整个北方。”
自己好歹是被逼得割几块地给金人,这蠢货弟弟,直接放弃北方!
【赵构怕死了金人,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生怕跟他爹和哥哥一样被捉去东北考察,于是他选择了逃窜到扬州——富庶温柔乡,长江天险阻拦金军,一等一的藏身之地。】
【他直接放弃了北方,尽管有天降猛人,他还是选择丢弃北方——保命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