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75章
第75章第75章
【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就算南宋开国皇帝窝囊搅局,就算皇帝平庸无能,依然还有一大帮为国家奔走的文臣武将。他们不断请求收复失地,克复中原,不断寻求一丝丝北伐的机会。】
【任何时代都会有为了家国天下牺牲自己的伟人,但生在挫宋这样的时代更为他们填了些许悲壮和无奈。】
【从希望到失望只需要皇帝的一瞬间,却是他们反反复复的一生。】
此时,天幕上显现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他躺在床榻上,双目浑浊,面容憔悴。
烛灯暗淡,即将油尽灯枯,预示着老者的未来。
床榻前,子孙密密麻麻跪了一地。
“我没有什么能留给你们的,只有一首诗了。”老者由长子扶起来,用尽全身力气,提笔写下生命中最后一首诗: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成落笔,老者遥望北方,含恨而终。】
【《示儿》是陆游的绝命诗,‘九州同’,是贯穿陆游一生的责任,也是陆游的一辈子的渴望。但他不会想到,王师北定中原,已经过了两百年,那个时候的天子已经姓朱了。】
【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同样是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熏陶的人,怎么皇帝是怂蛋,大臣又是另一个样?】
作为才华卓绝的文艺皇帝,赵佶最能感受到诗句中的无奈和艰辛。
“没有华丽的词句,没有完美的对仗,却怎么读怎么心酸。”他别过头去抹泪。
赵匡胤已经被不争气的子孙气得麻木,心里不断谴责自己为什么篡了皇位又不能稳定民心,导致继位者有样学样!
“皇兄,也不必悔恨。”赵匡义劝道:“肉烂了也是在一个锅里,天下被折腾成什么样都在咱们赵家人手里。这不就是你当初想要的吗?”
“你是皮又痒了吗?”
“安抚你还有错了?万一你被气死了后面那么多事谁来担着?”他也是为了大宋江山!
后人以取笑唾骂大宋为乐,他也很气愤,可谁让一个个皇帝都不怎么争气……
赵匡义忽然福至心灵,还是老老实实当个亲王,荣华富贵一辈子,临了还能落个好名声,也不至于千年万载后还被拉出来嘲讽。
当皇帝也太难了,做好了是理所应当,做差了是千古之耻。这破差事谁爱干谁敢,反正皇帝哥少不了他的好处!
而且自己不去争这个位置,也不会留下那么大奇葩子孙!
【极端的压制和软弱下一定会催生出纯粹的英雄。】
【作为一个文人世家的子嗣,陆游却是不折不扣的主战派。一个主战的文人,可以想象他这一生有多无奈。壮志未酬!】
【陆游,一个嫉恶如仇,直爽不屈的人,做梦都想男儿身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可惜作为主战派,他一直被秦桧等主和派打压,秦桧去世后他才被皇帝看见。在当京官的第一天,他就劝谏赵构不要沉迷字画,弹劾主和派。随后罢官、启用、罢官、启用贯彻了陆游的一生。】
【年幼时的陆游‘少年志欲扫胡尘’‘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随后成长为一个热血青年,‘泪溅龙床请北征’,胸怀满腔热忱报国抗金;】
【最后历经宦海沉浮,他似乎懂得了即使是强大如岳飞那样的将军,也无法改变皇帝的意志,最后垂垂老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北伐梦碎,匡扶宋室的热忱也被现实剿灭,致死还念着‘王师北定中原日’。】
【在他八十一岁之际,韩侂胄筹划北伐,陆游不要身后名,顶着被清流的非议和晚节不保的危险,再一次入仕,极力促进开禧北伐,克复中原是他一生的执念。然而,北伐再一次惨败。三年后陆游留下《示儿》一诗,遗憾而逝。】
尽管料到了陆游的结局,赵匡胤还是为他的坚持而震撼。启用,贬黜,启用,贬黜,启用……
不过是皇帝的一句话而已,而确实陆游的一生。
他一定是个刚正不阿的老小孩,八十多岁了还要“任性”一把。
这样的人,怎么能对他不敬佩呢?
他也曾经当过臣子,幸而周世宗是个明主,听得进臣子的谏言。换一个固执己见且心思不在正经事上的皇帝,忧愤而死不是没有可能。
【陆游最得意的不是世代书香,不是诗词文豪,而是在大散关戍边,他以为自己可以参与北伐,建功立业,匡扶宋室,击退金兵。结局当然是被贬黜。作为一个文人,又缺乏军事才能,他无法上阵杀敌,无法效仿岳飞北伐。】
【但是他有一个小十五岁的好友,实现了他上阵杀敌,下马著文的梦想。那个人是辛弃疾。】
“辛弃疾?霍去病?这两人的名字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赵德昭感叹道。
想必是辛父有一颗抗金报国的心,希望儿子能像霍去病,封狼居胥,建功立业,驱逐胡人。
——
天幕上,深秋寂寥,秋叶飘零,一个简朴的屋子坐落在竹林深处。北面墙上挂着一副铠甲,面容憔悴的辛弃疾已经病重了。
他直勾勾盯着墙上的铠甲,奋力起身,想要再次披挂上阵。
“父亲!”辛稹放下药碗,急忙来扶住父亲。见辛弃疾指着墙上挂的长剑,辛稹会意,说道:“大军已经收复了汜州,皇甫斌将军正率军攻打唐州,想必很快就能抵达汴京!听说沿路的金军望风而逃,父亲,您可以放心了。”
辛弃疾仅仅抓住儿子的手,眼里迸发出明亮的光彩,似乎瞬间病愈,嘴里高喊:“杀贼!杀贼!”
然而回光返照仅仅一瞬……
辛稹抑制住失去父亲的哀痛,开始命家人准备讣告丧葬等物。
他没有告诉辛弃疾的是,他说的是六月的消息,现如今已经是九月了。
八月,宋军惨败,金兵卷土重来,又一次占领了被宋军收复的城池州县,皇帝已经派人去求和了。
据说又要签订盟约,似乎还要把叔侄关系改成伯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文人里最能打的将军,将军中诗写得最好的文人。直到白发苍苍的年纪都在怀念上阵杀敌,马踏敌营的日子。可惜宋朝容不下强汉的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