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断桥
傍晚时分,一辆满载货物的大篷车缓缓驶到天竺国东北区梅加拉亚邦8号桥引桥口。天竺东北区有三多,人多,河多,桥梁多。8号桥建于阿里河上,毗邻孟加拉,是一座公路铁路立体交通桥,更是天竺东北区的运输大动脉节点之一。
“停!”
引桥口,关卡重重,两名持枪卫兵凶如门神,拦下大篷车。
“车上何物?”
“回长官,烟花。”司机老实巴交,唯唯诺诺。
“烟花?”卫兵班长满腹狐疑,“滚开,给我搜,看看有没炸药!”一名卫兵用枪口抵住司机的胸口,数名一拥而上,在车厢内胡搜乱翻。
司机急忙道:“长官,过节了,我运点烟花去曼尼普尔邦去换点小钱。”
“胡说!你个贱姓人休想骗我,现时哪里有什么节日?”卫兵班长把枪栓拉得哗啦直响,够唬人!
司机做一个吞咽动作,弱弱道:“汉龙国的农历春节,曼尼普尔邦那边的习俗。”
班长想想,确实有这么回事,曼尼普尔族自称大唐遗民,保留了浓厚的汉龙国传统习俗,比如即将到来的春节。
忙碌一会,攀爬上车的卫兵报告:“长官,车上全是烟花。”
班长上下打量司机许久,找不出破绽,挥挥手,示意卫兵让大篷车上桥。
“该死的毛派,吃我们天竺大米,过汉龙国节日……最好乐极生悲,让烟花给炸了……”有卫兵嘀咕。
炸?!
班长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恐怖的想法,继而哂笑,为自己荒诞的念头觉得幼稚可笑。烟花能炸塌桥梁?先看看有没母猪上树!
建筑力学提醒城管拆迁队,炸桥拆楼须炸承力点。南斯拉夫《桥》那部反映二战的电影告诉世人,要在桥面上引爆摧毁德国人把守的那座桥梁,至少需要三卡车满满的TNT,否则只是一场绚丽的烟花表演而已。
班长懒得看蜗牛般的大篷车,继续检查下一辆上桥的机动车。
呜!
火车来了,远远鸣笛,悠扬刺耳,惊心动魄。
火车越来越近,轰隆隆,大桥在摇,在颤抖。
“妈的,这桥真破,别不会震蹋吧?咦?”班长似乎意识到什么,脸色一变,赶紧回过头去寻找大篷车。
千算万算,漏了“质量因素”,相信母猪上树,可以;相信贪官招标的工程,悬!万一……
偏偏是怕啥来啥。
轰!
大篷车悲壮“自杀”,闹出的动静完全覆盖天竺奇葩――煤炭动力火车的呼啸声。
桥梁上,硝烟弥漫,气浪滚滚。远隔百十米,哨岗的玻璃应声碎裂,落了满地,一名士兵或太过羸弱,又或肝胆俱裂,脚一歪,身体扑地。
完蛋了,完蛋了,卫兵班长呆若木鸡的眼神里仿佛能见到宪兵执行军法的枪口……
嘎,吱,嘎吱!火车急刹,轮轨与铁轨摩擦,火星飞溅。
嘘,停住了,没事。桥,貌似坚强。
卫兵班长回过神来,端起步枪冲向爆炸现场……噢,谢天谢地,感谢贪官手下留情。爆炸中心地面炸出一个洞,水泥块大量剥落,落在下层的铁道上,但是主要钢筋架构依旧在,顽强地将桥面连接一起。其实贪官承受不起任何感谢,主管工程的官员一定会偷工减料,幸运的是,这座桥年岁近四十了,当年的贪官还没那么狠……
数公里外,毛派首领甘鹤惋惜地放下望远镜。
奶奶的,真让叶天齐教官猜对了!烟花,充其量大桥的挠痒工具。
“走,下一站,9号桥。”
甘鹤呼唤两名部下骑上摩托车,脚一蹬,手一扭,呼!摩托车喷烟,在小道上疾驰。
9号桥架在桑河天堑上,东距8号桥仅20多公里,甘鹤三人花了近一个小时赶到桑河边。
在约定的汇合点,他见到了来自大秦的教官,叶天齐。
“怎样?”明知故问。
“让你说对了。浪费人力物力,打草惊蛇。”
叶天齐抬头观天的姿势未曾改变,注意力似乎全部集中在夕阳余辉的渐渐消亡上。
他坚决反对烟花车自杀爆炸的天真计划,奈何甘鹤一意孤行。这不,负面影响发酵了,9号桥的守卫连如临大敌,扩大警戒范围,甚至开始拦截河面的渔船――搜烟花。
9号桥的守卫连不知从哪拉出两条破船,机枪往上一架,桑河巡逻守备队宣告成立!
“他们的破船动力孱弱,跑不过我们的。”甘鹤从望远镜里一眼瞧出端倪。
为了“断桥”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计划制定人沙巴全力以赴,包括启用驻老孟家的特工,购买两艘小型快艇和两吨“黑索金”从布拉马普特拉河偷运过境。
“再过15分钟,河道就封锁了。”叶天齐淡淡说道,算是对甘鹤的回应。目光已然移向下游横跨桑河的朦胧黑影。那是9号桥,全长3公里,高出水面20多米,为8号桥的姊妹桥。
七点整,黑幕完全统治桑河两岸。9号桥亮起两排灯,在荒芜漆黑的原野上,显得格外醒目,仿如灯塔,提醒来往的船只:不要撞我!
毫无预兆地,叶天齐拿起对讲机下达命令:“猎鹰小组进入作战准备。”
对讲机传来敲击暗号,意思为:明白。
叶天齐又道:“飞鱼1号,飞鱼2号,动手!”
“明白!”
上游数百米处,高没人头的草丛里,两艘小型快艇被推了出来。快艇船头各站着一名赤膊汉子,以竹竿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