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童年 - 别闹,弯了 - 麓笙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别闹,弯了 >

第22章 童年

从小到大,白阳和白起念的同一所小学,同一所初中,同一所高中,只不过白阳低白起一个年级。因为年龄只是相差了一岁,所以白阳从未喊过白起一声哥哥(虽然这个理由或许有点牵强)。

白阳从小习惯了依赖白起的生活,后来已是十六岁翩翩少年的白阳,正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对白起的依赖。可母亲是这样想的,住在学校宿舍,两兄弟必然分在不同的寝室,而自己租房子住在校外,俩人像家人一样同住一个屋檐下,彼此照面,多少可以增进下兄弟感情。

但白阳却不以为然,一来觉得白起太过强势,二来租房住需要多花钱。偏偏母亲舍得花这个钱,在校外租了房间,让白阳们兄弟俩一起住在了校外。

某个时间,白阳会深信不疑,自己出生后不久,一定害过一场大病。这种事情,父母以及其他的家人肯定是不愿告诉白阳的。他们也许认为,白阳当时还很幼小,不懂事,没有记忆的能力,就和家中其他的小孩子一样。显然,他们一点都不了解,白阳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

白阳天生喜欢独处,是个标准的宅男。白阳可以一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然后从各种书籍里找到无穷的乐趣。白阳记不清这些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困扰白阳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世界是怎么变化的?时间和空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白阳慢慢地意识到,其实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于是,白阳也慢慢地意识到,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人能够理解白阳,以及白阳的孤独。

小时候皮肤不好,母亲往白阳的脸上涂药,可能是长了一些像水痘之类的东西。后来,有亲友开玩笑,说白阳小时候长得难看,只有白阳母亲一个人敢抱白阳,别人都抱白起去了。他们以为白阳不记得,所以敢这样对白阳开玩笑。其实,白阳是记得的。白阳很认真地接纳他们的玩笑话,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长得漂漂亮亮的。果然,长大后的白阳,脸上就再也没有长过痘子。

但白阳生来就体质不好,不管吃的再多,锻炼得再多,总是一副瘦不经风的样子。这让白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早产儿。就算白阳是母亲怀胎十月的产物,那白阳也一定先天不足。白阳的白起比白阳年长不到两岁,母亲在生育过他之后,没过一年时间,身子还是虚弱的,就又怀上了白阳。

白阳想,这都是被计划生育政策给逼急了吧。学会认字后,白阳偶然看见了家族的生庚簿,是由祖父他亲手记录的。白阳激动地找到了自己的那一列,上面写着的时间是上午八点十分。于是白阳又想起,好像有人说过,白阳是在当地的小诊所里被接生的。这更加让白阳肯定了自己是个早产儿,因为出生的日期事先没有预料到,所以来不及送进城里的大医院。

有一次,家里来了远方的亲戚,她知道白阳是谁以后,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家人神秘地对她说了些白阳小时候曾把他们吓坏了的话。家人使了个眼色,暗示不要把事情说出来让白阳知道了。于是,白阳只好自己胡思乱想。

白阳猜想,小时候一定从楼上掉落到了楼下,但却毫发无损,也可能脑部或者内脏受了伤,只是没有人察觉出来。白阳的这个猜想也不是凭空臆造的。白阳做过好几次从高楼上跳落下去的噩梦。每次眼看就要落地的时候,白阳就被惊吓醒了过来。母亲对这样的事情不仅绝口不提,而且在白阳成长的岁月里,从不带白阳看病就医。

白起比白阳早一年零八个月降生。也许是因为他先把母亲的骨肉掠夺走了,他比白阳壮实多了。先天上,白起占了上风。但是从白阳出生开始,母亲从来没有偏袒于白阳们任何一个。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母亲总是偏爱于白阳,但白阳认为他们错了。

母亲的爱是等量的,只是爱的方式不同。从小到大,吃的,白阳们哥俩是一人一等分。这样的习惯导致白阳会把同学分给白阳的留一半回家给白起。从小到大,白阳们睡在同一张床上。直到白起到了镇上读书,白阳不得不习惯一个人睡一张床。小的时候,母亲喜欢给白阳们买一样的衣服,这样白阳们就不会争吵着想要同一件。

后来他们长大了一些,可能羞愧于穿同样的衣服,也可能因为不是双胞胎的缘故,有了不同的审美观,他们开始穿不同款式的衣服,白阳甚至不喜欢穿白起穿过的衣服。有一次春节,母亲要白阳穿一件白起生日时亲友送来的新衣服。白阳怀疑是白起穿过的,总想找不同的理由不穿它。白阳甚至说这件衣服是女孩子的衣服,因为它是豹纹的图案。但是没有用,周围的人们一个个来说服白阳,说衣服是多么新,多么男子气。

白阳有很多怪癖,比如含饭,走神,洁癖。白阳的洁癖主要是不喜欢别人嘴巴碰过的东西,包括白起咬过一口的火腿肠,甚至是白阳母亲用勺子舀给白阳的汤。母亲经常在这方面责备白阳,说白阳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当年是她先把米饭嚼碎才把白阳养大的。而每次白阳听了不仅不懂得悔改,反而更加觉得反胃了。白阳承认,自己在这方面已经无药可救了。

在白阳出生的七年之前,白阳的母亲高考落榜。她一直以来念念不忘,差几分就可以上线了。按母亲的话说,城镇户口比农村户口的分数线要低。假如母亲是城里人,她就可以上大学了。母亲是家里的大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上学。白阳的外公是个酒鬼,身体完全喝垮了。

正当母亲犹豫着要不要去复读补考的时候,白阳那勤劳的外婆在扛麻袋的时候摔了一跤,腿部受了重伤,没法行走。就这样,母亲断然决定了放弃补考,留在家里照顾外婆。那一年,白阳的母亲沉浸在无尽的悲伤之中,特别是看着那些昔日的姐妹们走在复读补考的路上时,她觉得自己是唯一被这个世界遗弃在地狱中的人。直到那些姐妹们再次落榜的消息传来,白阳的母亲才从悲伤的地狱中回到了人间。

几年后,母亲嫁给了白阳的父亲,住进了那栋老房子里,然后生下了白起和白阳。关于老房子的记忆,白阳的脑海里已经所剩无几。老房子是白阳祖父的祖父,也就是白阳的高祖一手盖起的。老房子的主要结构是由木头柱子撑起的,地面是大石块。房子曾左右对称的布局。

听祖父说,高祖在建房子的时候,受到一个风水师的恐吓,被诈骗了一大笔钱。当时,白阳的高祖还算是个有钱人家,做酿酒的生意。到了白阳祖父的父亲,也就是白阳的曾祖的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落败了。曾祖把半边的老房子以极其低的价钱卖掉了。从此,这栋大房子屋檐下,就住了两家人。

白阳仍然记得在老房子里看电视剧的时光。白阳喜欢看电视剧,总是对里面的情节念念不忘。那个时候,大陆的电视台经常重复播放港台剧。伴随着那些港台剧,白阳家的电视机从黑白时代进入了彩电时代。

在白阳四、五岁之前,白阳们举家到了县城里生活,开小吃店,做起了生意。祖母告诉白阳说,那个时候的白阳就已经是个非常乖巧听话的孩子了。大人们可以在店里各忙各的,完全放心白阳一个人坐在店门口。而白阳坐在店门口做些什么呢?祖母笑着说,就是偷偷地把门口售卖的小吃点心,一个个放进自己的嘴里吃。

但是白起却是一个让人不省心的孩子。白起正是五、六岁的年龄,该上幼儿园了,但他总是闹着不想上学,即便送进了教室里,也是哭闹个不停。别人家的孩子,可以一个人在园里和其他小伙伴玩,但白阳白起就是要家人在园里整天陪着。最后没有办法,母亲考了幼教资格证,回到乡下的村庄,自己创办了一所幼儿园。白阳本来是不记得这些事情的,但祖母这样一说,一些画面好像又回到了脑海中。尤其是对那些小吃特别有好感,比如粉丸,油饼,锅边,纳底。

关于读幼儿园小班的时光,白阳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印象了。只记得有一次的六一儿童节时,母亲带着白阳们去村小学的大校园里进行节目表演。活动结束之后,要拍集体照。白阳小时候是极其害怕照相的,跟长大后正好相反。忘记了是害羞还是恐惧的原因,白阳在大校园里拼命逃跑,其余的同学们则在后面拼命追白阳回去照相。相册里一张白阳小时候仅有的照片,脸上是没有笑容的,你要说忧郁也好,呆滞也罢。后来,白阳又去了大校园里读了幼儿大班,那个级别最小的学校对小小的白阳而言算是个大学校了。

父亲的性格是浮躁的,白阳目睹了父亲和母亲两次大的争吵打架。一次是住在老房子的时候,一次是新房子刚刚落成的时候。有些当时被摔坏的东西还留在家里。父亲做过很多职业,务过农,当过木匠,承包过茶园,最后成了水果商人。父亲的形象是高大的,威严的,而白阳是生怕靠近他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