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府试开考! - 让你当书童,你成大夏文圣 - 炫迈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38章府试开考!

抵达临安府后,卢璘哪都没去,径直去了柳府别院。

在柳府别院静养心神一晚,将状态调整到了最佳。

翌日,天色刚蒙蒙亮。

卢璘迎着晨光,动身前往城北。

童试的最后一场,院试,其地点便设在圣院分院。

圣院之外,早已是人头攒动。

上百名衙役手持水火棍,面色严肃地维持着秩序,将考生与围观的家属隔开。

考生们则按照各自的籍贯,排成了一条条长龙,静静等候着入场前的检查。

这一次的检查与甄别,比府试时还要慎重。

点名官手中的名册上,不仅有考生的籍贯、年岁、三代履历,更有对其面貌特征的详细描述。

这些信息,全都经过了为考生作保的廪生亲自画押,几乎杜绝了任何舞弊作伪的可能。

卢璘排在队伍中,不急不躁,顺利通过了检查和甄别。

走进考场后,在引路衙役的带领下,找到了自己的号舍。

“乙四十二。”

号舍不大,仅能容纳一人一桌一椅。

很快,便有专人送来了笔、墨、纸、砚等一应考试用具。

卢璘将所有物品一一布置妥当,随后便闭上双眼,静坐养神,耐心等待着考试正式开始。

院试共考三场。

第一场与第二场,皆是四书五经题。

第三场,则是战诗词。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所有考生都已入场完毕。

远处传来一声嘹亮的唱喏。

“锁龙门!”

“咣当!”

沉重的铁门缓缓关闭,考场彻底与外界隔绝。

紧接着,第一场的考题,以文气显化,映照在了所有号舍前的半空中。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题目一出,原本安静的考场内,瞬间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哀嚎。

“居然这么冷僻....”

“这....这该如何破题?”

“义、礼、孙、信,四者并举,头绪繁多,稍有不慎便会杂乱无章。”

“考官出此题,未免也太刁钻了些。”

不少考生当场就白了脸,抓着头发,不知从何下笔。

卢璘抬起头,看着半空中的那行字,波澜不惊。

这题看似繁复,实则是在考验考生对儒家核心义理的整体把握。

其深意,是想让考生深入阐述“义”“礼”、“孙”、“信”这四者之间层层递进、互为表里的内在联系。

同时,也是在批判那些将四者割裂开来,甚至曲解其本意的常见误读。

想明白了考官的用意,一篇策论的骨架,已在卢璘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他垂下眼帘,开始不紧不慢地研墨。

待到墨汁浓稠如漆,破题的思路也已彻底清晰。

卢璘提起笔,饱蘸浓墨。

笔尖悬于纸上,片刻停顿后,果断落下。

“君子之立身,无非一道四维:义主其本,礼导其行,孙养其德,信固其成。譬如筑室,义犹栋梁,礼乃规矩,孙若覆瓦,信则垣墉。四者缺一,则倾覆立待矣!”

开篇破题,直接将四者比作建造房屋的四大要素,立论稳固,气势开张。

这是立论,接下来,便是逐层深入的阐释。

卢璘笔锋一转,略作思索,便继续写了下去。

先是阐述以义为质。

“后世或谓‘义’止于刚直,此大谬也!《子》言‘羞恶之心’,即义之端,然必归乎中道。昔子产铸刑书,非刻薄也,义在‘救世’;管仲不死纠难,非怯懦也,义在‘安民’。故义者,非执一而终,实因时制宜。”

何为义?

不是一味地刚强正直,而是要合乎中道,要因时制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