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临安风骨
就在这时,一名衙役捧着一叠考卷,快步走了进来,恭敬地放在了魏长青的桌案上。
“大人,第三场的考卷送来了。”
文光阁内,还沉浸在卢璘第二场策论中的几位考官,闻言才回过神来。
“哦?第三场来了!”
“这么快?”
“是咱们阅卷入神了,都忘了时间了!”
“第三场是战诗词!”
一名考官反应过来,脸上顿时浮现期待兴奋:“诸位同僚,战诗词来了!”
此言一出,包括魏长青在内,所有人的精神都是一振。
谁不知道卢璘的战诗词早已名动天下,京都千金难求。
京都佛门斗法,一首《正气歌》言出法随,压得西域诸国高僧抬不起头。
渡口送别,一首《别庞盛》,“天下谁人不识君”,更是将送别诗写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不知道这一次,面对妖蛮破关,山河染血的危局,这位卢案首,又会写出何等篇章。
一名考官迫不及待地从小吏手上接过答卷,笑着对众人开玩笑道:“诸位同僚,咱们一人一部分,看看谁有好运气,能先睹卢琢之的答卷为快!”
“好!”
众人欣然答应,纷纷从衙役手上接过考卷,开始埋头翻阅。
魏长青也拿过一叠,心中同样存了几分期待,看看自己能否有这个好运,抽中卢璘的考卷。
文光阁内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聚精会神,仔细批阅着手中的每一份战诗词。
时间一点点过去。
魏长青批阅完了手上这一份,正准备拿起下一份,满怀期待地想看看是不是卢璘的考卷时,身边突然传来一声压抑不住的惊呼。
“诸位同僚,快看!”
“看来卢案首的考卷,被我抽中了!”
此言一出,魏长青等人齐刷刷地望了过去。
只见那名考官激动得满脸通红,将手上的考卷高高举起,声音略带颤抖将战诗词念了出来。
“十年锈甲裹诗囊,夜半吹角裂帛章。”
“雪压孤城星欲坠,墨泼残甲字生芒。”
“已悬肝胆示日月,何惧骸骨垒边疆。”
“今宵灯烬硝烟里,血写春秋又一行!”
诗句念完,这名考官言之凿凿地说道:“此等风骨,此等气魄,必是卢案首得佳作!”
“这风格,和此前卢案首在县试、府试上写出的《破阵子》与《满江红》,何其相似!”
“而且此诗异象至少有三处,已达府级,绝非寻常童生可作,定是卢案首无疑了!”
其他几位考官闻言,也纷纷点头。
“不错,的确是卢案首的风格,如出一辙。”
“都是以文载武的路数,字里行间透着一股雄浑铁血之气。”
“‘已悬肝胆示日月,何惧骸骨垒边疆’,好句!这正是寒门书生面对国难,那种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决绝!”
魏长青听着,也觉得极有道理。
这首诗确实有卢璘浓重的个人风格,那种出身寒微却心怀天下的悲壮,血染沙场的豪情,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名考官见众人皆无异议,脸上满是得意,正准备伸手揭开糊名的封条,向众人验证自己的判断。
就在这时,另一位考官满是激动的大喊声,骤然响起。
“且慢!”
“诸位,且看我这首!”
众人循声望去,那名考官霍然起身,满脸动容。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念诵。
“《从军行》”
三个字出口,便让在场众人心头一震。
紧接着,诗句如金戈铁马,破空而来。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