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凶手(2)
另一边,掌门住处。
“掌门,我们在山崖下面找过了,血迹只有那一滩,看不出他往哪个方向去了。”负责搜寻的弟子跪在下头,恭敬道
“这么说,就只有这一张字条能作为线索了?”子彦垂下眼帘,缓缓道。
“与他同住的弟子称,这张字条是那天晚上未凉特地回来交给他的,难不成那时候未凉就知道自己有危险?”那弟子迟疑了一会儿,将自己的推测说了出来。
子彦眉头微皱,半晌才道:“或许只是以防万一吧,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凶手,以防其他弟子遭人毒手。”他挥挥手,示意弟子下去,片刻又补充了一句,“这几日加紧巡逻,防止凶手逃走。”
“是!”
苏凉并不知道留月门内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经过数日的研究,他终于摸到了炼丹术的门槛,成功炼制出第一炉丹药。虽然只是最初级的养气丹,但是纯度和色泽都很令他满意,这十有八九跟他的游戏系统有关,只要能入门,有了游戏系统的加成,不愁练不出好的丹药。
趁着这股子兴奋劲,他决定过一阵再回去,子成师伯给的手册是好东西,上面还有不少药方值得一试。
殊不知另一边的凶手午诸,却一改杀人弃尸之时的愉悦,沦落到了惶惶而不可终日的生活里。因为目前发现的线索太少,他还没被抓住。起初他本想逃离留月门,可却发现巡逻的弟子日益增加,似乎就是为了防止凶手逃走。一时间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午诸不由后悔起来――谁知道那家伙死之前会留下那张字条啊!否则一个杂役的失踪,怎么可能引起如此大的波澜!
眼看离苏凉的失踪已经过去了好几天,就在调查毫无进展的时候,一个新的线索被人发现,负责追查此事的子裕得知情报后,立即赶往掌门处汇报消息。
“你们能确定,树上的痕迹是匕首砍的?”子彦半信半疑,他用的法宝不是刀剑,走的也不是体修一流,对这些知之甚少。
“弟子能够确定,因为弟子常用的法宝就是匕首,这树皮上的痕迹虽然不深,但弟子认得出来,这一定是匕首或者短剑砍的。”发现树上痕迹的弟子毕恭毕敬地回答。
“太好了,立刻调查惯用法宝是匕首或短剑的弟子,子裕,你把这张字条拿去,对比一下字迹。”
“是。”子裕接过字条,等那汇报线索的弟子下去后,才道,“未凉的尸体还没找到,你……”
“我看中的徒弟,不会这么简单就死的。”子彦信心满满道,“既然这么多天都找不到,那一定还活着。”
子裕不明白他的信心从何而来,不过也没愚蠢到跟他辩驳,点点头转身离去。
掌门师兄的脑回路,从来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
留月门内对弟子的法宝并没有什么严格要求,不像某些门派从上至下法宝招式都是统一的,因此,想要找到惯用法宝是匕首和短剑的弟子倒也不是太难,不多时,二十几个不明所以的弟子就被召集到了一起。
子裕打量着他们的神色,示意身旁的弟子将笔墨纸砚拿上来,面色平静地道:“今日我要查你们的功课,每个人将基础心法写一遍给我看看。”
基础心法就是入门心法,除了苏凉这种入门之前就已经炼气期的之外,几乎每个进入炼气期的留月门弟子都滚瓜烂熟,要默写这种东西,未免太容易了点。
虽然觉得奇怪,但毕竟是师叔的命令,众人纷纷挥笔。唯有午诸做贼心虚,猜到了子裕的意思,冷汗缓缓顺着脖颈往下淌,他克制住双手的颤抖,暗暗在心里道:只要写得难看一点,不一定就会被认出来,不要紧张。
子裕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却什么都没说,只是换了个姿势坐在椅子上,等他们写完。
心法不长,大约一炷香之后,众人陆续搁笔,将纸交上来。子裕随意扫了眼,点点头,示意写完的离开。
于是不明所以的众弟子又莫名其妙地回去了。
午诸写得很慢,眼看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他又开始紧张起来,一不留神,薄薄的宣纸上晕开一大团墨。
“啊呀!”他低呼一声,暗道不好,难不成要从头重写吗?
“不用写了。”子裕不知何时踱到了他的身后,拿起那张被弄脏的宣纸看了看,看似不经意道,“你的字不怎么样啊。”
“让师叔见笑了,弟子数年来一直在做杂役,没什么时间练字。”午诸勉强挤出一个笑脸来。
“是吗?”子裕哼笑一声,依旧拿着那张宣纸,“事到如今还不承认?杀了未凉的,就是你吧。”
午诸如遭雷击,一时间愣住了,好半晌才反应过来,忙道:“师叔,这无凭无据的您可不能随便污蔑弟子,弟子怎么可能会杀未凉师弟!”
“那你为何从一进门就开始紧张?的确,这□□爬字,跟字条上的字截然不同,完全看不出是一个人写的。不过你还是把自己暴露了――因为你在紧张,身边的灵力都紊乱了。”子裕弯下腰,一改平时的和善,朝他冷笑道,“没想到这么简单就能把你给捉出来,来人,押他去正殿!”
万万没想到,自己最后居然是被自身的灵力波动暴露的,午诸这才知道这位小师叔的实力有多可怕,居然连这种细微的灵气变化都能察觉到。
可惜的是,他知道得太晚了。
眼看逃脱无望,午诸将一切和盘托出,当众人听说苏凉胸口被开了个洞然后又被丢下断崖之后,都倒吸一口冷气,觉得苏凉不可能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把他押下去吧,既然杀了人,那就得偿命,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子裕。”子彦轻轻叹了口气,挥挥手让众人下去。
众人陆续离开,唯有子成还留在最后,子彦抬了抬眼皮:“师兄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