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大梦无边意千年
李治与李恪是提前了两天取得骊山,但是依照行路的快慢他们要比李世民的銮驾早三天,到华清宫第一天两人便把所有的一切安排好了,而后的两天他们自然是想过一下无拘无束没有人打扰的二人世界。
休息一晚后李治与李恪便开始了他们的骊山之行,要说骊山可谓是历史悠久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极为重要的地方,秦始皇的皇陵还是在这个地方,李治对于皇陵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反而对于再次发生的许多历史轶闻兴致颇高,所以他们第一个去的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烽火戏诸侯”发生的地点,烽火台。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站在烽火台之上,好像依稀能够看到当初周幽王为赢得美人一笑做出的荒唐行为。狼烟点燃,四方诸侯纷纷仓皇来救驾,而当众诸侯汗流浃背赶来时,见到的却是烽火台上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这时,褒姒看见众臣的狼狈样,果真笑了一声,美艳绝伦,不仅周幽王,就连前来救驾的诸侯们都看的痴了,那笑颜永远的定格。
周幽王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但他却是一个合格的爱人,他愿意把他的所有都献给他的爱人,虽然最后的结局的令人唏嘘。李治回头看着李恪“如果是三哥,你会如何博得美人一笑?”
“至少我不会为此失了天下”李恪极为自信的一笑“周幽王没有看到他手中的权利是保护他的爱人和爱情的武器,所以轻易地就放开了,最终才落得那般的下场,失了美人也没有了天下,而我却会牢牢的抓住手中的权利来保护我们的感情,至于如何来博得美人一笑,我想如果他亦是对我有心,自然会甘心情愿为我展现他的笑颜”
果然是李恪的回答,李治笑看着他。
“我的回答没有让九弟失望吧”李恪低声问,环住李治,印上他含笑的唇。难得有机会甩开所有人,他当然要随心所欲一下,这种不压抑自己的感觉真的很好,看来他这两天可以把放肆进行到底。
这次李治也主动的回应李恪,难得的放纵了一回,他也不想扫了李恪的兴致。
“九弟”李恪的声音变得喑哑,放开李治的唇,把头搭在李治的肩上平复着身上腾起的□□,扬起了一抹邪魅的笑容,他是不介意在此与李治缠绵,但是只怕李治回抵死不从吧,也只有先忍耐了,但是他定会加倍的讨回来的。
李治当然不会没有发现李恪身体的变化,不敢在动任由李恪抱着他,对于李恪如今时不时的发情现象已经习惯了,只要不在这个时候挑衅他是不会发生什么事的。对此李治也有一些感动,李恪从来不会勉强他,反而时常的顺着他,没有做过让他为难的事情,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非常的难能可贵的。
“接下来九弟想去哪?”
“我们去找长生殿的遗址怎么样?”说完李治发现用‘遗址’这个词很不合适,在现在长生殿应该还没有出现呢,更不用说还没有唐玄宗与杨玉环,好像说起来唐玄宗还是他们的后代,不知道以后的历史还会不会出现这一对情侣。
“长生殿?”李恪面上付出疑惑,他为何没有听说过?不过很快李恪就想明白了,一定是现在还没有发生的事情,“那还得先劳烦九弟为我解惑,长生殿究竟有何故事?”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李治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故事细细的将给李恪听,“三哥还记得以前我说过的那句‘骊山语罢清消半,夜雨霖铃终不怨’吗?也是出自此处”
李治的解释还算是详尽,李恪大概已经明了了其中的故事,不过与李治的感慨不同,李恪看到的就是另一面“这个李隆基真的是我李家的人吗?抢走自己的儿媳也就算了,既然是自己的了为什么不好好的保护她?我现在怀疑李隆基是不是真的喜欢杨玉环,他最后居然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一个女人,这样的男人太没有担当了,更妄为一个帝王,如果我是杨玉环此后黄泉碧落永不相见,还有什么长生殿私语时”
“还有,他居然愚蠢到宠信外族人,这也就算了,还把权力给了安禄山之流的人,到底有没有脑子,亏他还是帝王,连这点御人之术都不懂得,真是令我们李家蒙羞。更可恨的是不就是造反吗?作为皇帝难道连平反的魄力都没有吗?有这样的皇帝国家不没落也难,也难怪最后落得那个下场,只能说他罪有应得”
李恪的一段话令李治语塞,同一件事情为什么李恪与他的看法会相差那远?纵然是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他们两个的哈姆雷特简直就是背道而驰,知道李恪说的有道理李治仍然忍不住反驳“人无完人,再说不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谁也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我们又不是圣人难道就不能犯错误了?他是强了自己的儿媳妇,你不也与自己的兄弟相恋吗?现在知道这是不好的乱伦了吗,你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李治的话有些冲了,李恪也被他那句乱伦说的有些恼怒“九弟这是把我也等同于李隆基吗?我告诉你,我和他是不同的,无论是什么时候就是我死,我也不会让你受到一点点伤害”
一眼望进李恪幽深的眼中,李治也发觉自己刚刚的话有些过分了,他是无心的,只是自己那么多年来的世界观突然被颠覆下意识的反驳而已,没有想到李恪会这么在意,“你当然不是李隆基,你比他好多了,再说就算你是李隆基我也不是杨玉环”
“可是九弟你是不是还在乎我们是兄弟”乱伦这个词深深刺痛了李恪,想当初李治也是因为他们的血缘关系而拒绝自己,这是否说明李治还是非常的在乎这些的,那李治会不会有一天再因为此而离他而去?
“三哥”李治的声音格外的坚定,看着李恪眼中的害怕和不确定,有些心疼,李治明白了一句话,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懊恼自己为什么没有克制住自己,乱说什么?“这件事情我们不是早就说过了,如果我在意这些为什么还和你已在一起,既然已经选择你就说明我不在意了,我不是已经用行动表明了吗?三哥你是对我没有信心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再说了,其实我们并不算是真正的兄弟不是吗?”
李治看着双唇紧抿的李恪,弯了弯唇,他从来不知道李恪还有这一层担忧,如今说开了也好,不然李恪还不知道会在心中藏多久,而对于李恪这种把什么都藏在心中的性子也很无奈,“三哥,相信我,也相信自己,好吗?”
“就是九弟你还在乎那些,我也不会放开你的”沉默许久。音如磐石掷地有声的声音响起,没有得到过就无所谓失去,而他已经得到了绝对无法忍受失去的痛苦,就算全天下人都反对他也不会放开李治的。“此生此世你只能属于我”
“既然如此你还担心什么?”
我担心你,他不怕天下人反对,怕唯独的是李治的退却,李恪心中道,然而事实证明他的害怕是多余的。李恪唇边的弧线上扬“那九弟你还要不要找寻长生殿的‘遗址’呢?”
被李恪这么一搅合,李治也没有了找长生殿的兴致了,“算了,我们随便走走吧”
李治的决定李恪并无异议,他不在乎去哪只在乎身边是不是由李治相伴,“九弟,刚刚你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那么之后呢?唐朝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任何事情都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所以唐朝也消亡了”李恪道。
“恩”李治点点头,对于唐朝的灭亡他很不愿看到,尤其是来到这里之后“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力大减,继而出现了藩镇割据,最终被四分五裂,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又过了很久被宋朝统一”可是宋朝积贫积弱,中国从此再也不复盛世的局面,先是被少数民欺凌,而后又被外国人压榨。
已经知道是这样,然而亲耳听到李治的回答,李恪还是很不舒服,他知道朝代的更迭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想到自己苦心经营的大唐也终会有一天走向末路就有些无法接受。
“三哥”李治抱住李恪,李恪此刻的心情他了解“这些事情使我们无法左右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生之年尽量的让大唐繁荣,只要无愧于心其余的由何必想太多?那些事情都是在我们死后不知道多久才会发生,你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了,人家都说一辈子不管两辈子事,你的担忧是不是有点远了,何不今朝有酒今朝醉呢?”
“九弟说的对”李恪自嘲的笑了笑,就如人们都喊皇帝万岁,又有谁能够真正的万岁呢?他只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尽量的给后世留下有用的东西,“我们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