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季月明修复吊顶高桂兰锦旗感谢
中年妇女的家在胡同的深处,季月明他们左拐右拐,七拐八拐才找到她的家,红砖红墙颇有些工业化的痕迹,一问,果然如他们猜想的那样,他的房子属于郑州市一家化工厂的家属楼,这化工厂还是苏联老大哥援建的呢。
那房子结构、材料结实着呢,地板都是整块的红松地板,厚度足有十多厘米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曾经辉煌无比的化工厂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来的风采,渐渐没落了。厂区及家属楼由于疏于管理,被人们偷的偷、拆的拆、卖的卖,资产流失不少,空闲的家属楼地板也被人盯上了,被拆去打了家具,美其名曰叫做发挥其剩余价值。
幸好中年妇女家里经常有人住,保存的还算完整,只是吊顶由于年代久远,疏于修缮,出现脱落的现象。季月明与陈群达看了看情况,感觉只凭他俩,这活有点难度,就让陈红通知张大伟,请老赵前来支援,这第一桩零活不能干砸了,万事开头难,必须要干出点名堂。
不一会儿,陈红领着老赵来了,老赵看了看吊顶的情况,对季月明说道:“不难办,不过得花点钱,买来钢结构和木材,重新装上就行,倒不费事儿,不过这单活你们可能赚不到钱。”老赵不愧为行家里手,一看这情况就知道怎么办,他说:“以后和雇主谈价钱要到干活现场看看活多少钱能干下来,然后加上百分之五十的利润才可以接活,这单你们肯定赔钱赚吆喝了。”
陈群达说:“这不没有经验吗,既然已经谈好了价格,就按谈好的价格结账,无论赔赚,咱们都要把这活干好,干漂亮。”
然后几个人在季月明的指挥下,用一天的功夫,就把中年妇女家的吊顶给重新装上了,修葺一新,第二天就联系中年妇女前来验收。
季月明由于要留在零工劳务市场等活干,所以他脱不开身,季月明便让陈群达陪中年妇女去验收结账。当陈群达大汗淋漓地跑到中年妇女家的时候,中年妇女已经在家里等了好久了。
她对他们干的活感到很满意,又干净又利索,她由于离婚多年一直独居,所以她有什么自己干不了的事,都会请零工前来打理,每次他们干完活后她家都被弄得乱糟糟的。
这次不一样,陈群达他们把工作干完以后,又把地板仔细拖了一遍,把墙壁重新擦干净了,就连吊顶上的灯具都擦拭的透明发亮。
中年妇女对他们的态度顿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原本讲好的一百五十元的价格,她直接塞给了陈群达两张蓝色的百元大钞。陈群达是个大男人,他想一个男人岂肯接受一个女人的馈赠,于是执意不肯,中年妇女不由分说,就把二百元钱塞到了他的口袋里,说道:“收下,我对你们的工作很满意,以后我有什么事还要找你们呢,你们的根据地就在高架桥下的零工市场吗?”陈群达说:“是的,我们就在那里等活。”
望着大汗淋漓、身材健壮的陈群达,中年妇女竟有一丝羡慕的感觉,那种异样的感觉不可名状,当他们四目相对时,中年妇女连忙用手撩了撩头发,用语言岔开了。
第二天,中年妇女竟然去零工市场给季月明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服务周到,技术高超”八个金色的大字,并附上了自己的名字——高桂兰。
季月明、陈群达不好意思地接受了这面旗帜,然后迅速的把锦旗卷了藏起来,仿佛他们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他们认为并没有舍己救人,也没有见义勇为,不配拥有这面锦旗,于是边收锦旗,边口里嘟囔着:“送这玩意儿干啥,还不如多给二百块钱呢。”在他们的印象中,只有医病医好了,抓坏人抓到了,群众才给别人送类似于“手到病除”“警民一家”的牌匾锦旗,现在他们居然也收到了一面,弄得他们不知所措起来。
陈红一回出租屋,季月明便给他外甥女说了这让人啼笑皆非的事,陈红一听来了劲头,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不愧为上过学的人,脑袋瓜灵活,转得也快。陈红说一定要好好的宣传一下,这是一张不可多得的名片,求都求不来呢。她让把这面“服务周到,技术高超”的锦旗挂出来,他们在那里等活儿,就把这面锦旗挂在那里,要让这面锦旗发挥最大的价值,成为他们的金字招牌。
季月明一把“服务周到,技术高超”的锦旗挂出来,立刻就像引爆了一颗定时炸弹,瞬间在高架桥下的劳务市场引起了轰动,大家都来瞧热闹、看稀罕。
他们纷纷猜测这面锦旗的来历,有人怀疑这面锦旗是季月明自己做的,用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以欺骗顾客。
有人认为刚来几天就能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不太可能,肯定有猫腻。
有人认为他们凭服务与实力干出来的,实至名归,没什么可羡慕嫉妒恨的,众说纷纭,众口不一……
季月明最近有点太忙了,基本上不用他到处接活,只坐在锦旗下方等活就行了。他想把锦旗再完善一下,还专门做了个简易的旗杆,又给锦旗镶了一圈金边,并取了一个名字叫“退伍军人家政公司”。
每天清晨,他们就把旗杆立起来,然后学着国旗护卫队的样子,升旗的时候,右手一甩,把旗展开,哼唱着陈红创作的《退伍军人家政》之歌:
捧出一片真心,
让我们走进你的心灵。
我们是家政人,
用辛勤和汗水,
为你带来温馨。
奉献一片真情,
拿出我们的热忱,
不问有多艰辛,
只求你放心。
哦……平凡的岁月中有我,
让我们彼此信任,
服务周到,技术高超,
是我们的本心……
伴随着动听的旋律,这面锦旗便冉冉升起,然后季月明、陈群达便戴着墨镜,坐在旗子下面,专等客户上门,知道的清楚他们在等活,不清楚的,还以为他们是在给别人算卦呢。
对他们来说,他们现在是卖方市场了,用他们的话说,基本实现了干活自由,不但每天有活干,有钱挣,还有干不完的活,挣不完的钱。他们还挑上活了,太小的活,赚钱不多的活,他们也不接了,或者他们接了,转手给让别人干。
他们周围聚集了许多零散的打工者,只能干些体力活,他们就像寄生在鱼鲸身体上的“藤壳”似的,干些季月明他们不干的工作。
这天,季月明、陈群达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收拾锦旗时突然感叹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干活无人问津到现在门庭若市,这个转折点,应该归功于那个叫高什么的中年妇女,他一时记不起来那女的叫啥了。”陈群达说:“她叫高桂兰,锦旗上写着呢。”说着,指了指那面锦旗。
季月明说:“你什么时候去高桂兰那儿一趟,感谢她一下,没有她的馈赠,我们就没有今天这个局面,说不定还在零工市场上“趴活”呢。”
陈群达说:“行,我们现在好了,不能忘了别人,可是去带点什么东西呢?”
季月明说:“带点什么礼物,你自己琢磨一下吧,随便带点什么都行,别空着手去,表达的是那个心意。”
陈群达说,他今天就去把这件事给办了,说完,他骑摩托车一拐弯,便来到了张大伟的水果摊前。张大伟现在俨然是个大老板的样子了,他雇的几个伙计正在里面忙活,而他坐镇其中指挥着卖干果、水果和海产品。他真有一套,居然真的扩大了营业规模,把附近的水果摊位给盘过来了。张大伟见陈群达来了,忙让进屋里喝茶,陈群达说明来意后,张大伟对他说:“来两个榴莲吧,这玩意儿当地没有,从海南岛运过来的,稀罕着呢,送礼都喜欢送这个。”
陈群达问多少钱,张大伟说谈什么钱嘞?拿着赶紧去吧,张大伟丢下一百元就跑了,张大伟从柜台后出来喊道:“你这是干嘛呢,拿回去!”
陈群达提了两个大榴莲,敲开了中年妇女高桂兰的房门,高桂兰一见陈群达,两眼放光露出欣喜的笑容,赶忙让进屋里。
陈群达说了一些高桂兰有远见、有思想和感谢的话,便把两个大榴莲放在桌子上,正欲离开。
高桂兰拉着他,大热天的,非要让他再坐会儿,陈群达推托有要事,改天再来拜访。临走时,对高桂兰说:“经研究,授予你退伍军人家政服务vip资格,以后无论你有任何需要帮忙的事,我们免费服务,随叫随到。”
高桂兰似懂非懂,话里有话地说:“那太好了,这样你就可以频繁的光顾寒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