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窥被雷劈 - 藏龙 - 十方雨肆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藏龙 >

☆、偷窥被雷劈

作者有话要说:没看懂的看这里!

雨雨是科幻考据党,科学资料都是查了好久查到的,试验都是真的!有据可查的!=-=

不过这章没看太懂没关系,你们只用知道:

1、克|隆人不一定会跟之前被克|隆的人有一样的思想和性格,所以陆倾正在研究怎样才能让“复制”出来的人跟之前的人的性格想法一毛一样!(你们马上就会知道陆倾为啥研究这个!)

2、这个复制人的实际命题是:怎样复制人的思维?

陆倾是在进行硬件方面的复制,比如逐个将细胞替换成二极管;而陆天择是进行编程方面的,让程序有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一个样本(比如某个真人)每次做出的判断不断修正自己的判断逻辑,从而变成模仿对象的思维复制品,就想小婴儿慢慢学会判断对错一样!

好了,懂了这两点就不影响看文了=-=

陆倾想做的,不仅仅是制造人工智能,而是复制一个真正的,会像人类一样思考,拥有感情的“人”。

这跟信息科学界一直想制造强人工智能有些异曲同工,但又不尽然相同。

信息界广大群众们显然一直很关注弥赛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动作,毕竟这个人开创了太多不可能,似乎永远都在给人惊喜。

T/T上甚至有不少人去给那个唯一的黑马夹戳私信,询问他关于类人工智能甚至超人工智能的看法,陆天择为了不被私信淹没其实早已给他的私信箱设置过敲门口令,只有能够破解或对上口令的人才能够发信成功,但就算如此他还是被烦得不行,只好公开发了个说明帖――

相对来说,陆天择是支持“反逻辑”轮的,他不认为能找到简单和通用的原理(如逻辑)使AI(人工智能)达到所有的类人智能行为。所以在他找到“给机器灵魂”的计算法则之前,不会发布任何人工智能程序。

陆天择和陆倾的初衷是一致的,但两人的着手方向却迥然不同。

这就好比制造电脑,陆天择研究的是操作系统,他不喜欢Windows烧内存的运行方式,所以想另辟蹊径地写出Mac;而陆倾研究的是硬件设施,内核革新,机身减负,有效散热,以及Retina显示。

但两人的思路却又不谋而合,陆倾想要一个细胞一个细胞地复制人的大脑构造,陆天择则想到了人从出生起什么都不懂到一点点形成自己世界观的学习过程,如果有一个能够自行接收真人逻辑的源程序,他可以根据模仿对象的判断不断修正自己的逻辑,这个源程序是否可以变成那个模仿对象的“思维复制品”呢?

陆倾和陆天择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拷贝一个真人的思维方式来创造“会思考的机器”。

或者说是,创造一个“人”。

我们通过复制鸟类翅膀而造出了飞机,通过复制蝙蝠发声系统而造出了声波检测,为什么没想过复制造物主最得意的作品“人类”呢?

那当然是有人想过的!

而且想的人还不少!

科学家们后浪推前浪……真正的前“扑”后继。

陆倾不让他与外界联系,陆天择闲得发慌地看了看陆倾的阶段报告,很快被他的这个项目勾起了兴趣,干脆开始读之前的实验记录和项目进程。

陆倾对他根本不设防――当然很有可能是知道设了也白设所以干脆就不设了――陆天择因而得到了很多他之前从未从那个方向考虑过的奇妙思路。

人的思维到底是什么?

思维是一种类似灵魂一般的无具象存在,还是原本其实应该拥有物质基础?

如果把思维想象成某种神经波动――神经传导,产生基于物质传导编译的某种“数据流”,用电磁脉冲替换这种生物数据流,二极管替换神经细胞,是不是就能构建出一模一样的“神经网络链接”,成功复制“人脑”?

毫无疑问,思维可以无物质媒介传递,比如我可以把我的想法告诉你,但我也可以把它们写到纸上,画成画,作成歌,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甚至超越人类生命本身而存在。

陆倾认为,在思想发源的阶段,“思维”应该是有生物基础的。

在脑组织银染方法出现之前,人们认为信息是由单个脑细胞储存的,像是用盒子装东西那样,不同细胞储存着不同的信息,需要的时候就取出来用;不过在那之后,技术革新让大家得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突触连接,科学家们便越来越倾向于,思想和神经活动,甚至是人的性格之类,更多的是神经连接网络的模式所决定的。

陆倾的实验已经证明思想和精神这些东西拥有生理基础,当然,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过著名的“裂脑人”实验(大脑中部胼胝体被切开后,人一半的身体无法利用另一半身体所获得的信息)以及菲尼亚斯.盖奇(一位铁道工人的前额叶被损伤后,大脑机能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但是性格大变)案例,除此以外,来自核磁共振的证据也现实,人在进行特定行为以及思考特定对象的时候大脑往往有对应的活跃区域――弥赛亚的全息网便是建立在此基础上。

但眼前的问题在于,神经系统之所以复杂,并不是因为神经细胞比其它细胞更复杂,而在于神经细胞彼此之间以及神经细胞与其它细胞(例如胶质细胞)的连接和相互作用超越了任何一种已知的多细胞系统。

要分别解析它们之间数以亿计的作用,工作量实在太过于复杂和庞大。

哪怕是细胞克|隆,克|隆出的生命体因为生长环境和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也不可能拥有与被克|隆样本完全相同的脑部构造。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就好了――

这样一想简直要变成死循环了!

陆天择觉得这种一看就让人吃不下饭的问题还是交给陆倾去头疼吧,他比较好奇的是,既然要复制一个人,那肯定是有蓝本的啊,这个蓝本是谁呢?陆倾自己吗?

为此陆天择还特意去翻了一下研究报告,但报告中蓝本那一项填的却并不是陆倾的名字,一次又一次,从基础到逐渐深入解析乃至尝试区域性复制的实验,实验体始终只有那一个――“M”。

陆天择瞬间被这个字母弄得有些毛骨悚然,有种自己早在不知道的时候被陆倾切了片的感觉!但想了想很快便释然了,一个字母实在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说不定研究所的实验体是以26个字母编号的,这个实验体只是刚好排到第13罢了。

不过――如果要尝试复制一个人脑,复制个聪明人总比笨蛋要划算吧?

陆天择心血来潮想到这个问题,终于为无聊的生活找到了一点激情。

陆倾进行脑部神经元活动分析实验的周期基本是一月一次,跟他两月一次的检查时间并不相同,所以应该并不是在趁着他检查的时候测的。

弥赛亚从控制中心翻到最近一次的测试记录差不多在三周前,也就是说下周陆倾应该就会再进行实验了……

陆天择嘿嘿嘿地奸诈一笑……

不出所料,第二周周四,陆倾和两个助理研究员一起关进了研究室,陆天择窝在房间里一边啃薯片一边黑进监控围观,很快确认这次的实验跟陆倾每天猫进实验室进行的那些不一样――至少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试验体是被陆倾亲手抱上手术台的。

陆天择挑挑眉,随手掏出一片薯片塞进嘴里,咔嚓咔嚓欢快地嚼了起来,手上漫不经心地缓慢拉近镜头……

下一秒,陆天择的薯片渣挂在嘴边上,整个人都被惊呆了!

卧槽我看到了什么?!

陆倾刚刚是亲了那个试验体吧?!是亲了吧?!亲了吧?!了吧?!吧?!

宝宝整个人都要吓尿了好吗?!

陆天择丢开薯片,一边嗷嗷嗷叫唤一边手忙脚乱开屏录,接着还觉得不够,又调大画面开始疯狂截图!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