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不可能犯罪(2)
第16章不可能犯罪(2)
“此外,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两名虎卫并非我们所以为的他杀,而是自杀身亡。当然,他们的死,必定和尚书令被害一案有关,这是可以肯定的。”
梅长歌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她需要给呆若木鸡的朝臣们,一个思考的时间。
“她说的,是不是真的?”卢骞的脸色,看起来不是很好。
作为刑部尚书,他自然早已看过叶缺上报的奏折,不似旁人那般惊诧,但他选择性的,忽略掉了这两个人的死因。
拜托,谁会在意两个无关紧要的侍卫是怎么死的,他们怎么能和陛下亲封的尚书令相提并论。他们的冤屈,究竟能不能沉冤得雪,根本不在卢骞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种无视和不在意,导致卢骞在合上奏折的一刹那,就将这件事抛诸脑后,直到梅长歌此时提起,他才惊觉,自己曾经在叶缺的奏折中,读到过这句话。
“是的。”叶缺似乎对卢骞的质问并不在意,只口气笃定的说道,“首先,伤口由深至浅;其次,与伤口平行处,有多处试探伤。由此,可以断定,此二人,是自杀无疑。”
“据我所知,在大秦,战败的士兵,不是耻辱,反而值得骄傲。倘若他们二人果真是因无力阻止凶手行凶,而自杀谢罪的话。我想,这种事情,应该是不会发生的。因为他们二人,没有做错任何事,不需要用生命为代价,来乞求别人的原谅。”一旁站着的梅长歌,悠悠说道。
“由这一点,我们又可以得出两个显而易见的推论。”
梅长歌不顾众人惊诧的眼神,接着说道,“一是凶手实力太过惊人,超出了正常人的能力范畴,让这两名虎卫,产生了极为恐惧的心理,所以决定自裁。”
“二是凶手与虎卫相互勾结,谋害了尚书令大人的性命。此二人是因为有罪,而不得不自裁谢罪。”
“从表面上看,第二种推论自然更符合实际情况,但我们先前已经说过,凶手是一个极端自信,甚至有些狂妄的人。”
“这种人,喜欢独来独往,在他们眼中,他们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人,能在某一特定领域胜过他们。具体到这一案件,则是在杀人这件事上,凶手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他不需要任何同伙,参与到他的行动中来。”
“在他看来,同伙不仅无益于行动的开展,反而会成为绊脚石,他们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且,从实施结果上来看,凶手的确达成了他预订的目标。即除掉尚书令,顺利逃出梅府。”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威胁?”卢骞试探性的问道。
“绝不可能。”梅长歌轻蔑一笑,毫不吝啬的,给了卢骞一个大大的白眼,“比起伙同他人,意图杀害或成功杀害当朝尚书令,任何的威胁,都是不值一提的。”
“这是诛九族的大罪,无论他们想保护的是什么,都将随着尚书令的死,化为乌有。我有理由相信,没有人会做出这样可笑而愚蠢的决定。”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卢骞被梅长歌问的哑口无言,接连后退几步,好不容易才稳住自己的身体,“没有人满足你说的条件,没有人。”
“是的,没有人。”梅长歌点点头,赞同的说道,“没有人能够消无声息的穿过墙壁,来到尚书令的背后。”
“在尚书令所熟悉的人当中,也绝不可能有人能够拥有这样神鬼莫测的绝学,而隐藏多年,不被人发现。”
“或者,或者,你在说谎。”卢骞“急中生智”,突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在说谎?”梅长歌笑着眨了眨眼睛,反问道,“我说了什么谎?如果卢大人指的是案发前后并未有人出入书房这件事的话,我就更不可能说谎了。”
“因为,在梅府的十二座岗哨当中,有六座,可以看到书房所在的位置。其中,有两座,专门用来保障尚书令在书房办公期间的人身安全。这些人,加在一起,少说也有百十人,大人一问便知,我到底有没有说谎!”
“那你怎么解释这件事?”卢骞恼羞成怒的说道。
好端端的审个案子,嫌疑人不像嫌疑人,反倒像个问案的,自己却成了被诘问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