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几经波折,谢沂终于还是见到了永明帝。
殿外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禁军,既是对他的威胁,也是贺兰庭最后一道屏障。
进殿后,素日伺候在永明帝身边的大太监张槐林不见了踪影,亲自出来迎他的靖王殿下笑里藏刀:“谢大人是聪明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当无需本王多言。”
还真是把人逼急了。
谢沂微笑:“自然。”
闻听张槐林失踪后的消息后,永明帝精神便一直紧绷着,强撑着不肯倒下,直至谢沂的到来。
事到如今,他若还看不出来皇后和他两个好儿子的打算,这些年的皇帝就算是白做了。
“臣谢沂,见过陛下。”谢沂仍旧如往常一般行礼,仿佛对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
永明帝艰难地抬了抬手,示意他平身,对上谢沂古井无波的眼神,吐出一口浊气:“拟诏吧。”
贺兰庭主动站出来:“儿臣替谢大人磨墨。”
按理说,贺兰庭身为皇子理应避嫌,但在场几人心里都清楚眼下是个什么样的局势,无声默认了此事。
谢沂的字向来铁钩银画,从不掩饰锋芒,因此鲜少有人知晓,其实谢大人的馆阁体同样赏心悦目。
传位诏书的内容他早已有了构想,落笔流畅,一气呵成,只在传位于何人的地方留了个空。
只要加盖玉玺,这份诏书不论谁拿到,都能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
一道道灼热的视线盯着谢沂手中这份诏书,恨不能立刻据为己有。
“不知陛下欲立哪位殿下为储?”
谢沂手里的笔悬在诏书空白处,只待永明帝说出某个人的名字。
是啊,该立谁呢?
面前的两个儿子明晃晃打着篡权夺位的主意,没有弑君弑父已算是良心未泯。
老四一朝失势,颓废不已,怕是扶不起来了。
何况他与小七素来不和,只怕容不下对方。
那毕竟是他和令宜唯一的骨肉。
可小七……小七是决计不能承继大统的,那便只剩下……
永明帝的思量颇多,实际上不过须臾。
他没有考虑过这道很可能是遗诏的旨意能否顺利发出去,闭了闭眼,道:“立……皇六子安王贺兰笙为储君。”
“啪!”
皇后踉跄着后退了两步,扫落一套上好的茶具,眼中难以置信,随后忽然大笑起来,状若癫狂:“怎么会是他……怎么会是他!我以为你有多爱她,原来……终究抵不过你那点可有可无的颜面。”
她这么多年究竟在争些什么?
姜令宜早早看清了帝王的虚情假意,心灰意冷避入冷宫,只有她还傻傻地以为,丈夫对自己的冷情冷意,都是因为自己抢了他心爱女子的正妻之位。
一年又一年过去,她想着得不到爱情,那就替儿子挣。
可谁又能想到,她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错做了十几年端正贤惠的皇后,到头来,对方心中储君的人选竟是所有皇子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
她这个皇后,就像是一个笑话。
“母后……”贺兰锦被她这副样子吓到了,愣愣看了好一会儿才想起上前去扶她一把。
贺兰庭却趁这会儿无人注意,企图出其不意将那份没有写上姓名的诏书抢过去。
不想谢沂早有防备,一拉一退,手持诏书同他拉开了距离。
贺兰庭再也装不下去了,露出阴恻的神情:“萧寒声早已被本王矫诏骗进宫,纵然有大军在外,调不了兵也是枉然,你以为你能带得走这份诏书吗?”
话音落下,不远处落单的皇后和荣王忽然惊呼起来。
身后一位小黄门打扮的人一手持刀抵在皇后的脖子上,另一只手毫不费力抓着贺兰锦的脖子,愣是叫他们动也不敢动一下。
“靖王殿下此言差矣,谁说老子调不了兵了?”
小黄门抬起头来,露出脸上狰狞的疤痕,不是姜令秋又是谁。
贺兰庭脸色一白,不敢相信:“你不是在……”
“在议政殿?”姜令秋嗤笑一声,绝口不提谢沂的先见之明,“这点小把戏想骗过我还嫩了点,门外那里三层外三层的禁军,还不够给老子活动筋骨的呢。”
这话自然是在吹牛诓他的,姜令秋再神勇也是凡人之躯,真有那本事,也不必装作小黄门费心混进来了。
但两军对阵,说点不打草稿的狠话铩威风都是极平常的事。
接连变故,令永明帝心绪如在海上漂浮,见到姜令秋也没工夫问他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只觉求救有望。
“萧将军速速救驾,将此逆臣……咳咳贼子拿下!”
“逆臣贼子?”贺兰庭讥讽一笑,“父皇老眼昏花,恐怕还没认出来这位萧将军是何人吧?”
既已彻底撕破脸皮,也没必要再虚与委蛇了,永明帝怒目而视:“不管是何身份,萧将军是大魏的有功之臣,自然明白忠君报国何意,不必费力挑拨。”
可姜令秋却是切切实实变了脸色。
忠君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