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莽障迷茫2
静安心里痛了一下,好像思念一个很亲密的人一样地心痛。可是他不知道因为思念谁心痛?就是看到这青蛇一样的教女心痛。
这是平行世界的痛,1号现实世界静安的锥刺就是青蛇来的,也就是虚世界的青蛇妖。
壁画的构图教女多为背向观众,可以看见她的肩膀等身体部位,其中有三幅是侧面构图,可以看见教神在拥抱着教女的身体双修……
晓玉说:“很多骗人的寺庙里,不但有这种壁画,而且还设有密殿。在密殿里,用黏土塑满了双身修的群像,让教神和教女们在神灯香雾中双修。这种密殿一般不让外人进。”有人来招呼道:“二位贵客,教母有请!”
头戴莲花珠冠,冠环三指宽,云髻式的灰白头发堆积在冠环之上。教母的鼻梁有点高,眼大而慈祥,“欢迎,非常欢迎贵客,”她饱经风霜的脸庞开心地微笑。静安心里疼了一下,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教母照料自己,对她有情感吧。”静安只能这样想。
教母的脖子上挂着许多珠宝链儿闪闪发光,手腕上的镯子发出一串串叮叮当当,声音不大,然而非常清脆动听;穿着小开胸的绣花白丝长裙,外套金黄色的教徒褂子。她的打扮有几分像女王,有几分像女神,还有几分像有文化的老太太。莽障高原因为贫穷,读书的人非常少。因为周围的国家战乱不断,他们也不适应艰苦的莽障高原,所以全都对莽障高原持以怀柔政策,这也导致莽障人骄傲凶横的性格。
知识渊博,教母很善良。看着教母满脸的皱纹,静安请问她高寿。她说:“12岁作了迷魔欢喜教的教女,今年76岁,人们还要选我当国会议员。哈哈!不过,当议员不是我的目的,我的愿望是在莽障高原办起第一所大学,而且要当校长!哈哈!”她才说几句话,就显示出她是一个乐观、开朗、坦率而且还有很大志向的女人。静安、晓玉佩服地看着她。
教母讲述迷魔欢喜教的种类、由来。欢喜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范围,不光莽障高原,它曾经在很多地方流行过,凡是骗人的教派都曾经想过这样的念头,为了勾引人们入教,就说属于欢喜教,或者说是欢喜教改良的。事实上迷魔欢喜教莫不追求男女双修,无一例外。因为教理法义皆以灌顶之双修快乐遍身不退,作为教众最高的修证目标。
包括借着无上瑜伽的名义,做那双修的传播。“这样说来,凡是迷魔教、欢喜教,无论哪个教派都有双修之举?”静安问。“是的。”教母继续说:“不少教派无上瑜伽的修持在荒山野洞中进行,甚至在寺庙里几百个教众一起进行的。”
“你们看,这里所有的教神怀里抱着的都是教女,这些教派很多都有生殖崇拜的影子,所以欢喜教不但在高原扎了根,而且其种类越来越多。”教母说:“为了离开欲望达到清净,必须染指欲望从而制止欲望。意志是主要因素,体恤悯爱是根本行为,不过,为了成为神仙的目的,怎么有利他们就怎么搞。首先用欲望把人钩住,然后才把人从欲望中解脱出来获得神仙的领悟。如此等等。”
晓玉很迷茫:“无上瑜伽理论首先否定禁欲主义,主张以欲制欲,讲求方便行事,不受戒律束缚。那么,否定了之后必须拿出新的理论,这才是发展。请教母指教。”
教女说:“后来为了进一步完善理论;必须是男和女配合修行。修持形式规定为男女和合双修之大定法,也就是男女拥抱在一起入定。这和合大定形式被传播开来,从此信仰教神教女,崇拜男女生殖器。所以,无上瑜伽在高原根深叶茂。”
谈得兴起,教母邀请静安、晓玉在卡垫上盘腿而坐,开始讲她自己做教女的事情:“那年我12岁。恰好被教徒路过,看上了我这个小姑娘,要小姑娘作教女。教女也叫神女。在那个年代,人人讲奉献,女孩能把身子供奉给教主,是非常荣耀的事,于是小姑娘欣然同意。教徒把小姑娘带到一座大寺庙里,把小姑娘献给他的教主。教主十分严肃地对小姑娘进行莲花仪式,也就是‘神女加持’。
教主说:‘你的世俗女身经过入定之后就是神女了。’小姑娘这就成了神女。教主拉着小姑娘的手进了幔内,……小姑娘不怕了,教主拥抱着她……这叫‘男女和合大定’。在和合大定中,要把思想集中在感觉神仙光辉……当神女不是容易的事,规定神女要懂三十多种和合大定的动作。”
两人很不安,静安听教母说这些事情,浑身直冒冷汗,“教母你那个时候才12岁,”茫然地问:“教主多大年纪?”
“教主那年大约67岁。年龄不要紧。”教母继续说:“迷魔教、欢喜教、各种假无上瑜伽,各派都有书本记载和规定,其程序和我经受的几乎一模一样。当小姑娘和教主入定时,教徒跪在幔外,心里观想着神仙光辉。当教主完成入定之后,立即拉着小姑娘的手走出幔布。这时,大师用拇指和无名指在小姑娘的莲花中取出红白二宝珠。大师口念咒语,之后把红白二宝珠放入弟子口中,让弟子咽下。”qxuo
“什么?红白二宝珠?”静安很惊讶。“为什么迷魔教灌顶时,一定要求选用12到16岁的女孩呢?这才保证是处女,在处女的莲花里才能取出红珠呀!”教母进一步解释说。“咽下?”静安、晓玉傻了。
“当然,咽下之后,”教母说:“大师把‘大定’之后的小姑娘亲手置于弟子教众手中,然后站在一旁口里念咒。告诫弟子遵从迷魔教仪轨,不得追求世俗淫欲,否则不成正果就成了迷魔,这就是迷魔欢喜教的教义。”教母平静地说。